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即使俄乌局势缓和,国内油价也回不到去年

本文来自: 原子智库-腾讯新闻 作者:杨汉峰 编辑:石东

谁也不会想到,从2020年4月20日晚间,美国WTI原油期货5月合约上演史诗级崩盘,一夜暴跌超305%,收盘价格为-37.63美元/桶到今天,短短不到2年时间,国际原油价格已重新站上130美元/桶高位,其间固然也有金融产品意外爆仓、区域性战争影响等不可控因素存在,但世界各原油生产国为确保收益、平衡油价与石油产量之间的关系打得不可开交,也是过去两年间的常态。

不管怎样,如今以原油和天然气为代表的国际原油价格不但走出颓势,还迅速逼近历史高位,国际、国内成品油价格快速上涨,不断挑战普通消费者的心理底线。未来国际能源价格还会不会进一步上涨?成为摆在人们面前一道难解的题。新加坡金鹰集团中国公司副总裁、能源战略专家杨汉峰分析了俄乌局势紧张对国际能源市场的影响,以及中国能源战略的应对之策。在他看来,一旦俄乌战事缓和,由于国际市场尤其是欧洲市场对俄能源的高度依赖,相信未来即使经济制裁仍会持续,也不会过多纠结在能源领域。从这一角度看,国际能源市场产品价格将相对平稳下来。

正文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经说过,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谁掌握了货币发行权,谁就掌握了全球。上世纪70年代,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国务卿基辛格一同制定了美国未来国家战略,战略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掌控石油资源的开采和定价。近50年过去了,基辛格的石油控制论名言仍没有过时。几十年来,美国成功控制了世界上绝大多数油气资源国。为了维护自己霸权地位,美国不仅成功地把美元与石油绑定,还将触角伸至世界油气资源最为丰富的中东、北非及中亚地区并为之发动数次战争,图谋进一步加大对全球油气资源的控制。眼下的俄乌冲突局势逐渐恶化,也间接触发了俄罗斯与欧洲乃至全球的能源供应格局以及油气价格的变化。自3月份以来,世界原油及天然气价格持续飙升,给新冠疫情下本已举步维艰的全球经济复苏又笼罩了一层阴影。

欧洲掉入油气资源供应陷阱

乌克兰军事冲突以来,欧洲深深陷入美俄地缘政治博弈场中间。美、英、欧盟以及相关国家宣布对俄实施经济制裁,包括美欧对俄切断SWIFT结算系统。作为俄罗斯重要的经济支柱,制裁不可能不涉及到能源交易——3月8日,美英宣布禁止进口俄罗斯石油。但与此同时,俄罗斯的油气资源对欧洲同样重要。3月10日,俄罗斯出台反制措施,宣布将暂停200多种俄罗斯产品出口,并多次警吿将“断供”油气资源出口。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担心供应短缺加剧,3月上旬国际油价急剧上涨,布伦特原油期货盘中最高触及139.13美元/桶,WTI原油一度冲上130美元/桶,双双刷新2008年以来新的油价记录。 

鉴于俄罗斯至欧洲的主要天然气管道均过境乌克兰,俄乌冲突严重影响了正在运营中的管输天然气的稳定性。“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由于地缘政治原因被德国政府暂停,该管道铺设完工后未能按时投产。欧洲天然气处于低位库存、管道输送或将受阻、市场担心资源紧张以及需求上涨等诸多因素,推动欧洲天然气价格大幅上升。俄乌局势加剧了欧洲能源供应紧张状况,并将能源价格推升至前所未有的水平。3月8日交易数据显示,荷兰TTF天然气期货未来一个月价格创下67.925美元/百万英热的高位,与上一年同期的5.622美元/百万英热相比,一年内飙升了1100%。截止至3月17日,天然气价格开始回落,荷兰TTF价格达34.138美元/百万英热,英国NBP价格达32.869美元/百万英热。价格忽高忽低,真实反映市场对资源紧缺的恐慌及对市场价格失去信心。

高企的油气价格,导致欧洲成品油价格攀升以及电力价格持续走高,进而导致大批工厂停工或被迫减产等连锁反应。这场冲突正在放大各种影响,迫使各行各业决定接受利润萎缩或者将飙升的成本转嫁给下游消费者。能源、农产品以及其他原材料成本上涨,是企业目前面临的一大挑战。持续攀升的能源价格已成为欧洲社会和普通百姓的沉重负担。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俄欧之争最终两败俱伤

根据欧盟统计局资料,2021年欧洲天然气消费量为4800亿方,其中90%依赖进口。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2021年欧盟从俄罗斯进口1550亿方天然气,占欧盟天然气进口总量的45%。

