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公司最新研报认为,判断从当前至2022年,随着中下游毛利率的改善和基本面相对优势的提升,整体配置也将从上游向中下游切换;中期的市场风格可能仍将逐步偏向成长。行业方面,重点关注盈利有望反转的中下游制造和消费领域的中期机遇,以及稳增长加力领域的阶段性机会:
来源:中金点睛
1)火电的盈利修复弹性可能较大;
2)地产和基建链的结构性机会(装饰材料、白色家电);
3)受益全球汽车产业链中心逐步向中国转移大趋势的汽车零部件。
4)非酒食品等大众消费;
5)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和军工产业链等景气制造领域;
6)临近政策观察窗口期,政策边际转松或发力的领域,包括地产链、建材和券商等。
近期部分原材料价格继续回落,前期市场对「滞胀」及「通胀」的担心有所缓解。我们在2022年展望《有「惊」无「险」》中认为上游价格回落可能是2022年重要的配置主线,本文重点从基本面和市场维度,对比PPI回落的历史经验以及与当前现状的异同,分析如何把握上游价格回落背景下,行业和风格方面的可能机遇。
历史上的上游价格见顶回落对中下游基本面的影响。
1)中下游利润率何时改善?PPI开始回落后,下游毛利率往往同步或略滞后1个季度反弹,而中游的同步性较弱并且在不同轮次的周期变化显现差异,我们梳理了中下游各细分领域的毛利率触底回升与PPI开始回落的时滞。
2)哪些细分领域的盈利修复更强?历史上中下游行业的毛利率改善往往有所分化,食品饮料、家电和医药等行业历史提价能力较强,电力的盈利修复弹性最大,部分制造领域与自身景气度相关。
3)哪些公司盈利修复可能更强?在我们所选的中下游龙头公司样本中,历次毛利率均明显改善的龙头公司主要分布在装饰建材、家电、乘用车、医药、新能源、国防军工等。
历史上PPI回落期间市场股价特征。我们从多维度复盘总结如下特征:
1)全市场层面,PPI赶顶期间指数往往表现不佳,PPI回落期指数多呈现先抑后扬(初期可能与PPI回落对应增长转弱和通胀仍有掣肘有关);
2)行业层面,PPI冲顶前6个月,行业层面受益涨价的强周期、抗通胀的必需消费和防御性的金融表现较好;PPI见顶后的6个月和12个月,整体行业配置逐渐由上游切换至中游制造、下游消费和TMT,而且随着时间拉长,下游的超额收益也更加明显;
3)风格层面,历史上PPI赶顶期间价值比成长更抗跌,PPI见顶回落后,拉长时间看成长将明显跑赢价值,在增长缺乏机会的背景下市场仍将聚焦有增长的领域。
4)此外我们也梳理了中下游行业龙头在历史上PPI回落周期的表现(见图表29)。
本轮上游价格回落所处的周期位置。1)历史上的PPI高位回落都处在增长从高位回落,宏观政策仍偏紧的阶段,而当前的背景是PPI向CPI传导效应有限,消费在疫情长尾效应下持续偏弱,房地产销售和投资下滑风险仍未解除,中下游利润受挤压已充分暴露,我们预计宏观政策层面中短期有进一步宽松的空间。
2)当前上游对中下游盈利损伤程度已经明显大于以往,五大强周期行业盈利占比创下2013年以来新高,且下游行业单三季度盈利出现-26%的深度负增长,即便是中下游的龙头公司,毛利率也普遍受挤压。
具体行业上,电力、地产链和基建链利润受损明显,电力设备、半导体以及国防军工等高景气制造业,毛利率并未明显下降甚至部分提升,偏消费类行业受损介于前两者之间。
若考虑净利润率受到毛利率下滑拖累的程度,电力、装饰材料、家居、照明家电、纺织制品和化学制药毛利率下滑对净利率拖累幅度超过40%,工程机械、厨电、汽车零部件和消费电子等行业的拖累也超过30%,隐含未来更大的恢复弹性。
从当前至2022年整体配置由上游向中下游切换,市场风格逐渐偏向成长。整体配置思路变化上,我们预计上游价格回落整体改善中下游毛利率可能与历史类似,结合上游成本占比和存货周转率,我们预计电力设备和专用机械等高景气领域、提价能力强的食品和上游成本占比高的家电、电力、家居、装饰材料和汽车零部件等行业,毛利率有望率先在四季度左右触底;随着中下游基本面相对优势提升,整体配置也将从上游向中下游切换。
市场风格方面,疫情后总需求偏弱的特征在年初以来已充分表现,因此当前上游价格高位与政策偏松并不矛盾,相反在上游价格回落的阶段,宏观政策有望进一步趋于宽松,增长与政策的环境对市场比以往更有利。在宏观环境整体缺乏增长,而上游价格回落叠加政策可能进一步宽松的周期,我们认为资金往往将更聚焦可持续增长的领域,中期的市场风格可能仍将逐步偏向成长。
关注盈利有望反转的中下游制造和消费领域的中期机遇,以及稳增长加力领域的阶段性机会。结合历史经验和我们构造的财务景气度得分体系(图表18),我们认为历史上酒类和医药提价能力虽然较强,但考虑到和上游涨价关系较弱,并结合当前的产业监管,可能并非PPI回落的主要受益领域,我们建议关注的行业如下:
1)火电是盈利受损较多但盈利修复弹性可能也较大的行业;
2)地产和基建增长偏弱使相关产业链面临需求压力,重点关注修复弹性较大、且基本面有一定韧性、行业格局较好的结构性机会,包括装饰材料、白色家电等;
3)汽车产业链中的零部件公司整体受成本涨价损伤较大,但结合财务指标得分,以及新能源车逐渐替代燃油车、全球汽车产业链中心逐步向中国转移的大趋势,未来基本面修复空间可能也较大。
4)非酒食品等大众消费行业历史提价能力强且已在提价,共同富裕和疫后消费恢复背景下需求也有望逐步修复;
5)半导体、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军工产业链等景气制造领域,2021年以来财务指标得分较高,利润率在成本涨价期表现较好,在成本回落时可能更能通过稳定或提升产品价格率先实现盈利改善。
6)临近政策观察窗口期,政策边际变化或发力潜在有支持的领域,包括地产链、建材、潜在的消费支持领域、券商等。
此外,我们也从中下游消费与制造的盈利反转,以及政策发力支持的两个维度梳理股票组合,供投资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