总结:
1.目前集团所有医院正常运营,一季度保持健康增长,医院业务合并口径整体门诊人次同比增长199%,住院人次同比增长88%;并购医院门诊人次同比增长122%,住院同比增长28%。
2.三四月份疫情以来苏州两家医院正常运营,保障急诊、急救,提供24小时急诊通道,对无核酸阴性患者救治不延误,医院设有急诊急救缓冲区提供诊治,同时进行核酸检测。两家医院是吴中区、吴江区癌症协会定点救治帮扶单位,持续不间断为肿瘤患者提供服务。
3.长期来看,癌症五年生存率在提高,需求量在扩增。上周五,永鼎医院单日收入220.7万元,沧浪医院103万元,重庆、广济、单县100多万元,没感觉到明显疫情的影响。公司应对措施是坚决响应主管部门的措施,一季度看公司经营数据很好,二季度看上周五没有明显影响,略有影响是因为口腔科、眼科、内镜科、体检筛查等暂时停业,下半年疫情恢复下选择性医疗会增多,需求有望恢复性增长。
Q&A:
Q:疫情的判断,公司应对的方法?
人民日报近日提到,中国医疗资源非常短缺,人均ICU床位相比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如果只治不防,医疗体系会冲垮,目前疫情前移防控是非常正确的战略。疫情引起重视医疗资源短缺,上周国常会专门提到大力支持社会资本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投入。疫情防要因地制宜,防疫和生产并重,苏州虽然有疫情影响,但一季度数据很好,重庆高新区等地也出现疫情波动,但收治病人量还在上升。长期来看,癌症五年生存率在提高,需求量在扩增。上周五,永鼎医院单日收入220.7万元,沧浪医院103万元,重庆、广济、单县100多万元,没感觉到明显疫情的影响。公司应对措施是坚决响应主管部门的措施,国内的疫情防控的措施是完全正确的。
一季度看公司经营数据很好,二季度看上周五没有明显影响,略有影响是因为口腔科、眼科、内镜科、体检筛查等暂时停业,下半年疫情恢复下选择性医疗会增多,需求有望恢复性增长。
Q:公司新医院的选址是怎样考虑的,聊城医院距离中心医院还是比较近的;如何降低公立医院在附近扩建的可能,最近关注到重庆肿瘤医院的新院区开工新闻?
聊城医院在城市的边缘,在经济开发区,周围有比较成熟的居民区。聊城医院已经开业1个月,日门诊量已经过了100,推算年化门诊量过万,聊城医院预计月收入300-400万现金流打平,月收入600万可以实现财务盈利,今年有希望实现单月盈亏平衡并实现盈利。重庆肿瘤医院计划在高新区开新院,不知道具体建设的时间,而公司的重庆海吉亚二期今年年内会交付,列入了高新区的十四五规划。同时德州、无锡项目在积极推进中。
Q:公司疫情下比公立医院做的好的原因,有哪些差异化措施?
公立医院有很多抗疫任务,而我们的医院既要做好防疫,又要努力的收治更多的病人,公司的医院也会比公立医院更容易接受号召。公司的医生是比较辛苦的,每天都在互相打气。
Q:未来选址规划,会不会选址策略会避开?
公司选址是政府招商,目前邀请的蛮多,做政府配套,尤其是新区。公司认为周边新建医院不是太大的问题,判断新区有基本的企业、人员入住,新区离退休老年人比较多,够的供给是鞋的。未来会连续选择长三角等地区扩张。
Q:肿瘤手术、康复、安临业务的毛利率?
肿瘤收入占比47.5%,其中放疗业务占比27%,剩下的是手术和化疗,毛利端,放疗业务的毛利率在60%左右,其他的肿瘤收入的毛利率35%左右。
21年并购的2个新医院肿瘤占比还不高,实际上公司去年的肿瘤收入占比是提升的,加上新并购的医院之后拉平了。
Q:疫情过后形式的判断,政府调动了很多的资金,疫情后医保可支付的情况不是很乐观?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的优劣势?
民营医院效率天生是优势,公司在精细化管理、标准化、对政策的敏感度方面做的很好,至少有10个点以上的效率优势,模块化、垂直化、标准化、个性化的管理,是公司的优势和护城河,不断提高效率,做到成本优势,未来支付方式改革DRGDIP等是一种更市场化的方式,公司与公立医院相比,谁能把医保资金更有效利用,能拿到更多的医保资金的倾斜。医院本身有规模效应和时间积累效应、品牌积淀,公司的供应链、模块化系统可以共用,医院有很强的无形资产优势,未来公司优势会越来越明显。
Q:住院收入占比很高,但是放疗收入占比较低,为什么会做的这么好?
肿瘤病人的业务,现在按照国家规定,都必须放在住院,但是随着未来DRG、DIP政策的实施,可能允许在门诊部门接受治疗。公司的门诊的收入占比是35%,实际上是一直在上升的,是由于公司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在患者心中口碑提升,首诊占比提升了,门诊的占比就会提升。
Q:公司放疗中心投入?
用的都是自己的设备,资本投入在人民币500万左右。
Q:跨区并购拓展,以往比较成功,除了管理优秀、地区选择,作为新进入者,怎么获得当地消费者和患者认可,快速占领市场?
第一,并购、新建医院有内部清单,按照这个清单按图索骥就会找到有病人基础的地方;战术上,肿瘤专科有机构比如抗癌协会管理,疾控中心有登记,找机构做患者提前教育。第二,公司是全国最大的肿瘤集团和连锁放疗集团,放疗渗透率很低,癌友有抗癌群,公司医院设备比公立医院全、好,差异化竞争优势逐渐体现出来。公司有很强的放疗设备优势,中国的放疗渗透率仅有30%,连发达国家的一半都没有,放疗同时需要具备医、技、设备,公司医院的放疗设备比很多公立医院的配置都要好,公司在放疗业务上的人员、技术等有一整套的储备和积淀,公司有100多个物理师,也算是积累了一定的壁垒。
Q:肿瘤是否特别依赖专家,当地本土化工作,是不是要当地专家引入?
其实肿瘤是非常复杂的体系,比较看重MDT的多学科讨论,没有太多靠个人手艺,有相关指南,相对依赖药品、设备。肿瘤还是大的团队建设,不是依赖单个医生。跟透析比较类似,客户认可后粘性比较高。当然也积极跟当地专家进行多点执业。肿瘤病人久病成医,可以判断医院的药品全不全,对医院的设备、技术都很了解,他们对医院认可也会带动身边的癌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