2021年,俄罗斯天然气产量为7610亿方,占全球天然气产量的18.46%,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根据《BP世界能源年鉴(2021)》,俄罗斯是世界上管道气最大出口国,第四大LNG(液化天然气)出口地。2020年俄罗斯天然气出口总量达2381亿方,其中管道气出口1977亿方,LNG出口404亿方,体量居世界第一,比排名第二位的美国多出口16.35%。无论是通过船运,还是借助陆上管道,欧洲一直都是俄罗斯天然气最重要的下游市场。2020年,天然气贸易占俄罗斯出口总量的66%。同时,欧盟进口原油中的30%来自俄罗斯。

俄罗斯天然气进入欧洲主要依靠4条管道:“北溪1号”管道,年设计输气能力500亿方;“联盟”管道,年输气能力为260亿方;“兄弟”管道,年设计输气能力为1000亿方;“进步”管道,年设计输气能力为260亿方。后两条管道过境乌克兰。近几年俄罗斯过境乌克兰输往欧洲的天然气大幅下降至350亿方/年,仅为输气峰值年份的30%。

俄乌冲突导致欧盟天然气价格上升。例如,自3月以来,西班牙电价持续受到影响。西班牙电价曾经一度接近历史最高水平,每兆瓦时直抵366欧元。资料显示,该国电价最高记录为2021年12月23日的每兆瓦时384欧元(约每度电超过2.5元人民币)。

虽然美欧现在都面临巨大通胀压力,要求对俄进行更严厉制裁的呼声依然很高。英国码头工人甚至拒绝卸载来自俄罗斯的原油和LNG。

为了改变能源过度依赖俄罗斯的尴尬局面,欧盟于3月8日宣布一项“能源独立计划”,力求从天然气进口开始,在2030年前摆脱对俄罗斯的依赖。该项计划力争从几方面着手,一是寻求天然气资源进口渠道多元化;二是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三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电气化水平,加速能源结构调整,减少化石能源的利用。但是,欧盟摆脱俄罗斯油气资源尤其是天然气的依赖,谈何容易! 

的确,在短时间内寻找到足够的替代气源,对于欧盟来说绝非易事。可以说,欧洲几乎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弥补俄罗斯天然气的替补资源。欧洲本地主要天然气供应国挪威,目前的管道设施利用率几乎满负荷,输送量达3.9亿方/天。欧洲其他产气国如荷兰、英国和丹麦在短时间内无法做到增产。北非-欧洲天然气管道已经处于高位运行,2021年输气量已达377亿方。LNG进口方面,去年以来的高价现货已经消耗欧盟天然气用户的大把银子。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欧盟的LNG进口量已经达到历史最高记录的120亿方。急剧增长的欧盟天然气需求已经致使全球LNG价格飙升。欧洲只好寻求美国远水解自己的近渴,只好进口价格高出俄罗斯管道气30%的美国LNG。如果俄罗斯管道气真的出现断供,那么欧洲买家们必将拼抢全球有限的LNG资源,进一步推高自己的用气成本。资料显示,目前部分原本供应亚洲的LNG已经为追逐高价转而流向欧洲市场。

全球能源价格高涨,美国不能独善其身

数据显示,2021年美国平均每月从俄罗斯进口超过2000万桶原油和成品油,占美国进口的8%。俄乌冲突不但影响全球原油市场,而且也对美国国内的能源市场带来巨大冲击。3月14日,美国汽油平均价格上涨至每加仑4.43美元(约合人民币28元),突破了2008年7月至今每加仑4.11美元的最高记录。全美范围内,普通汽油的最高价格在旧金山湾区,每加仑已达到5.79美元(约合人民币36元)。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全球供应链忧虑情绪持续蔓延,导致美国油价快速上涨。

3月8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禁止从俄罗斯进口能源的行政令,包括禁止进口俄罗斯原油和成品油、LNG和煤炭。同时,禁止美国企业对俄罗斯进行资本投资。禁止美国公民支持在俄罗斯投资能源业务。为降低美国国内能源涨价压力,以及减少美国对外能源依赖,美国政府承诺在2022年度将释放9000万桶战略石油储备。同时,美国政府敦促其国内企业增加石油产量。另外,美国开始寻求从委内瑞拉、沙特阿拉伯以及伊朗进口石油。伊核谈判及解禁委内瑞拉相关谈判正在进行,且已经取得积极进展。恢复伊核协议或将导致美国取消对伊朗石油出口的制裁,从而增加全球供应,进而有望抑制油价进一步上涨。

树欲静而风不止,俄乌冲突也影响中国能源供应

自1993年,中国已经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目前为止,中国是世界最大石油进口国,也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21年,中国共生产原油1.99亿吨,进口原油5.13亿吨,对外依存度达72%。石油对外依存度一直居高不下。天然气方面,2019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天然气进口国,2021年中国又成为全球第一大LNG进口国。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中国天然气供求基本面数据。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和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2021年中国天然气产量为2053亿方,表观消费量为3726亿方,天然气进口量为1675亿方,其中LNG进口量为1089亿方,占天然气进口量的65%,管道气进口量为585.5亿方,占比35%。其中,来自中亚管道天然气为441亿方,来自中俄东线的天然气为100亿方,其余40亿方来自中缅天然气管道。由此可见,中国天然气供需缺口为1673亿方。此缺口量与消费量之比为44.9%。这也就是2021年中国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

