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比亚迪电子半年度财报会议纪要及解读
uSMART盈立智投 09-09 11:20

比亚迪电子半年度财报会议纪要及解读

交流要点

1.总体来看,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445.31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42%;毛利率同比下降6.2个百分点至6.9%,主要由于低毛利率组装业务营收占比显著扩大、芯片缺货带来下游需求波动致产线效率下降、以及市场需求下滑导致非主营的高毛利口罩业务营收同比大幅下降;受毛利率同比下降影响,1H21归母净利率同比下降4.2个百分点至3.7%,对应归母净利润为16.4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4%;

2.分业务来看,1H21结构件业务营收同比下降17%至71.10亿元人民币,主要由于高端旗舰机型销量同比下降致金属结构件营收同比显著下降以及华为手机销量同比显著下降致塑胶结构件项目减少。1H21新型智能产品业务营收50.14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38%,主要由于智能家居、游戏硬件、及无人机等产品出货量持续增长;

3.未来展望方面,伴随上游产能陆续释放,芯片供需格局有望于3Q21起好转,芯片缺货预计有所缓解,从而进一步提振下游需求。同时,安卓手机进入销售旺季驱动旗舰机型上量,华为新结构件量产爬坡,结构件业务营收有望环比回升。陶瓷雾化芯方面,公司布局40条全自动化产线,并于近期开始量产出货。后续发展前景需等待雾化产品的进一步放量,以及监管政策的逐步明朗。

业绩概述

比亚迪电子2021H1收入445.31亿,YoY+41.88%,收入规模达到历史同期最高水平。毛利30.61亿,YoY -25.35%,归母净利润16.43亿,YoY -33.55%。新型智能产品、汽车智能系统两个业务板块均实现了大幅的同比增长,增幅分别为38.35%和89.74%。医疗防护产品需求下降比较多,收入同比也减少,是影响2021年上半年集团毛利率水平的一个主要的因素。

费用方面,2021年上半年集团总运营开支约为人民币20.18亿元,占营收的比重为4.53%,同比金额增加,但是营收的占比持续保持下降。其中研发费开支占主要的比重,研发费用约为14.91亿元,占营收比例约3.35%,研发开支创下了历史同期的新高,销售及分销开支约为1.18亿元,行政开支约为4.09亿元。

细分业务层面,智能手机笔电业务方面,集团凭借多年深耕电子制造的成果和卓越的行业口碑,不断推进与大客户的战略合作,提升市场份额,即使在疫情和行业芯片短缺的情况下,公司都实现了高速的增长。

依托长沙、西安、印度等多地的工业园布局,公司的组装规模不断增长,市场份额不断提升,期间出货量已经达到历史的新高,同比增长50%以上。

在玻璃、金属、塑胶、陶瓷等零部件领域,我们持续加强在安卓市场的领导地位,主力供应了17款新发布的旗舰基础的结构件,但是因为高端手机的市场份额销量不是太理想,所以整个零部件的收入没有实现预期的同比增长。

集团高度重视北美大客户的业务,通过内部培养招聘,公司组建了强大的研发工程制造质量销售团队,目前储备了5000名以上的工程技术人员,同时在深圳、惠州、中山,还有海外多地的布局的工业园,为客户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上半年零部件业务和组装业务出货量都呈现了大幅的增长,全新结构件业务也导入量产,核心产品的组装业务出货量大幅增长,整体收入达到了新的高度。不仅如此,集团在品质保障、量产交付自动化解决方案等方面表现优于同行,也在更多新项目上成为主力供应商和NPI供应商,目前集团的金属、玻璃、陶瓷、塑胶、整机组装等所有产品均已得到北美大客户的认证和认可,并在客户核心的产品线实现了大批量的生产和交付,为集团持续加强与客户的战略合作深度、持续挖掘业务潜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新型智能产品方面,智能家居、游戏硬件及无人机等代表产品出货量持续增加。集团为海外扫地机器人领域的领导品牌提供研发、零部件组装一条龙的服务,业务合作在加深,同时海外工厂也启动了量产,市场份额进一步会提升。

