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慎知资产余海丰:每一次被担心国运的时候,我们都要坚定地和国家站在一起,但要小心熊市中资金的负反馈已经开始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六里投资报

核心内容

“每一次被担心国运的时候,我们都要坚定地和国家站在一起,这是战略上。

那么战术上怎么打?就是寻找一些有很强竞争力的公司,然后适度分散。让这些有竞争力的公司,在接下来的熊市中帮我们穿越熊市。”

“过去三年,沪深300盈利增长了30%,如果估值不变,简单平移对应的点位就是3815点。上周最低是3943点,如果考虑到今年市场业绩还有几个点的增长,那么基本上,上周的最低点对应的就是2018年最悲观的情形。”

“港股下跌的本质原因,是欧美资金担心我们在冲突的立场,担心有没有可能会被西方国家采取行动,所以资金在港股中不断撤出。

但是,我们不用担心最坏的情况会发生……

以港股这些核心资产目前的估值水平来看,长期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比较丰厚的回报。

简单来说,就是隐含的悲观预期实在太重了。”

“另外,现在看起来这个市场明显是一个熊市,这不需要讨论,而且在可见的短期未来,这种局面也不会得到扭转。

因为整个市场的赔钱效应过于剧烈,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难以比较快地修复……所以接下来整个市场一定是偏熊的,这个没有任何的疑问。”

“在过去的三年里,整个市场里面出现了非常显著的资金的正反馈。

因为挣钱了,越来越多的资金进入股市。

但是今年,这个故事大概率要反着说,

所以就是要做好资金负反馈的冲击的准备。在市场中很容易出现,一只股票一旦不达预期,就会快速剧烈调整,这是熊市里比较可怕的地方。”

“有人问芒格,你为什么要买阿里巴巴。

他的原话我记不得,但意思是说,我不太担心中国政府监管的问题。

因为我们知道,如果一个科技公司被过度监管的时候就会损失它的全球竞争力,那么其他国家的科技公司就会超越它,这是大家所不愿意看到的。”

3月22日,在一场渠道的线上交流中,慎知资产创始人、投资总监余海丰就当前市场情况进行了解读,并就港股市场及互联网平台经济分享了精彩的观点。

作为前泰康资产的明星投资经理,余海丰2020年“奔私”创立了慎知资产。其后没多久,慎知资产就迅速晋升为百亿级私募。

在港股上,余海丰经验丰富,并且观点鲜明,

他的投资组合2021年在港股上有35%的持仓,目前的持仓更是有40%,在港股上的身体力行显示,隐含的回报率更有吸引力了。

用他自己在年度信中的话来说,就港股和中概股,“估值跌到这个份上,就别拿放大镜看问题了”。

对于港股,尤其是其中的互联网科技公司,余海丰认为,投资要有长远的视角,不能局限于短期的一城一池。

他引用了芒格的一句话来回应监管问题,不担心中国的监管问题。互联网公司在全球的竞争力至关重要,过度监管无疑会弱化这一竞争力,这可能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

市场的估值已经到了一个非常极限的位置

通常到了极限,市场就会出现逆转

总体来说,目前经济的景气度是非常差的,但我们可以感到比较欣慰的是什么?

就是今年的稳增长应该是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一个位置。

从去年的经济工作会议的内容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词非常久违地回到了顶层文件的表述之中。

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到,今年在顶层设计当中,稳增长是放在最核心的一个位置。

那么,现在股市跌到哪了?

