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机构:港股转机渐现,推荐高股息标的以及香港本地银行股

中金预计2022年将成为港股均值回归的一年。配置上,稳增长受益的板块如金融、部分优质科技互联网、受益于中国债券收益率下行的高股息标的以及因美国即将加息而受益的香港本地银行都值得关注。

公募港股投资趋势:市场波动叠加主动减持下,四季度持仓进一步回落

  • 整体可投资规模继续增加

截止2021年12月31日,内地可投港股的公募基金(扣除QDII)2081支,总资产3.7万亿人民币,分别占9004支非货基和16.3万亿人民币总规模的23.1%和22.8%;较三季度净增287支和2722亿人民币,支数占比提升1.8个百分点,但规模占比下降0.7个百分点。

进一步看,可投资港股的主动偏股型基金1151支(规模2.39万亿人民币),支数和规模较三季末增加115支和484亿人民币;另有94只指数型基金(含ETF),总规模731亿人民币,也高于三季度的581亿人民币。

发行节奏上逐步修复。四季度新增基金270支,月均新发90支,833亿人民币,较三季度月均100支和1641亿人民币的发行节奏稍有放缓。但12月单月发行明显提速,创出全年新高。

  • 但港股持仓进一步回落

上述2081支公募基金持有港股市值3880亿人民币,较三季度的4234亿元下降8.4%。3880亿港股持仓占股票总持仓的15.8%,较三季度的19.4%下降3.6个百分点。

进一步看,1151支主动偏股型基金持仓3052亿元,较三季度3365亿元下降9.3%,持仓占比从18.9%降至15.3%。由于港股持仓降幅均超过同期各主要指数跌幅,表明依然有一定的主动减仓行为。

不过,公募持股占南向整体有所回升。相比港股通南向1.8万亿人民币的持股市值,公募基金在四季末3880亿人民币的港股持仓占比21.5%,较三季度小幅上升0.3个百分点,其中主动偏股型基金仍为主力,占港股通整体16.9%。

公募港股配置特征:四季度向老经济倾斜;公用事业、食品饮料、媒体娱乐增幅明显;医疗保健、消费服务和金融处于低位

  • 行业配置:新老配置更加均衡;公用事业、食品饮料、媒体娱乐增幅明显。

新经济仍是内地公募最主要偏好,不过占比较二季末的84.5%和三季末的74%进一步降低至71.2%;老经济则大幅增加至28.8%。其中,公用事业、食品饮料、媒体娱乐和科技硬件在四季度上升最多;制药与生物科技、耐用消费品、原材料和商业服务降幅最为明显。绝对规模来看,媒体娱乐与汽车持仓最高;食品、家庭用品和医疗设备持仓最低。

从相对自身历史水平来看,食品饮料、综合金融、技术硬件和公用事业板块处于高位;而医疗设备、消费者服务、保险、商业服务、银行及软件服务等处于历史低位。

  • 持股特征

1)从重仓持股来看,腾讯、港交所、舜宇光学、美团等龙头四季度仍被内地公募基金重仓,华润啤酒和华润电力为季度新增重仓,而安踏体育和中国移动则跌出前十。具体来看,舜宇光学科技、华润啤酒、华润电力、快手-W、中国电力增幅最多;而药明生物、安踏体育、小米和东岳集团等基金降幅靠前的重仓股,也是港股通南下整体遭遇抛售最为严重的个股。

2)从集中度看,前10与前3占比维持在三季度水平。四季度公募基金前10支港持股市值占前100支重仓港股市值的60%,前3支重仓股占比为31%,均维持在三季度的水平。

南向资金动向:南向资金12月以来稳步流入,互联网龙头和电信重获青睐;南向流入有望持续,港股转机渐现

2022开年以来,沪深港通南向资金共计357.5亿人民币,日均净流入21亿人民币,延续去年12月以来的稳健流入态势,甚至有所加速。

四季度零售业、媒体娱乐、公用事业和食品饮料板块买入最多。相反,制药与生物科技、银行、技术硬件和原材料净卖出明显。

进入2022年,媒体娱乐和零售业继续受到南向投资者青睐,合计净买入259.9亿港币,占同期南向整体净流入的99.2%。个股层面,随着监管不确定性逐渐落地,南下资金重新加仓美团、腾讯和快手等互联网龙头。

向前看,尽管海外主要央行更为明确的紧缩环境和潜在的市场波动可能带来扰动,但我们认为港股明显估值比较优势、国内的明显宽松政策环境和可能进一步发力的稳增长力度,都有望推动南下资金进一步流入,为港股提供缓冲空间、甚至提供跑赢的可能性。因此,我们预计2022年也将成为港股均值回归的一年。

配置上,稳增长受益的板块如金融、部分优质科技互联网、受益于中国债券收益率下行的高股息标的以及因美国即将加息而受益的香港本地银行都值得关注。

长期看,国内居民资产配置更多转向金融资产的大方向、以及香港与大陆市场进一步融合都有望带来更多南向资金流入。

综合公募基金和其他类型投资者潜在投资空间的测算,我们维持每年5000~6000亿人民币资金流入的预测。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