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是二战后美国最「灰暗」的十年。
来源:尧望后势
横向对比来看,「滞」与「胀」成为当时美国经济的两大关键词,低增长、高失业、高通胀是常态。1)低增长:1970年后美国经济扩张速度较过去20年明显放缓,GDP同比由4.5%边际降低至3.2%。尤其是,十年间美国经济增速三次跌入负区间,更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现象。2)高失业:70年代失业率较60年代显著攀升,十年间失业率从未低于5%,平均失业率达6.2%,仅次于80年代(80年代失业率激增主要受初期沃克治理恶性通胀,货币环境剧烈收紧、联邦基准利率升至20%以上、美国经济「W」形衰退的影响)。3)高通胀:70年代的通货膨胀水平为二战后来最高,10年间仅有3个月的CPI同比低于3%,平均CPI高达7.1%,较60年代上涨近5%。
横向对比来看,70年代美国的经济增速不仅低于发展中的新兴国家,还低于老牌发达国家。1970年初至1979年底,美国GDP同比增速均值为3.2%,不仅显著落后于正处于高速发展期的新加坡、韩国,同样还低于日本、意大利与加拿大等G7国家。
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滞胀现象可以归咎于四方面因素:1)匮乏内生经济增长的动力;2)日德崛起导致贸易竞争加剧;3)政府持续扩大财政开支;4)两次石油危机等黑天鹅事件。
70年代美股:跟随经济周期波动,一波三折
70年代的美股是1920年以来最差的年代。截止1979年12月31日,道指上涨4.8%,标普500上涨17.2%,70年代美股涨幅为1930s以来第三低,其累计涨幅仅高于包含大萧条时期的1930s年代和包含次贷危机的2000s年代。此外,如果考虑剔除通货膨胀后的实际收益率的话,70年代标普500的真实收益率为亏损41.8%,是1920年以来美股最差的十年。
受经济周期影响,70年代美股剧烈波动,市场整体呈N型走势。该时期的美股走势震荡,波动率大幅上升。根据Andrew L. Turner 和 Eric J.Weigel的测算,截至1979年底,道指(标普500)的标准差为0.93%(0.86%),显著高于50和60年代的波动率水平。我们可以看到该时期美股与经济美国的周期存在非常明显的相关性,所以频繁变动的经济周期使美股的波动较为剧烈。
具体来看,根据市场周期和经济周期,我们可以将70年代一波三折的美股划分为五个阶段:
阶段1:1970年上半年,美股延续了1969年的跌势,道指与标普500的跌幅均在20%以上。
阶段2:1970年6月至1972年底,道指与标普500涨幅分别为61.6%、70.4%;71-72年年间,「漂亮50」领涨美股,2年时间内,美国「漂亮50」组合50只股票的算数平均涨幅是102%。
阶段3:1973-1974年,通货膨胀程度加剧,美股快速走熊,道指与标普500跌幅在40%左右;材料、电信与能源行业相对抗跌,房地产与工业板块表现靠后。
阶段4:1975-1978年,基本面复苏并维持繁荣,流动性先松后紧,美股「先扬后抑」,道指与标普500累计上涨30%和40%;房地产、工业与信息技术业领涨。
阶段5:1979年,基本面与估值向下,但市场情绪回暖,拉动道指、标普500及纳指全年涨幅达4.2%、12.3%、28.1%;房地产与能源行业领涨美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