我们可以先看一下2018年,2018年是过去自金融危机之后,市场最熊的一次。

但是我没有想到,我们这次市场熊的水平居然超过了2018年。

2018年,沪深300从最高到最低一共跌了32.67%,恒指跌了26.7%。

但是这一次,从2月18日,也就是牛年的第一个交易日,基本开盘就对应着市场的最高点。

沪深300从去年春节后第一天,一路下跌到上周3月18日,从最高到最低跌了三分之一,恒生指数跌了41.5%,恒生科技指数跌了三分之二,还剩下三分之一。

今年开年,港股一开始还涨了大几个点,俄乌冲突时2月23日爆发,但是2月14日左右,港股市场就开始预先反映这个事情。

2018年,沪深300指数的最低点,我讲的是人心最脆弱的那个点,是沪深300在2935点。

过去三年,沪深300盈利增长了30%,如果估值不变,简单平移对应的点位就是3815点。

上周最低是3943点,如果考虑到今年市场业绩还有几个点的增长,那么基本上,上周的最低点对应的就是2018年最悲观的情形。

这就是说,目前股市已经跌到非常悲观了。

我们来看E/P-bond,E/P是P/E的倒数,bond是十年期国债收益率,E/P-bond这个指标越大,就说明市场投资价值越高、越低估。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指标现在已经达到接近一倍标准差的水平。

整个市场的估值已经到了一个非常极限的位置,通常到了极限,这个市场就会出现逆转。

另一方面,市场上周之所以能出现大反转,还有几个因素在。

第一,中美会晤出现了比较良性的结论。

第二,中国驻美大使在华盛顿邮报上署名发表了一篇文章,叫做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打消一些猜疑。

第三,国务院的金融稳定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这次会议回应了市场关切问题,包括地产行业、中概股、香港金融市场以及互联网平台经济的治理。

会议特别强调,在目前这个情况下,要积极地出台一些对市场有利的政策,而慎重地出台一些紧缩性的政策,

对于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要及时的回应,凡是对资本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的决策,都应该事先与金融管理部门协调。

另外,3月21日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也讲到了要加大对经济的支持的力度,要防止出台不利于市场预期的政策;

以及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规则,稳妥处理好资本市场中运营的问题,这个显然指的就是中概股。

本轮港股下跌的本质原因

是外资在担忧中不断流出市场

2月14日,港股开始下跌的本质原因,是欧美资金担心我们在冲突的立场,担心有没有可能会被西方国家采取行动,所以资金在港股中不断撤出。

但是,我们不用担心最坏的情况会发生。

第一,我们的立场很明确,从公开信息来讲,我们站在和平的一方,这是基本的立场。

第二,我们顶层一定会采取对中国利益最大化的一种立场,会采取被事后证明是正确的一种立场,这是我的信仰。

第三,我们作为中国的居民,如果港股市场的核心资产跌得实在太便宜了,我们依然表现得很恐惧,那么其他的市场资产表现好也好不到哪里去。

举个例子,如果港股那些公司真的受到了欧美不公平的对待,我们的光伏组件出口就不会有问题?

所以作为中国的资金和中国的居民,在这样的问题上,我们是别无选择的。我们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所以,以港股这些核心资产目前的估值水平来看,长期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比较丰厚的回报。

简单来说,就是隐含的悲观预期实在太重了,

如果这种极端小概率情况没有发生,那么一定会给大家带来非常丰厚的回报。

最核心的问题在于,国外的资金担心中国的股市,所以留下了非常便宜的估值,

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鼓足勇气,坚持再坚持,在战略上保持乐观。

每一次被担心国运的时候,我们都要坚定地和国家站在一起,这是战略上。

那么战术上怎么打?

就是寻找一些有很强竞争力的公司,然后适度分散。让这些有竞争力的公司,在接下来的熊市中帮我们穿越熊市。

另外,现在看起来这个市场明显是一个熊市,这不需要讨论,而且在可见的短期未来,这种局面也不会得到扭转。

因为整个市场的赔钱效应过于剧烈,

去年大量的资金涌入了整个市场,在过去的3个月、4个月里面出现了巨大的回撤,股票持有者是伤亡累累。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其实想要比较快地修复,可以说是痴人说梦。

所以接下来整个市场一定是偏熊的,这个没有任何的疑问。

熊市的风险:资金的负反馈、结构性风险

今年的风险,第一个风险就是来自熊市的风险。

什么叫做熊市的风险?

