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微创医疗电话会议交流纪要
uSMART盈立智投 11-30 16:11

总结:

1.大心脏领域,冠脉支架从今年年初到现在支架的销售数量也是超过了100万根。如果分产品来看的话,两款标内产品火鹰、火鸟和火翠鸟,销售量同比提升200%。年初到现在在欧洲的支架销售数量是同比提升了131%,到现在差不多每个月可以做到700-800根的植入。

2.心脏瓣膜业务,心通医疗,心脏瓣膜这一块,在第三季度新进入了50多家医院。现在整体入院量已经是超过了270家,骨科关节集采之后新进入了大概700多家医院。外周血管介入方面,心脉医疗Q1-Q3销售收入和利润都同比增长了50%以上,并且海外业务做的也非常不错,在第三季度产品新进入了三个国家,包括英国、巴西,还有捷克。

3.手术机器人业务板块到现在为止已经在国内建立了10多家培训中心,并且已经培训了 200多个外科医生,完成了800多台培训手术,同时手术之前也在深圳建立了一个研发中心,主要负责血管介入R-one研发。预计在明年的时候会有大概30家培训中心的建立。在研发方面,图迈还有鸿鹄机器人都正在NMPA的注册中。

管理层发言:

大家好,我是微创医疗的投资者关系经理,接下来想为大家分享一下集团从今年年终到现在各项业务的一个最新的情况接下来我会主要从两大方面来介绍,第一方面就是的大心脏的业务板块。然后第二块是除大心脏之外的,其余包括神客介入、外周介入、骨科还有手术机器人等业务的一个情况。

第一部分,在大心脏领域,首先是冠脉,也就是微创传统的强势领域。从今年年初到现在支架的销售数量也是超过了100万根。如果分产品来看的话,两款标内产品火鹰、火鸟和火翠鸟,然后销售的数量是同比提升了200%。

然后火鹰支架就是标外产品,的下半年放量速度也是比较快的,基本可以达到疫情前和集采前的一个水平,差不多全年是在十几万根左右。

在海外业务方面也有非常大的一个进展。首先在印度是和PurpleMedical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就火鹰支架进行本土化的生产。在11月份的时候也是完成了转产的工作,开始在印度生产火鹰支架。另外也是在上个月在美国建立了整个北美的总部,然后并且也收购了一家工厂,就之后为火鹰在美国的一个本土化的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欧洲的话,是去年才开始通过这样的渠道进行销售支架的,然后也看到这一年以来,就是在欧洲的销售情况非常不错,年初到现在在欧洲的支架销售数量是同比提升了131% ,到现在差不多每个月可以做到700-800根的植入,在研发方面也取得了非常大的一个进展。火鹰支架现在正在美国做大规模临床,预计明年可以完成全部临床入组,然后跟踪一年差不多2024年的话可以获得FDA批准,这也为将来在日本,然后美国上市火鹰支架可以奠定一个比较好的基础。可吸收支架Firesorb也是今年9 月份的时候,完成了全部临床入组,预计大概最快2023年可以获批,就获得NMPA的一个批准。在今年10月份的时候,也是收购了一家做Oct 设备还有导管的公司阿格斯。然后它的 Oct设备及导管也已经获得了NMPA的批准,并且正在CE递交注册中,那就是叠加自己就是和西门子共同开发的一款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 线机)今年11月份的时候也是获得了NMPA批准,之后整个冠脉业务就不只是有支架,也有的Oct设备,另外还有DSA设备,然后这三块就可以提供一个更加精准的PCI治疗解决方案,这是冠脉业务的一个情况更新。

