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六里投资报
核心内容
“每一次被担心国运的时候,我们都要坚定地和国家站在一起,这是战略上。
那么战术上怎么打?就是寻找一些有很强竞争力的公司,然后适度分散。让这些有竞争力的公司,在接下来的熊市中帮我们穿越熊市。”
“过去三年,沪深300盈利增长了30%,如果估值不变,简单平移对应的点位就是3815点。上周最低是3943点,如果考虑到今年市场业绩还有几个点的增长,那么基本上,上周的最低点对应的就是2018年最悲观的情形。”
“港股下跌的本质原因,是欧美资金担心我们在冲突的立场,担心有没有可能会被西方国家采取行动,所以资金在港股中不断撤出。
但是,我们不用担心最坏的情况会发生……
以港股这些核心资产目前的估值水平来看,长期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比较丰厚的回报。
简单来说,就是隐含的悲观预期实在太重了。”
“另外,现在看起来这个市场明显是一个熊市,这不需要讨论,而且在可见的短期未来,这种局面也不会得到扭转。
因为整个市场的赔钱效应过于剧烈,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难以比较快地修复……所以接下来整个市场一定是偏熊的,这个没有任何的疑问。”
“在过去的三年里,整个市场里面出现了非常显著的资金的正反馈。
因为挣钱了,越来越多的资金进入股市。
但是今年,这个故事大概率要反着说,
所以就是要做好资金负反馈的冲击的准备。在市场中很容易出现,一只股票一旦不达预期,就会快速剧烈调整,这是熊市里比较可怕的地方。”
“有人问芒格,你为什么要买阿里巴巴。
他的原话我记不得,但意思是说,我不太担心中国政府监管的问题。
因为我们知道,如果一个科技公司被过度监管的时候就会损失它的全球竞争力,那么其他国家的科技公司就会超越它,这是大家所不愿意看到的。”
3月22日,在一场渠道的线上交流中,慎知资产创始人、投资总监余海丰就当前市场情况进行了解读,并就港股市场及互联网平台经济分享了精彩的观点。
作为前泰康资产的明星投资经理,余海丰2020年“奔私”创立了慎知资产。其后没多久,慎知资产就迅速晋升为百亿级私募。
在港股上,余海丰经验丰富,并且观点鲜明,
他的投资组合2021年在港股上有35%的持仓,目前的持仓更是有40%,在港股上的身体力行显示,隐含的回报率更有吸引力了。
用他自己在年度信中的话来说,就港股和中概股,“估值跌到这个份上,就别拿放大镜看问题了”。
对于港股,尤其是其中的互联网科技公司,余海丰认为,投资要有长远的视角,不能局限于短期的一城一池。
他引用了芒格的一句话来回应监管问题,不担心中国的监管问题。互联网公司在全球的竞争力至关重要,过度监管无疑会弱化这一竞争力,这可能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
总体来说,目前经济的景气度是非常差的,但我们可以感到比较欣慰的是什么?
就是今年的稳增长应该是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一个位置。
从去年的经济工作会议的内容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词非常久违地回到了顶层文件的表述之中。
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到,今年在顶层设计当中,稳增长是放在最核心的一个位置。
那么,现在股市跌到哪了?
我们可以先看一下2018年,2018年是过去自金融危机之后,市场最熊的一次。
但是我没有想到,我们这次市场熊的水平居然超过了2018年。
2018年,沪深300从最高到最低一共跌了32.67%,恒指跌了26.7%。
但是这一次,从2月18日,也就是牛年的第一个交易日,基本开盘就对应着市场的最高点。
沪深300从去年春节后第一天,一路下跌到上周3月18日,从最高到最低跌了三分之一,恒生指数跌了41.5%,恒生科技指数跌了三分之二,还剩下三分之一。
今年开年,港股一开始还涨了大几个点,俄乌冲突时2月23日爆发,但是2月14日左右,港股市场就开始预先反映这个事情。
2018年,沪深300指数的最低点,我讲的是人心最脆弱的那个点,是沪深300在2935点。
过去三年,沪深300盈利增长了30%,如果估值不变,简单平移对应的点位就是3815点。
上周最低是3943点,如果考虑到今年市场业绩还有几个点的增长,那么基本上,上周的最低点对应的就是2018年最悲观的情形。
这就是说,目前股市已经跌到非常悲观了。
我们来看E/P-bond,E/P是P/E的倒数,bond是十年期国债收益率,E/P-bond这个指标越大,就说明市场投资价值越高、越低估。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指标现在已经达到接近一倍标准差的水平。
整个市场的估值已经到了一个非常极限的位置,通常到了极限,这个市场就会出现逆转。
另一方面,市场上周之所以能出现大反转,还有几个因素在。
第一,中美会晤出现了比较良性的结论。
第二,中国驻美大使在华盛顿邮报上署名发表了一篇文章,叫做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打消一些猜疑。
第三,国务院的金融稳定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这次会议回应了市场关切问题,包括地产行业、中概股、香港金融市场以及互联网平台经济的治理。
会议特别强调,在目前这个情况下,要积极地出台一些对市场有利的政策,而慎重地出台一些紧缩性的政策,
对于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要及时的回应,凡是对资本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的决策,都应该事先与金融管理部门协调。
另外,3月21日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也讲到了要加大对经济的支持的力度,要防止出台不利于市场预期的政策;
以及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规则,稳妥处理好资本市场中运营的问题,这个显然指的就是中概股。
2月14日,港股开始下跌的本质原因,是欧美资金担心我们在冲突的立场,担心有没有可能会被西方国家采取行动,所以资金在港股中不断撤出。
但是,我们不用担心最坏的情况会发生。
第一,我们的立场很明确,从公开信息来讲,我们站在和平的一方,这是基本的立场。
第二,我们顶层一定会采取对中国利益最大化的一种立场,会采取被事后证明是正确的一种立场,这是我的信仰。
第三,我们作为中国的居民,如果港股市场的核心资产跌得实在太便宜了,我们依然表现得很恐惧,那么其他的市场资产表现好也好不到哪里去。
举个例子,如果港股那些公司真的受到了欧美不公平的对待,我们的光伏组件出口就不会有问题?