在熊市里面容易出现一个情况,叫做资金的负反馈。

在过去的三年里,整个市场里面出现了非常显著的资金的正反馈。

尤其是在A股这个市场里,因为挣钱了,所以钱变得更多了,越来越多的资金进入股市。

但是今年,这个故事大概率要反着说,

所以就是要做好资金负反馈的冲击的准备。在市场中很容易出现,一只股票一旦不达预期,就会快速剧烈调整,这是熊市里比较可怕的地方。

第二,风险来自于结构性的风险。

大家知道今年上游的价格涨了特别多,比如说原油,煤炭,铝,这些都在涨。

从中国的角度来说,原油上涨一定是一个负面的消息,进口方需要多负担很多成本,使得我们的利润减少。

而煤炭上涨,虽然说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但是煤炭企业多赚8000亿,下游就会少赚8000亿,这就是结构性的问题。

问答部分

看好新能源

消费短期恢复的弹性不足

问:对消费和新能源行业怎么看?后续有没有机会?投资逻辑是什么?

余海丰:新能源我们是看好的。

俄罗斯因为占全球能源的比例非常高,俄乌冲突停止之后,对俄罗斯的制裁应该也不会马上取消。

并且,因为俄罗斯被制裁,原本一些外资活动会停止,导致俄罗斯本身的油气资源开发会出现一定停滞,甚至于一些在产的油井都可能受到波及。

所以俄罗斯本身的产量就会下滑,这就会使得全球形成实质性的短缺。

最关键的是,这次欧洲一定会摆脱对俄罗斯油气资源的依赖。

他们现在还在买,是因为实在离不开,所以一定会去寻找替代品。在这种背景下,新能源上是要看好的。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消费,我们持仓中消费的占比还是比较重的。

现在回过头看,肯定是之前过于乐观,我们显然低估了消费股问题的严重程度。

但好在我们选的消费品总体来说还比较硬,接下来看他们怎么表现。

一方面,消费股的下跌来自于国内疫情的爆发。

另一方面,就是可能香港一度问题有些严重,悲观预期导致了现在这个结果。

往后看,我们应该比较乐观的看待这个问题。

比如说,香港一开始也实行的是动态清零的政策,但是可以看到香港的形势也在缓解,事情过了就是过了,

我们看英国、美国,甚至现在都不带口罩,大街上又恢复了熙熙攘攘。

对于一个股票而言,两三个月内或者一两年没有业绩,这其实没有那么可怕。可怕的是,你看不到未来。

在全球疫苗都已经过剩的背景下,而且辉瑞口服药效果都已经很好的背景下,香港其实是给我们上了一课。

当然,我不觉得目前消费股很快就能恢复,因为问题还没有解决,

经济很差,大家的消费购买力很差,大家担心的国内如何打开国门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在这种背景下,弹性是不够的。

欧美资金的要求回报率越高

港股的估值就越低

问:您认为港股科技股目前这个状态是什么样?是否有机会在其内?

余海丰:很多人说,港股说了这么多年,从来就没有给我们带来过惊喜。

我讲一下这个事情,港股真正出现变化是2018年特朗普挑起中美贸易战后,之后港股就一直在跑输。

简单来说,就是欧美的资金开始在逐步地从香港撤退,从中资股上撤退。

再加上去年中国在一些个别产业上的政策,的确是给投资人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所以你就会看到,过去的这几年里,在港股的市场上,欧美资金他们要求的回报率是越来越高的,对应的就是,港股的估值就是会越来越低的。

因为他们认为有一些不可预见的风险,

外资对中国资产要求的回报率在变高,在过去这几年里讲,从原来的7%变成了今年的10%。

所以你就会看到,过去这几年,整个市场是在压缩估值的过程中。

你就会看见,业绩增长如果没那么快,整个市场的回报就会很差。

港股估值隐含的收益率已经凸显价值

这就是过去这几年发生的事情,但是真的今天来说,我觉得这个问题就非常简单了。

如何简单?就是你们爱买不买。

作为我们中国的这些资金而言,我们都要买中国的资产,

外资可以选择替代品,我们没有什么别的选择。

那么既然外资要求10%的回报,但我觉得挺好,我们就去接上这些资产。

我们最坏的情况是什么?就是当个股东呗!