在无人机领域,公司与行业龙头客户达成了战略合作,成为其最主要的合作伙伴。在消费无人机、行业无人机和农业无人机等三大产品线展开深度合作,提供零件+组装的一体化服务。

游戏硬件业务方面,集团与海内外多家客户展开合作,不断引入新产品,出货量增加,业务规模持续扩大

电子雾化市场成长的潜力巨大,近三年以来,集团高度重视,投入了600多名研发人员,投资数亿元完成了电子雾化产业的布局,依托垂直整合的能力以及领先的研发和制造优势,集团开发的电子雾化产品不仅具有比亚迪电子的特色,还拥有了全套自主知识产权,与市场上的同类产品相比,具有品质优势、成本优势和规模化量产的优势。目前我们正积极的跟国内外十几家电子雾化客户展开合作,近期将开始批量供货,为未来业务增长提供新动能。技术为王,创新为本,为了开发出优秀的电子化产品,集团在多个研发中心调集工程技术人员成立的庞大的研发队伍,覆盖了基础理论、产品设计、材料、生产工艺、自动化智能化、测试评价等多个领域

汽车智能方面,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公司多媒体中控系统的出货量大幅增加,为外部客户品牌的供货也在快速的成长。另外集团的4G通信模块出货量也在保持着增长。

未来展望

智能手机和笔电业务方面,公司将持续加强战略合作关系,提供零配件+组装的垂直整合服务,深耕大客户的业务。安卓客户方面,将坚持创新的进行研发,巩固加强在金属,玻璃,陶瓷等零部件领域的领导地位,同时着力中高端安卓智能手机的组装业务,不断提升业务份额。北美大客户方面,我们将积极配合客户的发展需求,在国内和海外布局新的生产基地,同时通过研发和NPI能力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与客户的战略合作关系持续深化。在提升现有市场份额的同时,积极开发全新的零部件和组装项目,把业务规模做大。

新兴业务方面,在智能家居、无人机、游戏硬件、智能POS机等领域,不断提升现有业务份额,并导入新客户;积极布局电子雾化、机器人、服务器等全新业务领域,储备业务新增长点,加热不燃烧产品上已与国内外十几家的客户展开合作,全新的ODM产品开发即将收尾,趋于量产阶段,将对业务发展有较大推动,日产300万的烟弹产能近期将开始批量供货。

汽车智能化方面,多媒体中控系统方面,将持续导入海内外汽车品牌客户并积极投入研发,汽车网联化发展将推动4G模块出货量持续增长,5G通信模块、T-BOX产品也将成为未来业务增长亮点,集团也将推进域控制器业务的发展。

Q&A

Q:智能产品曾经业绩指引说2025年会做到500-600亿规模,这个目标实现路径?各个业务贡献比例?

A:①目前占比最高的是游戏硬件和运算相关的产品,包括英伟达、EVGA、国内的七彩虹、商科、华硕、雷蛇专业游戏笔记本等客户,目前占比较大,达到大几十亿的规模,未来很有机会做到百亿规模,其中最有担当的客户是英伟达,随着英伟达业务的发展,公司也不只是和他们在游戏领域合作,同时还有汽车领域和服务器领域,为未来也会有很好的合作。

②无人机和机器人业务,去年我们和无人机行业龙头客户进行合作,目前是他们最高等级的战略合作伙伴,公司的产品覆盖主要的三大产品线:消费无人机(50%以上)、行业无人机(独家供应)、农业无人机(独家供应)。未来将整体保持30%左右的增长,其中增长最快的是农业无人机板块,无论在国内还是海外应用都非常广阔,能够50%甚至翻倍的增速,这个板块也是有可能做到百亿规模。

③扫地机器人领域,与大客户irobot的合作超过10年,目前除了零部件和组装,还涉及联合开发设计,未来伴随客户的发展,也有可能做到大几十亿。

④安卓、windows智能POS机领域,目前国内的商米、阿里下面的事业部、美国的惠普等客户,目前以台式POS机为主,未来手持POS机也会导入,未来能够做到几十亿的规模。

⑤电子雾化领域,今年都可能做到100+亿,目前行业增长较快,国内政策今年也许会发布;海外发展趋势很明确,势头较好。目前行业渗透率还较低(5%不到),未来增长空间很大,目前公司投入、布局、专利规划都很关注。

 

Q:CAPEX指引?产品线和产能规划?重心?

