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
1.目前能说的是公司两个产品基本确定进入医保名录,价格方面医保局有保密限制,目前不能跟市场透露,等到月底医保局会官宣,到时候再跟市场交流和解释
临床进展方面,RC18除了SLE在国内,目前在做III期确证性临床,预计在明年上半年会有III期数据报出。
SLE计划明年Q1在美国启动III期临床,跟之前的time table有一点delay,原因是我们对方案有进行了一些调整,加了一个计量组,国内是160mg剂量,美国目前设计的是160、240.增加剂量主要是考虑到美国人种体重普遍高过亚裔人种,为了提高试验成功率,所以在方案上做这个调整,目前也在FDA积极沟通,预计月底会得到初步反馈。现有方案III期是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会入100人内的病人量,观察期会从52周缩短到24周左右,24周之后会揭盲,看数据趋势,两种情况,如果数据符合预期,不排除去接洽海外一个潜在合作方,不排除海外授权。如果试验方案和预想有偏差,比如发现两个剂量组只有一个有效,那么在第二阶段就只保留一个剂量组,另外对于样本量在第二阶段会做调整,目前看这个方案是最有利公司的设计,希望把实验风险降到最低。
IgA肾病的临床适应症已经在国内完成II期临床,相关数据已经报出,从II期结果看还是令人振奋,240mg剂量组受试人群尿蛋白水平对比基线下降49%,接下去会重点跟CDE沟通如何开展III期临床
在今年9月底在美国同步启动IgA肾病II期研究,截至到目前已经完成两个受试者首次给药,目前还在进行中,另外SS干燥综合征在国内已经完成国内II期,目前在做相关数据的整理工作,预计在年底前能读出。
另外三个罕见病症在国内开展II期III期研究,其中NMOSD视神经脊髓炎国内是III期状态,另外MS、MG是II期,计划明年看是否能完成II期入组,类风关计划在明年上半年完III期试验受试者入组,相应数据会在明年下半年出来。
2.RC48除了国内获批的末线胃癌,在今年6月份也NMPA递交了尿路上皮癌的BLA,9月份获得优先审评资格,预计明年年终能够获批上市。美国方面Seangen会主导海外的开发,初步方案会有限考虑尿路上皮癌适应症,在这块他们会开两个试验,一个是RC48单药面对二三线患者,另外是RC48+K药的Combo,准备冲一线。时间上是单药试验先行,计划明年Q2在美国启动。
乳腺癌方面他们也非常有兴趣,初步构想也是开两个试验:一个是高表达,和他们小分子药Combo,另外是RC48单药针对HER2低表乳腺癌,目前还是初步构想,时间表还没有明确信息。
我们自己在国内针对乳腺癌在做两个III期试验,一个HER2高表达伴随肝转移,一个HER2低表乳腺癌,目前也是在III期。
3.眼科RC28三个适应症在国内II期试验,其中wAMD我们预计明年上半年会有Ib/IIa的数据报出来,另外两个适应症争取明年结束II期患者入组
其他像RC88间皮素为靶点的ADC还有98PDL1,108cMETADC,118Claudin18.2目前都处于I期爬坡,其中88和98相对来说爬到比较高剂量,希望明年能够完成I期爬坡。
另外A股已经在上周过会,从目前时间表看,会在明年Q1完成A股上市。
Q&A:
Q:这边RC48在美国最早在哪年上市?上市后销售预计能达到多大规模?
我们RC48按目前方案,顺利的话会在23年下半年能报单药BLA,上市应该会在24年左右。销售方面Seagen肯定做了一些测算,这个市场肯定是大过我们这个交易额的。
Q:RC48乳腺癌适应症何时能上市,22年重要数据节点有哪些?
乳腺癌目前两个试验都在III期,如果运行顺利,尽量在明年底能够完成III期入组,报BLA应该会在23年下半年,获批上市最早也要24年。
22年SLE中国III期确证性临床试验会在上半年有数据读出;类风关会在下半年有数据读出;IgA肾病美国应该明年Q2
Q:RC18与贝利尤单抗相比,在SLE的治疗方面有什么优势?预期销售?
他们是单靶点,阻断Blys一个信号端,我们是阻断B细胞两个信号端,一个Blys一个April,双信号靶点明显从药物机理上更加有效抑制B细胞的增生,既有数据看,我们的疗效放映应答率比他们高,他们50%左右,我们SRI能达到80%,安全性上我们还比较有保障。
销售预期18收入应该是1个亿,目前来看,今年我们6月进行了一次赠药调价,目前赠药后的年治疗费用在8万块,也是为了医保谈判做准备,不希望贝利尤定价扰乱公司产品公平的价值,10月份看,明显市场和医生对药进医保信心比较大,本身这个病是慢性治疗,这个销售明显收到医保谈判的影响,很多病人明显在等待。目前看今年应该得不到1个亿的水平。今年应该大几千万的水平。
Q:RC48和18两条销售团队是怎么样的?