得益于以中石油为引领的石油央企实施的国家“四大油气通道” 战略,这些年境外油气资源源源不断输入中国,保障了国家能源安全及经济建设需要。该项战略是中国大国外交地缘政治之能源竞合大智慧的具体体现。

第一,中俄油气战略通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2019年建成投产,迄今累计输气量达136亿方,预计2024年将达产至年设计产能380亿方。中俄原油管道2010年建成投产,年输油能力为1500万吨。随着俄乌冲突进一步恶化、欧美制裁俄罗斯进一步升级以及新的地缘政治角逐,中俄天然气西线和中线(过境蒙古国)再获两国政府重视并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中石油与俄气有望近期重启商务谈判,就资源购销、管道建设及市场分配等有关细节进行磋商。若这两条管道成为现实,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再接收约800亿方俄罗斯天然气。

第二,中亚油气战略通道:中亚天然气管道已经建成并投产A、B、C线,D线正在规划建设之中。中亚天然气管道设计产能为550亿方/年,于2009年建成投产。2021年该管道累计向中国输送天然气达442亿方。该管道进入中国境内与西气东输管道相连,形成一万多公里的世界最长距离天然气管道。中哈(哈萨克斯坦)原油管道自2010年建成投产,已经累计向中国输送原油1.5亿吨。

第三,中缅油气战略通道:中缅油气并行管道于2013年建成投产,天然气设计输送能力120亿方/年,原油输送能力1300万吨/年。该油气并行管道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使得部分中国油气进口运输绕开马六甲海峡而直抵中国西南腹地。

第四,海上油气战略通道:即传统的通过太平洋通道进口原油及LNG资源,南面必经马六甲,北面必走白令海峡。此条通道在特殊时期将存在潜在风险。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纵深行,上述四条战略将会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利用。

俄乌冲突给世界经济发展将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全球市场感冒,中国也要打喷嚏。这次冲突也给中国能源供应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中国国内成品油价格上。3月17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国内汽油价格上调750元/吨、柴油价格上调720元/吨。折合升价:92号汽油上调0.58元/升、95号汽油上调0.62元/升、0号柴油上调0.61元/升。国内朋友圈充斥诸多调侃段子,包括油条涨价老板也要声称因俄乌冲突导致汽油涨价。中国成品油价格出现“六连涨”现象,正缘于其成品油定价机制与国际油价联动所致。

根据中国《石油价格管理办法》,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于每桶40美元(含)时,按原油价格每桶40美元、正常加工利润率计算成品油价格。高于每桶40美元低于80美元(含)时,按正常加工利润率计算成品油价格。高于每桶80美元时,开始扣减加工利润率,直至按加工零利润计算成品油价格。高于每桶130美元(含)时,按照兼顾生产者、消费者利益,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原则,采取适当财税政策保证成品油生产和供应,汽、柴油价格原则上不提或少提。

关于天然气方面,鉴于中国目前在执行之前签署的LNG与管道气诸多进口长协,因此交货未受本轮冲突影响。LNG现货市场受到冲击比较大,但是石油央企除了为冬季天然气保供进口少量LNG现货以外,未做大量买入,因此也未遭受多大影响。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空间大,虽然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越来越趋于复杂与严峻,但是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未有改变,因此对能源的需求仍将继续增加。

持续增长的进口依赖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处软肋,国外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对国家能源安全造成潜在威胁。此轮国际危机之后,中国油气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俄乌冲突带来的机会筹划自己的资源引进战略。

国际油气价格中,既有地缘政治凸起的影响,也有国际能源格局调整的原因,并非油气资源产品价格的单纯表象。油气资源具有的政治属性,从来没有改变过。历经三年的新冠疫情下的全球经济复苏,以及地缘政治格局重塑导致能源供需变化,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油气资源筹码份量逐渐加重,使得油气资源及价格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油气资源战略逐渐转移至大国外交博弈场的中心位置,也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方面。

这次俄乌地缘政治冲突,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全球能源产业链释放出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先是从局部地区开始,然后逐渐蔓延至世界各个角落。

近几日以来,俄乌形势出现部分好转迹象,一旦战事缓和,双方能够达成停火协议,由于国际市场尤其是欧洲市场对俄能源的高度依赖,相信未来即使经济制裁仍会持续,也不会过多纠结在能源领域。从这一角度看,国际能源市场产品价格将相对平稳下来。不过,与此同时,全球疫情后经济恢复持续加速,市场需求与日俱增,原油、天然气价格亦难出现大幅下降。国内汽油也不会再回到去年水平了。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