所以作为中国的资金和中国的居民,在这样的问题上,我们是别无选择的。我们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所以,以港股这些核心资产目前的估值水平来看,长期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比较丰厚的回报。
简单来说,就是隐含的悲观预期实在太重了,
如果这种极端小概率情况没有发生,那么一定会给大家带来非常丰厚的回报。
最核心的问题在于,国外的资金担心中国的股市,所以留下了非常便宜的估值,
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鼓足勇气,坚持再坚持,在战略上保持乐观。
每一次被担心国运的时候,我们都要坚定地和国家站在一起,这是战略上。
那么战术上怎么打?
就是寻找一些有很强竞争力的公司,然后适度分散。让这些有竞争力的公司,在接下来的熊市中帮我们穿越熊市。
另外,现在看起来这个市场明显是一个熊市,这不需要讨论,而且在可见的短期未来,这种局面也不会得到扭转。
因为整个市场的赔钱效应过于剧烈,
去年大量的资金涌入了整个市场,在过去的3个月、4个月里面出现了巨大的回撤,股票持有者是伤亡累累。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其实想要比较快地修复,可以说是痴人说梦。
所以接下来整个市场一定是偏熊的,这个没有任何的疑问。
今年的风险,第一个风险就是来自熊市的风险。
什么叫做熊市的风险?
在熊市里面容易出现一个情况,叫做资金的负反馈。
在过去的三年里,整个市场里面出现了非常显著的资金的正反馈。
尤其是在A股这个市场里,因为挣钱了,所以钱变得更多了,越来越多的资金进入股市。
但是今年,这个故事大概率要反着说,
所以就是要做好资金负反馈的冲击的准备。在市场中很容易出现,一只股票一旦不达预期,就会快速剧烈调整,这是熊市里比较可怕的地方。
第二,风险来自于结构性的风险。
大家知道今年上游的价格涨了特别多,比如说原油,煤炭,铝,这些都在涨。
从中国的角度来说,原油上涨一定是一个负面的消息,进口方需要多负担很多成本,使得我们的利润减少。
而煤炭上涨,虽然说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但是煤炭企业多赚8000亿,下游就会少赚8000亿,这就是结构性的问题。
看好新能源
消费短期恢复的弹性不足
问:对消费和新能源行业怎么看?后续有没有机会?投资逻辑是什么?
余海丰:新能源我们是看好的。
俄罗斯因为占全球能源的比例非常高,俄乌冲突停止之后,对俄罗斯的制裁应该也不会马上取消。
并且,因为俄罗斯被制裁,原本一些外资活动会停止,导致俄罗斯本身的油气资源开发会出现一定停滞,甚至于一些在产的油井都可能受到波及。
所以俄罗斯本身的产量就会下滑,这就会使得全球形成实质性的短缺。
最关键的是,这次欧洲一定会摆脱对俄罗斯油气资源的依赖。
他们现在还在买,是因为实在离不开,所以一定会去寻找替代品。在这种背景下,新能源上是要看好的。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消费,我们持仓中消费的占比还是比较重的。
现在回过头看,肯定是之前过于乐观,我们显然低估了消费股问题的严重程度。
但好在我们选的消费品总体来说还比较硬,接下来看他们怎么表现。
一方面,消费股的下跌来自于国内疫情的爆发。
另一方面,就是可能香港一度问题有些严重,悲观预期导致了现在这个结果。
往后看,我们应该比较乐观的看待这个问题。
比如说,香港一开始也实行的是动态清零的政策,但是可以看到香港的形势也在缓解,事情过了就是过了,
我们看英国、美国,甚至现在都不带口罩,大街上又恢复了熙熙攘攘。
对于一个股票而言,两三个月内或者一两年没有业绩,这其实没有那么可怕。可怕的是,你看不到未来。
在全球疫苗都已经过剩的背景下,而且辉瑞口服药效果都已经很好的背景下,香港其实是给我们上了一课。
当然,我不觉得目前消费股很快就能恢复,因为问题还没有解决,
经济很差,大家的消费购买力很差,大家担心的国内如何打开国门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在这种背景下,弹性是不够的。
欧美资金的要求回报率越高
港股的估值就越低
问:您认为港股科技股目前这个状态是什么样?是否有机会在其内?