18目前大概130人,目前稳步扩张,明年进了医保团队至少扩到200人,48目前大概200人,明年进医保我们会相对激进,预计销售至少到300人的规模。
Q:RC48明年销售指引?
目前还没有给到市场,医保价格刚下来,现在内部还在测算
Q:现在ADC平台是有新技术进来还是沿用48的技术?
RC88的linker跟其他产品有区别,是我们自己研发的,相当于是一个定点偶联,结构上跟其他不太一样。其他跟48比较类似。
Q:目前靶向Claudin18.2的药物,除ADC外,还有CART、单抗、双抗等各种类型,请问公司ADC的竞争格局如何?
目前看还太早,还在I期爬坡,还没有选定适应症,是泛癌实体瘤的招募,从I期还是初步看疗效以及安全性的趋势,进入II期后整个大方向才会更加明确。不管是CART还是其他形式,最后还是药看成药疗效和安全性的数据,目前还太早。
Q:公司能否详细说一下ADC新平台?
目前ADC平台经过10几年丰富经验打磨,本身平台大部分经历还是会集中在已知靶点上面,但是不会把已知抗体直接拿来用,都会利用平台优化。整个ADC需要把他看成整体,从亲和力、内吞效应去看整个分子有怎样的优势。目前48、108、118他们linker是一样,88是定点偶联,定点偶联分子结构上应该会更稳定,所以亲和力和内吞效应应该会更好。payload应该还是MMAE,后续不排除用其他毒素替代。
Q:定点偶联技术方便介绍一下?
我们DAR值现在都是4.
Q:公司这边目前产能情况?能否满足明年进入医保后放量需求
足够满足的,目前也在扩建,到年底我们产能会从12000升到36000升,完全能满足18和48两款商业化产品,以及所有目前临床试验的这些产品。
Q:RC28预期在何时上市?上市后因为相关品种比较多,竞争格局?预计销售?
目前wAMD最快也要明年上半年才会有Ib/IIa的数据,然后这个药上市应该是25年之后,目前药比较多,基本共识还是希望把给药周期拉长,我们也不例外,尽可能拉长给药周期,眼疾病人都比较痛苦,每次注射都很难受,拉长给药周期应该是目前比较好的方式,至于京整个,到时会在有一定结果,会请第三方测算市场规模
Q:RC48未来开发策略是从末线往前线推还是拓展其他适应症,未来会有与其他单抗做头对头?
要分不同适应症看,目前胃癌是末线获批,因为到末线病人量很少了,目前考虑往辅助去开发,理论上用在化疗之前可能对病人病情更加有好处,这是在胃癌方面接下来会尝试的
尿路上皮癌单药是在二三线的水平,与PD1联合后,效果更加炸裂,所以我们接下来也会和CDE沟通,冲一线。
乳腺癌目前还是比较稳妥,把单药做上市,之后看联合方式再往前线推。
其他像NSCLC也是在做尝试,也是先以单药策略,也把适应症做上市,在肿瘤市场抢占时间还是非常必要,公司还是比较稳扎稳打的。
Q:公司预计RC48未来会在哪个适应症销售最大?乳腺癌这块能否做大?
乳腺癌方面其实我们做了很有力的差异化设计,目前竞争多的基本集中在HER2高表达领域,我们公司找到了HER2高表达伴随肝转移,占到高表达整个量40-50%的盘子,我们在拥挤的赛道找到了一个差异化适应症。另外乳腺癌低表达相对比较空白,除了8201只有我们在做相关试验,从前期数据我们疗效相对,安全性也比较好。上市时间也和8201比较雷同,即便他先比我们上市,但是整个盘子非常大,我们也不是特别担心,整个低表达人群占到HER2表达的50%,远超高表达部分病人,仍然是蓝海。
尿路上皮癌虽然在国内不是大癌肿,但是每年新发病人数量跟美国整个新发数量差不多,也并不是小市场。
Q:考虑IgA肾病、SLE、自免,RC18国内销售峰值能达到多少?
自免药和肿瘤药区别很大,中国自免市场需要教育,生物制剂比较短,需要慢慢培育,一方面价格方面,比传统激素疗法天壤之别。另外医生和病人资源有限,三四线城市很多医生对SLE还是当一个皮肤病去治疗,加上整个国内医疗环境,医生和病人对激素治疗副作用的敏感程度要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所以决定了这个药虽然前景非常大,但也需要时间去培育。所以我们也没有给很高的预期,希望进了医保后大概每年20%-30%稳定的增长,对这个药就是一个胜利。目前要抢占激素的市场而不是和贝利尤对抗
Q:公司目前开展临床试验是自己团队做还是请CRO?
国内我们是自己团队做,事实证明公司这种策略也能看到在效率上的提升,包括18SLE适应症也是内部团队发现。如果请外部CRO不太可能帮公司发现有差异化市场,更多交办什么就做什么,不会总结去帮公司去发现蓝海
Q:目前临床研发团队大概有多少人?
我们光研发团队大概400人,临床开发注册大概300人,临床医学人员包括在临床开发注册人员这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