A:①未来3-5年,集中精力攻占北美大客户,因为规模大、相对来讲收益较好。从去年开始,第一个核心产品投入量产,他们3-4个核心产品我们争取做到2-3个,而且组装和结构件都要争取按照计划做强做大。②新兴智能产品上,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投入很多资源。③汽车电子,不仅配合公司新能源车、智能驾驶,而且要积极拓展与其他品牌的合作,目前已经进展了几家。④电子烟,目前公司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量产能力,加上研发设计,争取应用在电子烟领域,发挥优势。

 

Q:业务布局较多,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A:多年来,坚持技术,坚持大量投入研发开发。

硬件方面:强大的材料研究能力、强大的模组制造能力、设备制造能力、模组的自动化能力

软件方面:99年就开始招收人才、近几年和国内外大客户的合作关系

 

Q:Q2缺芯情况严重,全年北美大客户和安卓客户出货预期是否会改变? 新兴业务(游戏、车载等)预期是否改变?

A:上半年影响较大,Q3也没有恢复回来,预计Q4会有大的好转。今年虽然受到缺芯的影响,但是公司整个业务还在增长,主要因为公司涉及业务较多,个别客户产品线和份额较大,小米净增长也较多。新兴智能产品和汽车电子增长都较多,总体来讲,下半年预期将比上半年有所缓和,芯片供应有了一段时间的准备期,将比上半年有所增加,公司将发挥快速响应能力和快速大量制造、交付能力,争取达到业绩预期。

 

Q: 看到Q2毛利率一个点的环比提升,预计下半年北美大客户配套率(金属、玻璃)的提升水平?下半年的毛利率趋势?

A:下半年结构件的量将有所增加,毛利率将有所改善。

金属、玻璃、陶瓷主要是用于中高端旗舰机,若销售达不到预期,我们也会受很大影响。

 

Q:毛利润部分(不考虑口罩部分)的变化?

A:同期相比,主营业务(金属、玻璃、组装)毛利率比较稳定,三大业务板块(智能手机PC、新兴产品、汽车)整体贡献也比去年更好,是历史同期最好的水平。上半年,医疗防护部分比去年相比减少较多,所以数据上来看下滑较多,但是三大主营业务的获利水平都稳定,毛利、净利都有增长。

 

Q:苹果组装量提升较大,但是毛利润没有太大变化,原因?

A:整个行业面临缺芯的挑战,对于亚迪电子来讲,上半年无论产能还是业务布局,都是业务上升的阶段,上半年缺芯的情况公司有所预期但是缺芯程度比预期更严重,A客户所有零部件都已导入量产,整体配套也会提升,下半年预期将会看到更多的改善和增长

 

Q:零部件上半年有所倒退,金属、玻璃、陶瓷具体哪个倒退较多?

A:零部件YoY减少17个点左右,主要是金属和塑胶,因为安卓领域大客户三星、华为,华为由于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对我们的市场端也是一个消化的过程,对金属产生直接影响。塑胶也与华为客户有所关系。缺芯对于公司的影响体现在挺多业务上。

 

Q:领导层提到今年上半年零部件的倒退是由于高端机销量下滑,价格方面是否有压力?北美大客户未来营收中零部件和营收占比的规划?