我就不假设未来的估值会扩张,把它定义成10%回报的资产,我们买它就当股东挣个10%,我觉得就很好。

我想说这就是目前港股的一个状态,因为经历了过去几年估值的压缩以后,目前港股估值隐含的收益率的水平,即便是在一个最坏的情况下,也会给我们带来比较好的回报。

用长远的眼光看待互联网监管风险

第二点,港股的科技股,我觉得我们一定要有远见。

大道至简,关于互联网,我知道过去一年多,在整个社会的舆论环境中,整个互联网公司其实是面临比较大的困境的。

但是我想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有人问芒格,你为什么要买阿里巴巴。

他的原话我记不得,但意思是说,我不太担心中国政府监管的问题。

因为我们知道,如果一个科技公司被过度监管的时候就会损失它的竞争力,那么其他国家的科技公司就会超越它,这是国家所不愿意看到的。

第二个例子就是谷歌,年度会议上回答问题,关于监管他们说,我不担心政府的监管,

为什么?因为监管会损失我们的全球竞争力。本质上,这跟芒格讲的是差不多的。

第三,大家对国内的互联网公司要有非常高的信心。

可以这么讲,国内的互联网公司吊打国内其他行业的一些公司。

从总体上来说,不管是从科技的含量,还是从工作的效率,从执行率,还是从组织架构,互联网公司可以说是吊打大多数国内的传统公司。

并且,我们的顶层设计要搞数字中国?如果没有互联网公司,那怎么搞数字中国?

第四,这次俄乌冲突中,互联网科技公司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比如Facebook会禁止某些用户发言,以及不允许某些内容的话题。苹果,不让俄罗斯人进APP。诸如此类的例子很多。

所以,这种大型科技公司在全球的竞争力是非常重要的。我相信,高层一定会看到这一点。

上周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委员会的专题会议中,其实就谈到了关于平台治理的问题,他们讲到要积极稳妥的完成大型平台的整改工作,要提高国际竞争力。

最后,我们一定要相信价值。

我们可以看到阿里巴巴出了一个新闻,把它原来的回购金额从150亿美金提高到250亿美金。

这个公司一共的市值现在只有2500亿美金,他要回购10%的股份。

所以我就想说这么几点,关于科技公司,关于这些大的互联网公司,我们一定要有长期的视角。

对待市场,保持乐观

唯一亏钱的理由就是现在割肉离场

问:最近很多人的持仓都有回撤,对此有什么应对的建议?

余海丰:我发自内心地跟大家讲,大家一定要保持乐观一点。

我说过,炒股炒基金有4种炒法,就跟悔字有4种写法一样。

炒基金有4种炒法,只有1种是亏钱的,就是在人气鼎沸的时候入场,在人气悲观的时候离场,只有这种情况。

在市场目前很差的时候,大家一定要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

你们自己可以不去加仓,我都没意见,但是你们一定不要在这个时候去割肉,这是第一句话。

第二句话是什么?就是目前的市场是熊市,负反馈已经开始,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停下来。

这个时候,对个股的选择就至关重要。

对投资基金的人讲,就是你们要选择你们的投资经理,选择你们的产品。

熊市其实是不怕的,

害怕的是什么?看不到熊,就是在熊市中缺乏风险意识和回撤控制的意识。

我相信熊市能把人区分开来,它跟牛市不一样,牛市里这些比较谨慎的人,其实还是跑不过那些比较粗放的人,但是在熊市里面你就会发现,人和人之间就会区分开来。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