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
1、手术机器人行业空间巨大,赛道并不拥挤,微创机器人又是国产龙头,管线齐全,且技术过硬,图迈代表了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的最高水平,临床数据不劣于达芬奇。
2、本次IPO基石阵容强大,高瓴、雪湖等明星机构认购比例过半,招股前也引入了众多顶尖投资者。
3、但微创机器人目前并无商业化产品,未来能否提高渗透率还需关注政策的推动。
4、近期新股市场情绪有所回暖,自心玮医疗以来,-B类生物医药股首日跌幅逐渐收窄,微泰医疗终止5连跌。
招股信息
(1)简称及代码: 微创机器人-B,2252.HK
(2)招股日期: 10.21-10.26
上市日期: 11.2
计息日: 6天
(3)发行价格: 36-43.2港元
(4)入场费: 21817.66港元,乙头需认购20万股(400手),金额约873万港元,若以20倍杠杆,3.5%年化利率计算,乙头融资利息成本约4770,本金约44万
(5)发行股数: 3620万股H股,90%国际配售,10%公开发售,1手500股
(6)超额配股权: 有,可按发售价发行最多543万股(占发售股份的15%),以补足国配的超额认购
(7)集资金额: 13.03-15.64亿港元
(8)市值:343-412亿港元
(9)PE: 亏损
(10)保荐人:摩根大通、中金
(11)基石: 7名,共认购约7.4亿港元股票,占发售股份的47.3-56.7%,包括高瓴、礼来亚洲基金、雪湖资本等
2、回拨机制
15倍以内,公开比例为10%,甲乙组分别有3620手
15-50倍,公开比例提升至30%,甲乙组分别有10860手
50-100倍,公开比例提升至40%,甲乙组分别有14480手
100倍或以上,公开比例提升至50%,甲乙组分别有18100万手
本次IPO发行股数较少,最大回拨后甲/乙组的手数也只有1.8万,预计一手中签率为个位数。
3、IPO前投资者
微创机器人吸引了众多顶级投资者,如珠海高瓴、CPE源峰,共获得融资额41亿人民币,2020年10月最新一轮融资后的估值为250亿人民币,IPO前投资者均有12个月禁售期。CPE源峰在PE市场的战绩卓越,投资了饿了么、贝壳、58同城、字节跳动、BYD、理想等诸多项目,资产管理规模超1200亿元。
投资亮点
1、管线齐全的国产医疗机器人龙头
微创机器人由微创医疗孵化,主要致力于设计,开发及商业化创新手术机器人,以协助外科医生进行复杂的外科手术。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公司是全球手术机器人行业中,唯一一家拥有覆盖五大主要和快速增长的手术专科(腔镜、骨科、泛血管、经自然腔道及经皮穿刺手术)产品组合的公司。
核心产品包括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蜻蜓眼三维电子腹腔内窥镜及鸿鹄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均已被纳入国家药监局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图迈及鸿鹄处于注册审批阶段,蜻蜓眼已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
图迈是目前唯一一款由中国企业开发并完成复杂性腔镜手术注册临床试验的手术机器人,预期将于2022年第一季度取得注册批准。图迈的临床数据不劣于达芬奇,后者是目前最先进的机器人手术辅助系统,所以图迈代表了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的最高水平。
蜻蜓眼已于2021年6月通过国家药监局审批,预计于今年四季度正式商业发布,目前已陆续进院试用。
2、百亿黄金赛道,国内市场腾飞在即
手术机器人临床优势显著,比如降低医生手部震颤造成的手术风险、减少医生辐射伤害和感染风险等。全球市场保持快速增长且前景广阔,预计将从2020年的83亿美元增加到2026年的336亿美元,CAGR达到26%。从直觉外科的股价走势也可以印证行业的高景气,过去20年这家手术机器人巨头股价涨了170倍。
不过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仍处于孵化期,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约6亿元增至2020年的2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5.7%。预计未来将进入高速扩张阶段,2026年达到250亿元,5年CAGR达到44.3%。政策将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鼓励手术机器人的利好政策接踵出台,医用大型设备规划数量上调,医保覆盖范围也在扩大,使用手术机器人的治疗费用比普通的高出2-4万人民币,高昂的价格制约市场的发展,医保扩容将加速行业的扩张。
3、寡头垄断,国内竞争格局良好
目前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中直觉外科处于绝对领先地位,腔镜的市占率超过80%。国内市场,腔镜手术机器人方面,由复兴医药代理销售的达芬奇机器人是我国唯一获批的,另有三款国产产品处于在研状态,微创的图迈上市进程领先。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方面,由MAKO Surgical Corporation(其后被史赛克收购)开发的RIO手术机器人是我国唯一获批的,另有四款国产产品处于在研状态,其中微创的鸿鹄同样是进度最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