下面一个是CRM的一个业务情况,在海外的话,今年年初到现在实现了20%左右的收入增长,在日本实现了差不多同比30%收入增长。在国内年初到现在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超过60% ,并且国产起搏器的总植入量也已经超过了1万台,市场份额在国内的话已经现在是排名第四,是比之前排名第五,上升了一位,仅次于美敦力、雅培和波科,高于欧洲的百多力,现在市场份额差不多是6%-7%左右,然后国产和进口各一半。在研发方面也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之前起搏器业务主要是缺了两大块产品序列,一块是蓝牙起搏器,蓝牙起搏器也是在今年上半年的时候获得了CE验证,并且在下半年的时候已经在欧洲上市了,在第三季度在法国实现了销售收入。另一块比较重磅的产品线就是MRI兼容的led高压电极导线, 高压电极导线是在今年8月份的时候完成了首批临床入组,预计可以在2022年获得CE认证,然后等2022年这两块产品线就是全部补足了,然后MRI兼容的ICD导线也会搭配着MRI兼容起搏器CRTD系列一起在欧洲上市。在起搏器的国产化方面,主线主要是做MRI兼容起搏器的产品产品实力,在今年年底预计会有一款MRI胸状外兼容的起搏器,这个会在国内获得NMPA批准,2022年会有自己国产的MRI胸状外兼容的起搏器,就是VEGA心系列的这款起搏器,预计会在明年的时候获得NMPA批准。

然后是心脏瓣膜业务,心通医疗,心脏瓣膜这一块,在第三季度的话是新进入了50多家医院。现在的整体入院量已经是超过了270家,在今年10月份的时候。冠脉之前的销售团队二把手赵亮总加入了心通的团队,并且带了三个之前的冠脉的销售总监。一起加入心通,赵亮总加入后,整个Vitaflow周植入量提升了 30%o最近也是对4cMedical。增加了大概 2500万美金的一个投资,并且成为了他的第一大股东,之后也会获得三尖瓣产品在中国的一个独家的销售权。在海外拓展方面,Vitaflow产品在今年8月份的时候在阿根廷实现了首次海外植入,并且之后又陆续的一些植入。在研发方面,Vitaflow2代今年8月份的时候,获得NMPA的批准,并且已经获批上市了。

然后是电生理业务现在正在科创板上市的过程中然后进展也非常顺利。应该在第二轮反馈中。在今年8月份的时候,也是和一家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一起合作,会在这个中国一起开发电生理的机器人。

以上是大心脏业务板块的一些情况。在这4个业务板块中会有更多的协同和合作,从而提供1个整体的心内加心外科室的解决方案。

下面几块业务我先从骨科业务开始介绍:

在今年9月份的时候,骨科关节的集采也是落地,骨科业务在这次的集采中也是表现非常好,有两款产品进入了a组,一款是国产的髄关节,另外一款是一个进口的膝关节并且中标的价格都是处于同业较高的一个区间,总的中标量是1.5万件,差不多占整个集采中标的3% ,就是这个份额也是比在集采之前的市场份额显著提升集采之前市场份额差不多是1%左右。另外也看到通过集采帮助进入了很多医院,在集采之后新进入了大概700多家医院。

然后在业务方面,虽然今年下半年在美国有一个交叉疫情的反复情况,所以海外的这个业务受到了一定影响,但是在欧洲的一些国家,比如说西班牙、英国,还有法国和日本都实现了比较好的增长,两个直销地区,法国和日本基本上都实现了百分之十几以上的增长在国内的销售收入也是有一个比较好的增长的,但是考虑到毕竟国内业务还是会受集采影响然后海外业务确实受到了美国疫情一个影响所以今年年中给的业务指引是在15%左右,现在来看达到这个标准可能会有一点困难(下调指引)。另外在研发方面,在今年10月份的时候,有一款自研产品获批进入了NMPA绿色通道,然后另外两款髄关节产品也是获得FDA的批准。以上是一个骨科业务介绍。

然后下一块是外周血管介入,心脉医疗,心脉医疗Q1-Q3销售收入和利润都同比增长了50%以上,并且看到它的海外业务做的也非常不错,在第三季度产品新进入了三个国家,包括英国、巴西,还有捷克。在研发方面,他们有一款高压球囊导管,是在11月份的时候刚获得了NMPA的批准。另外一个就是首款静脉支架产品,这也是国内唯一款静脉支架产品,是进入了NMPA的绿色通道,这一款产品也是整个心脉集团的第6个绿色通道产品。整个心脉集团的拥有的绿色通道产品数量也是在微创集团里面最多的。