余海丰:很多人说,港股说了这么多年,从来就没有给我们带来过惊喜。
我讲一下这个事情,港股真正出现变化是2018年特朗普挑起中美贸易战后,之后港股就一直在跑输。
简单来说,就是欧美的资金开始在逐步地从香港撤退,从中资股上撤退。
再加上去年中国在一些个别产业上的政策,的确是给投资人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所以你就会看到,过去的这几年里,在港股的市场上,欧美资金他们要求的回报率是越来越高的,对应的就是,港股的估值就是会越来越低的。
因为他们认为有一些不可预见的风险,
外资对中国资产要求的回报率在变高,在过去这几年里讲,从原来的7%变成了今年的10%。
所以你就会看到,过去这几年,整个市场是在压缩估值的过程中。
你就会看见,业绩增长如果没那么快,整个市场的回报就会很差。
港股估值隐含的收益率已经凸显价值
这就是过去这几年发生的事情,但是真的今天来说,我觉得这个问题就非常简单了。
如何简单?就是你们爱买不买。
作为我们中国的这些资金而言,我们都要买中国的资产,
外资可以选择替代品,我们没有什么别的选择。
那么既然外资要求10%的回报,但我觉得挺好,我们就去接上这些资产。
我们最坏的情况是什么?就是当个股东呗!
我就不假设未来的估值会扩张,把它定义成10%回报的资产,我们买它就当股东挣个10%,我觉得就很好。
我想说这就是目前港股的一个状态,因为经历了过去几年估值的压缩以后,目前港股估值隐含的收益率的水平,即便是在一个最坏的情况下,也会给我们带来比较好的回报。
用长远的眼光看待互联网监管风险
第二点,港股的科技股,我觉得我们一定要有远见。
大道至简,关于互联网,我知道过去一年多,在整个社会的舆论环境中,整个互联网公司其实是面临比较大的困境的。
但是我想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有人问芒格,你为什么要买阿里巴巴。
他的原话我记不得,但意思是说,我不太担心中国政府监管的问题。
因为我们知道,如果一个科技公司被过度监管的时候就会损失它的竞争力,那么其他国家的科技公司就会超越它,这是国家所不愿意看到的。
第二个例子就是谷歌,年度会议上回答问题,关于监管他们说,我不担心政府的监管,
为什么?因为监管会损失我们的全球竞争力。本质上,这跟芒格讲的是差不多的。
第三,大家对国内的互联网公司要有非常高的信心。
可以这么讲,国内的互联网公司吊打国内其他行业的一些公司。
从总体上来说,不管是从科技的含量,还是从工作的效率,从执行率,还是从组织架构,互联网公司可以说是吊打大多数国内的传统公司。
并且,我们的顶层设计要搞数字中国?如果没有互联网公司,那怎么搞数字中国?
第四,这次俄乌冲突中,互联网科技公司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比如Facebook会禁止某些用户发言,以及不允许某些内容的话题。苹果,不让俄罗斯人进APP。诸如此类的例子很多。
所以,这种大型科技公司在全球的竞争力是非常重要的。我相信,高层一定会看到这一点。
上周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委员会的专题会议中,其实就谈到了关于平台治理的问题,他们讲到要积极稳妥的完成大型平台的整改工作,要提高国际竞争力。
最后,我们一定要相信价值。
我们可以看到阿里巴巴出了一个新闻,把它原来的回购金额从150亿美金提高到250亿美金。
这个公司一共的市值现在只有2500亿美金,他要回购10%的股份。
所以我就想说这么几点,关于科技公司,关于这些大的互联网公司,我们一定要有长期的视角。
对待市场,保持乐观
唯一亏钱的理由就是现在割肉离场
问:最近很多人的持仓都有回撤,对此有什么应对的建议?
余海丰:我发自内心地跟大家讲,大家一定要保持乐观一点。
我说过,炒股炒基金有4种炒法,就跟悔字有4种写法一样。
炒基金有4种炒法,只有1种是亏钱的,就是在人气鼎沸的时候入场,在人气悲观的时候离场,只有这种情况。
在市场目前很差的时候,大家一定要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
你们自己可以不去加仓,我都没意见,但是你们一定不要在这个时候去割肉,这是第一句话。
第二句话是什么?就是目前的市场是熊市,负反馈已经开始,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停下来。
这个时候,对个股的选择就至关重要。
对投资基金的人讲,就是你们要选择你们的投资经理,选择你们的产品。
熊市其实是不怕的,
害怕的是什么?看不到熊,就是在熊市中缺乏风险意识和回撤控制的意识。
我相信熊市能把人区分开来,它跟牛市不一样,牛市里这些比较谨慎的人,其实还是跑不过那些比较粗放的人,但是在熊市里面你就会发现,人和人之间就会区分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