A:价格基本持平,因为原材料在涨,安卓手机Q2较少,Q3现在在提升,预计Q4会有较大提升(春节)

五年后规划:苹果组装和结构件业务,目前两个业务齐头并进,五年后预期规模相当。

 

Q:今年北美大客户导入和收入的提升有多少是一次性的费用和投入?未来达产后,利润率水平与原本ODM相比是否会变化?

A:今年上半年缺芯影响,北美大客户的业务也没有例外,所以在毛利上承压。我们对客户的投入较大,相信未来随着市场恢复、订单和份额的增长,毛利率还有提升的空间,我们认为今年的压力还是短期市场和行业的影响,未来改善空间很大。而且比亚迪电子对于A客户来讲,相比台系是比较新的合作伙伴,但是自动化、智能化可能是做的最好的,无论是金属、玻璃还是组装,都投入大量资源,客户反馈非常认可,和同行相比是很优秀的,未来有信心在产品上毛利改善。

 

Q:电子雾化什么时候量产?下一步是否有新的产品线布局?

A:对这个产品比较慎重,电子雾化产品主要是对内布局,想要有特色,包括成本优势、自动化量产方面精雕细琢,市场上现有的产品的不好体验我们进行了优化,我们作为后来者需要有创新。目前十几家客户已经开发完毕,海外客户也在积极开发。公司对产能很有信心,不着眼于今年,但是明年后年会有很大回报。

 

Q:电子雾化产品北美认证进度?未来在各个地区是否会拓展?如何看待除了北美地区的进入壁垒?

A:PMTA目前已经有团队在做研究,未来还取决于与客户的进一步探讨。由于疫情,不能做审厂,而审厂是PMTA通过的必要环节,目前在19年左右提交的都是未通过的状态;除了美国以外,没有PMTA硬性要求,对我们的产品导入应该没有任何影响。

 

Q:雾化电子烟客户目前都还是国内客户,目前电子烟的政策悬而未决,公司为何如此乐观?

A:总结来说:品质保障、成本优势、快速量产能力。

公司的量产能力很强,产能很有信心(一天几百万个),产线自己设计和制造,成本方面节约,就是利用集团自身多年积累;另外产能很灵活,国内国外都可以布局,不需要再培训当地工程师;品质也有保障,客户服务意识强。政策标准制定越高越严苛,反而对公司越有优势。只要国内有市场,公司就有信心。

 

Q:HNB国内外客户?

A:国外已经与市场份额很大的一个客户已经开始合作,已经布局设计几款联合产品。客户看重公司的整合一体化能力、专业化能力、自动化制造、全球基地供货能力,所以很看顺利,很快开始合作。

 

4)汽车业务具体

Q:汽车业务公司长期规划?主要供比亚迪车型还是供应其他客户?

A:目前和母公司比亚迪主要是供应多媒体中控系统(4G/5G通信模块、T-BOX),未来域控制器将与外部客户进行合作,5G模块去年已经开始开发,最快一个项目预计今年年底能够出货,汽车业务主要是代工的角色,与海外的大陆电子、哈曼,4G模块前年开始量产,去年爬坡,今年将持续爬坡,所以车载相关业务今年会有一个较大增量,这个增量未来还将持续一段时间。车载级零配件等的要求与消费级完全不同,因为都要求车规级、工业级,生产工业要求也很高,奔驰、宝马都指派特定第三方来审核,5G模块今年已经定点几个大的项目,包括前面提到的客户,高端车型预计明年开始就会配套5G通讯模块,这里面公司拿到的市场份额还是不错的,所以4G/5G通信模块未来还会持续增长。通讯模块与T-BOX密切相关,T-BOX目前也在和客户推进,希望未来能有所增长。

 

Q:医疗相关产品,口罩需求下降后,未来布局?

A:对这块业务更多是培育,目前自研一部分,同时也配合外部医疗机构、医疗设备厂商布局一些相关业务,整体业务体量还需要一两年时间才能做到汽车等业务的规模。

当然在一些其他新兴领域,比如机器人相关、服务器数据中心等领域,公司也在有所布局。公司希望储备未来3-5年能推动公司增长的业务。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