下面一块我就介绍一下神经介入业务。看到今年实现了一个比较好的增长,第三季度业务收入是实现了环比史上最高的一个增长。年初到现在也是同比增长100%在大概11月份的时候,是获得了1.5亿美元的外部融资。投后估值是在17.5亿美金左右。在海外的拓展方面,在今年9月份的时候,Numen弹簧圈首次进入了海外市场,在智利实现了首次植入。然后 同时NUMEN弹簧圈在上半年获得ce批准之后,下半年也是获得了FDA 的批准,并且也获得了这个韩国的获批上市。

下一块是手术机器人业务板块,手术机器人公司今年11月初的时候是在香港的医疗所上市了,我就简单的更新一下它到现在的一个业务情况,在业务进展方面,看到现在为止已经在国内建立,建设了10多家培训中心了 ,并且已经培训了 200多个外科医生,完成了800多台培训手术,然后同时手术之前也在深圳建立了一个研发中心,主要负责血管介入R-one研发。预计在大概明年的时候会有大概30家培训中心的建立。在研发方面,看到这个图迈还有鸿鹄机器人都正在NMPA的注册中。

预计明年年初可以获证,那图迈二代就是一个多科室的手术机器人,多科室是适用于妇科,胸外,还有普外科的手术机器人已经开始进入临床了,它的单臂机器人预计今年年底也可以进入临床。另外两款就一个是血管介入机器人R-one ,还有另外一款是一个穿刺机器人,这两款机器人都已经在11月份的时候进入临床了。然后鸿鹄的话也预计会在今年年底进行CE的注册。

最后一块是其他业务板块,外科业务方面,今年大概10月份的时候有一款ECMO也是新进入了绿色通道,这也是整个微创集团第26个绿色通道产品,然后到现在为止。集团的绿色通道产品数量也是业界最多的。另外在今年10月份的时候,也是全资收购了德国的一家做便携式ECMO 设备的。他们的便携式ECMO设备已经获得了CE认证,预计大概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就可以在欧洲上市现在正在积极的推进一个商业化的进程,之后也是会有一个在中国还有在日本上市的计划,预计2024年可以在中国推出。这一款便携式ECMO设备,就是它的重量非常轻,大概只有三公斤左右,并且它是全球唯一款自驱的ECMO设备,相比美敦力还有麦克维的设备,他们的基本上重量都在10公斤左右,而且是有源的,就是需要插电。这款便携式iPhone设备因为重量比较轻,而且不需要插电。所以它的应用范围是非常广泛的,比如可以用在野外,然后在救护车上,还有一些县级医院都可以用到。这也是觉得他在中国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市场。

以上是对微创医疗的从年终到现在的一个业务情况的更新。

Q&A:

Q:冠脉业务的支架的销售数量是实现了大幅的增长,然后想请教一下细分的来看,跟手术相关的这些配件球囊产品以及拆分的来看,海外的这块业务增速分别是怎么样?然后想请教一下冠脉这块业务2-3年的一个利润率水平。

辅材产品看上半年的一个情况,基本上占收入比重的1/3左右,海外冠脉支架收入占比是10%左右,从年初到现在,海外业务有40-50% 的同比增长。至于利润率水平的问题,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率,因为集采有所下降,后面会随着支架的销售数量的一个增长,呈现模效应增长,利润率水平会有所改善,但是现在没有明确的指引。

Q:咱们在中报的时候有提到可能全年21年指引心血管业务的,在集采的背景下可能是小幅的下降,从现在这个位置看,21年全年的预计会是怎么样?

