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市场谜局,楼市救不动了?

距离上次六部委喊话已经近半个月之久,但楼市并没有明显好转。很多人认为楼市救不动了,其实不是救不动了,可能是买不动了......

1

降薪来临

以深圳来说,疫情自2月初开始,断断续续影响了两个月,虽然现在的疫情已经得到基本控制,但封城的7天,深圳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以2021年全年3万亿的GDP计算,封城7天,深圳损失近600亿。

虽然这样的计算不一定可靠,但可以肯定深圳承受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所以,最近有消息传出,深圳体制内的公务员以及教师都将要被降薪......

降薪对于楼市的影响,直接削弱了购买力,原本预算是1000万的房子,正常首付300万,贷款700万,月供约3.7万,尚且还能接受。但现在降薪了,月供还款能力变差,压力也随之加大。

买房人要么延迟购房计划,进入观望;要么降低预算去买房,但很可能达不到之前的预期,原来预算是1000万,现在只能考虑700-800万,700万与1000万,两个房子差了一个等级。

事实上,再放大一点来看,降薪不局限于公务员及教师群体,以高薪聚集地的互联网大厂也呈现缩减趋势,有数据报吿显示,互联网企业的薪资水平较过去明显收缩,平均薪酬增速只有7.6%,处于行业垫底水平。

从2021年开始,互联网大厂腾讯、阿里就传出裁员、降薪;比如杭州,过去受阿里的带动,投资客重仓扎堆,疯狂程度碾压深圳,如今阿里陨落,加上楼市退潮,杭州的法拍房数量目前已经超过5万套,高居全国第一。

说明越来越多的炒房客,以及高杠杆买家顶不住了。

现在行业收缩是趋势,最近某些互联网巨头也被曝出大幅裁员,在这波裁员中,包括了不少应届毕业生和实习生。

所以奉劝诸位,买房一定要量力而行,盲目地加杠杆只会让你的路越走越窄,最后不得不亏本卖房,或者被法拍。

2

执行的偏差

受降薪裁员的影响是一方面,个人认为,政策在执行中也产生了偏差。

就拿房企融资来说,政策面上是呼吁支持,但银行是担心坏账的,优质的房企可以从银行拿到更多的钱,而负面缠身的房企,银行会审慎评估,实际拿到的钱不会多。

这就是造成了真正需要救的房企得不到及时输血,而不需要救的优质房企得到了大部分资源的倾注。

所以现在的局面是,很多房企还是举步维艰,暴雷,债务逾期,房子烂尾等,这些风险都是真实存在的,大家想象的春天还远没有到来。

另外,地方政府不断出台政策以挽救市场,但有的政策真的是迷之操作,就拿哈尔滨来说,废止3年限售政策这种看起来很猛的举措,实则是假放松

限售是锁周期,对于自住群体来说,3年限售期基本无影响,刚需平均换房的周期是6-7年;对于投资客来说影响也有限,投资客都清楚,房产投资本身就是买入后,耐心持有,等待时间发酵的过程。

3年限售期本身就不长,重要的是这个地方有没有价值,以及成长性空间,如果有,别说3年了,5年限售都会有大批人冲进去。

哈尔滨一直没限购过,至今都无限购的城市,楼市价值可想而知;而此次取消3年限售,个人认为,不仅带不动楼市,甚至会加速投资客抛售

3

救市的本质

救市的本质,是救企业,救购买力

没有购买力的需求,只是空需求,楼市不能真正被激活,也带不动房价的上涨。

当然,很多人说,可以利用金融手段,利用杠杆,不可否认,这可以助推房价,但这种强行利用杠杆的操作,越来越需要谨慎。

过去房价上涨可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被熨平,而一旦经济失速,房价仍持续飙升,泡沫越吹越大,如果不加以控制,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现在的楼市调控,将房价按住,是在筑底泡沫,也是当下之需。

另外,从个人来讲,楼市上行周期,加杠杆是看不出问题的,但一旦面临楼市下行,经济面临困境,企业优化人员、降薪等出现,首先覆灭的就是高杠杆买家。

所以房价跑得太快,就必须停下来歇一歇了,让工资增长、经济发展尽可能符合当下房价水平。

当下亟需的是稳住企业,稳住购买力,让购买力回归,本质上也是在稳楼市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