收入端。年中的时候给的整体集团的收入是20%。然后冠脉这块题材还是维持有可能会有小幅的下降。

Q:您好,我想问一下冠脉这边对火鹰的情况,因为下半年火鹰支架放量还可以,可以介绍一下放量的情况?火鹰它就为什么下半年能够放量,主要的量的来源是什么?

火鹰现在差不多是基本全年可以做到十几万根左右,然后主要放量原因,一方面在国内的话,因为上半年的话医生还是优先用完标内产品的数量,所以就是火鸟和火翠鸟这两款产品用的比较多,但是因为提前完成了36万件标内产品的销售。然后在下半年的时候确实看到了大家会更愿意用火鹰,另外看到下半年因为海外在上半年的时候有一定的缓解,所以海外的发展情况还不错的,差不多销售40%多的增长。

Q:十几万根主要是国内放的量还是海外或者比例上是个什么情况。

其实都有。比例确实没有披露过。

Q:因为如果按照前面说像欧洲大概一个月是七八百,其实海外的量绝对量其实还是不大的,感觉主要是不是还是国内的量就是更大一些。

其实不是,因为欧洲这块从2020年才开始销售,所以这一块其实主要是一个增长点。然后在海外的话主要还是泰国市场,土耳其,然后还有印度。

Q:因为之前看这个标内的支架比较便宜,然后火鹰它价格可能比较贵,比如说下半年在国内的时候会看到说还是一个比较大的障碍吗,比如说医生因为觉得不敢用高价的耗材,就是有影响火鹰在国内的增长。

上半年的话是确实有一些医生觉得有顾虑,说先就紧着先把标内产品的量先用完,下半年的时候因为标内这个量已经用完了,所以下半年的时候是有一个增长放量的。

Q:对冠脉的明年的预期是什么样?比如说是整体支架业务,包括火鹰。

现在暂时没有指引,但是现在整体来说,现在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的冠脉支架的销售和生产厂商了,预计全年可以做到120万根。

Q:关于心通,因为您提到赵亮来了之后,它环比是增长30% ,我能了解一下增长主要是来自于比如说现在心通的销售策略主要是说去对大医院进行这种比如说追麒麟还是说去开拓更多的医院比如说更小的中心,到底哪一个是可能主要的增长来源?

是这样的,现在心通这一块更多的是会用到一个冠脉的渠道,两方面都在做,一方面在努力的营销大的中心,因为现在大的中心基本上只有两家没有覆盖到了。预计今年到明年也会有一个比较大的进展,小的中心这一块也会通过飞燕团队,主要覆盖县级医院的,以后通过他们来推荐病人,然后同时也会在小的中心更多的去展开一个医生的培训,还有患者的教育之后,之后会更多的借助冠脉渠道,他们在心内大心外科室的优势, 铺开的整个培训和教育,因为现在TAVI手术这一块,整个国内的量整体的手术量没有起来,其实主要原因也是因为对患者发掘和培训的还不够。

Q:因为看心通也介绍过,在比较多的中心是领先,像大的中心,比如说前20大中心,就是现在领先的中心有多少个。

这个还没有统计,但是现在前二十大中心已经覆盖了18家。

Q:想请教一下公司领导手术机器人的装机量,因为受限于配置证的发放,想请领导展望一下国家的配置证发放的问题,然后还想请教一下现在软组织机器人国内销售团队商业化搭建的一个情况。

关于配置证的问题,因为一开始在出配置证政策的时候,国内其实没有国产的手术机器人,那么所以其实当时出政策一部分原因也是为了限制进口的企业。因为如果配置证放开的话对于医保资金的耗费是非常大的,因为看到光三甲医院希望有手术机器人的数量基本上就是几千台。到现在进口配置证是放宽到了220多台,那之后会有一个新的规划,就更好的预计今年年底可以出来到时候可以看一下但我们理解配置证影响不大,首先的商业化策略是前几年先是对医生开展培训,因为手术机器人和其他高值耗材还不太一样,它更多的是需要不断在临床中去收集医生的反馈,然后对产品进行一个更新迭代所以这个策略是说在这一两年之内先把这块市场培育好,把医生培训好,然后之后再进行一个大规模的铺开销售。第二块是说关于商业化团队建设的话现在基本上也已经有了一个几百人的销售团队了。现在也是说像我刚才说的现在主要是在做这个医生培训,到现在也已经开展了800多台培训手术了。

Q:王总你好,之前说现在心通TAVI大概是上半年大概完成了1000台,想问一下今年2021年从出厂端它的量的一个预计大概是多少?然后到四季度,因为现在上海北京还是有疫情的,有没有什么影响。

今年预计差不多,因为年初的时候,预计整个TAVI手术量差不多1 万台,但是现在看来也就是只有7000多台左右,这实际上是比整个市场预计比较少的。今年的话差不多做到2500台左右。

Q:我就想到11月份,看全年的话2500台能不能有信心达到?然后到明年的话,因为明年上半年可能加上北京奥运会之类的,可能像很多专家怎么样去外地去做这个手术指导林太方便,明年的预计是多少?

是这样的,因为确实最近又有疫情了,所以可能会影响一些医生去飞刀,然后对整个能否达到的,还需要再评估一下。今年2500台目前来看还是可以的,但是也要看一下疫情到底有多大的影响。

因为TAVI手术现在对医生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很多医生采用这种飞刀的方式,疫情就会影响他们的出行。

Q:现在2500台,比方说像上海,还有像华东地区大概占比大吗?

其实是这样的,整个上海和华东地区目前来看。TAVI手术量开拓的还不够,这也是觉得将来是需要重点发力的一个领域。为按理说像这种上海华东地区属于经济比较发达按理说他们的量应该和北京广州差不多,但实际上他们的量是远远小于这些地区的,现在看来可能之前对医生包括对患者的培训教育不够所以很多病人其实没有发觉到,本来就是冠脉销售团队在华东地区的实力比较强之后这也是重点后面的一个区域,也是会成为预计未来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增长点之一。终端产品价格大概19万

Q:我这边补充一个线上投资者的提问,上银基金的潘总想请教一下瓣膜二代产品上市后现代的销售量来看,一二代的占比是怎么样子?

二代产品上市后,很明显很多医生都会更希望用二代产品,所以现在二代产品差不多能有30%以上的占比。但现在一代产品已经停止生产了,先把现有的存量先消耗掉。

Q:王总请教一个政策问题,因为应该是上周末,然后医保局发布了一个关于耗材医保目录的一个文件,我想问一下他的执行的范围,包括未来主导他的这些具体的办公室,主要是国家医保局很多像之前的耗材,像之前的骨科支架一样,每个省合在一块,就从哪些领域先开始,就对于这个政策的深度广度,还有集团的应对,集团有没有一些反馈或者准备,能跟我分享一下吗?

支付管理暂行办法的一个出台,然后目前来看整体是认为它有一点。它比较像药品的一个医保支付管理暂行办法然后整体来说是有利于真的创新型产品。他的现在管理思路是说国家制定耗材医保目录,省级层面还制定支付标准,统筹地区来制定支付比例。具体是由哪些省来推出,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官方的口径。

我们的一个应对思路其实。还是分两大块,就对于已经进入这个集采的两个业务,就是骨科还有冠脉支架这一块其实是不变的。之后如果是统一进入医保的话,医生也会更开放,对于这种标外产品,比如说火鹰支架,然后也会更愿意去用它们,因为将来大家比例都是类似的,考虑标内产品比例,对于标外产品,觉得像一些的castor这种,还有密网支架的这种非常具备创新性的产品,之后也会有助于更快的进入医保,然后在一个全国范围内的铺开销售。所以总体来看,觉得这个政策是有利于真创新企业的真创新型产品的所以因为他们像这种独家的这种产品是可以一对一的进行单一谈判,在价格方面也会有更多的空间。之后的应对策略还是说持续投入研发更多的去做MEBETTER和MEONLY的这种产品,之后像那种只是换一个材料相把价格提升的那种假创新就会越来越多的被抑制掉。

Q:明白,王总我补一个品类的问题,比如说可能像支架和骨科关节大家看得很清楚了,但比如说像包括起搏器,包括瓣膜,包括神经介入的这些品类,里面有的可能是省医保支出和地方医保支出,有的可能还要支持为主。您觉得现在看哪些品类可能医保支持力度比较大,就未来比如说医保如果降价的话可能会带来短线价格的压力些可能支持力度比较大, 所以即使是医保调降价格,或者说去做一些谈判的话,反而可能会请提高他的覆盖,就对这些医保的价格调整和范围的增加对这些新兴的就是支架和关节以外的品类会有什么影响?您能分别的展望一下吗?谢谢。

好的,就是先从起搏器这一块说,MRI兼容起搏器是大趋势,现在其实还没有一款国产的MRI兼容起搏器上市,MRI兼容起搏器性期预计明年的时候可以获批上去,像这种产品将来就预计可以做独家谈判的品种。也会有更多的这种,比如说像心脉的castor支架。将来也会有更多的谈判空间,甚至会更有利于整个全国范围内铺开。

整体来看我觉得还是要看品种有哪些是我们有的其他国产厂商没有的,这些品种的话,将来可能都没有降价,或者降价很少,对于那种已经比较红海的国产化已经非常很高的那种品类。之后会有可能统一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但目前来看,其实这种比如说像NUMEN弹簧圈,本身就是新产品收入,就2020年才刚获批,本身这一块。在收入占比也非常低,大概上半年只有350万美金,收入就不到l/10o所以我觉得整体来看对集团其他业务还是比较利好的。

Q:想请教一下骨科这一块业务今年的一个营收增长情况,以及现在海外疫情比较反复。然后国际骨科的手术量可能会受到影响吗?

今年年中给的骨科业务收入指引是增长15% ,现在来看受到了海外的疫情的一个反复的影响,可能达到会有些困难。从年初到现在基本上是有一个十几的增长,但是也要看一下第四季度的运行情况。

Q:然后线上还有一位投资者是想就研发费用进行一个提问,他想请教一下,因为手术机器人以及心率管理,可能这些业务的硏发费用投入都非常大,预计什么时研发费用的投放可能会有一个下降的趋势。

好的,谢谢,现在来说原来费用主要集中在三块,第一块就是手术机器人基本上每年都是3-5亿的一个投入。

第二块是的火鹰支架在海夕幽大规模临床,然后临床费用也比较高的,差不多就2000-3000万美金左右,然后另外一块是CRM,然后他的之前是蓝牙起搏器系列,然后现在是的MRI兼容ICD电极导线这一块也在做海外临床。手术机器人这一块应该今年11月份也上市了。之后在现金流 方面会有所缓解,在火鹰海外的话,大概明年的可以完成全部临床入组, 2024年预计获批,预计到明年之后的二三年的时候,这块研发费用压力会小一些,CRM这一块也是类似,差不多2022年可以获得应对其他电极导线的一个护照,2022年左右预计会成为一个比较重要的拐点。

整体来看可能2022年到2023年的时候,原来研发费用会相对来说压力小一些,但是也要看到那个时候是否有这种新兴业务中比较重磅的产品会进入临床,如果他们要进入临床的话,尤其是海外做临床可能会有比较大的一个研发投入。

Q:想请教一下DRGS的过程中,会不会短期降低某些医院对一些创新的医疗器械产品的使用意愿?

目前来说按疾病打包付费,因为耗材它是一个高度不标准化的产品,可能在一些非常具备创新性的耗材方面,它实施难度会比较大。短期来看可能就是未必会这么快能够实施。然后第二点,即使它实施了我们认为也会更有利于像这种高性价比的创新医疗器械的使用。因为那个时候就是各个医院也会更注重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像我们的产品性能是不亚于外资产品,价格又比他们有优势的,医生用我们的产品的意愿会更强一些。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