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亚盛医药(06855.HK)交流纪要
uSMART盈立智投 08-27 16:41

亚盛医药(06855.HK)交流纪要

总结:

1.研发开支稳步增加,现金流充裕: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297万元,主要来自客户的知识产权许可费。研发开支同比增加26.3%至3.18亿元,主要系公司针对候选药物进行更多的临床试验和研发人员数量增加,以及知识产权开支增加导致。目前在手现金流约20亿元,资金充裕,为公司持续研发投入提供良好支撑。

2.公司研发进展迅速,HQP1351被CDE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预计于今年年底前获批上市。目前公司已在全球范围内就APG-2575开展多达17项1b/2期临床,聚焦CLL、NHL、AML、MM、WM等多个适应症。APG-2575较全球唯一上市的Bcl-2抑制剂Venetoclax存在潜在多重优势,Venetoclax 2020年全球销售高达13.4亿美金。基于APG-2575的差异化优势,未来全球市场空间广阔。

3.BD合作方面,公司于去年6月递交HQP1351的上市申请,产品有望在今年年底前获批上市,成为国内首个3代BCR-ABL抑制剂。通过与信达的全方位战略合作,产品有望在进入医保前覆盖超过800家医院,快速渗透80%的CML 市场,加速释放商业价值。

 

Q&A:

Q:普通来说优先审评100+天,为什么NDA申报过程中305天等待时期是怎么回事?

A130天为CDE优先审评,正常180天工作日左右在CDE的时间,优先审批还有一个是rolling submission推进,但这个时间不包括CDE外的时间。在中国生产的NDA submission时间都在15个月左右,一般没有一年很难做下来。包括疫情的影响,比如北京就进不去了。

 所有创新药优先评审为130天工作日不是整个流程。所有的不是按照在10月份提供6个月数据,现在提供12个月数据,按要求把不同时间数据提交了才审核,没有任何delay。

Q:1351做了6年,2575做了3年,相比BTK抑制剂临床会慢一些?

A你可以去看看国外做原创新药,第一个BTK从开始到上市做了多长时间?1351第一个病人到现在submit NDA也就4年,已经很快了。如果BTK你只说一个关键临床,你要算从澳洲1期的时间加在一起,每个药没有3年5年不可能完成的。2575在如今疫情时期,很多病人难入组时我们做的已经很快了。1351不要看每个人都说是第一,但你要看细节,从第一个dosing到第一个上市申请,这个是公司可以控制的效率,其余的是公司控制不了的,在这个上面我们的1351也是非常快的。第一个病人2016年dosing,第一个上市申请2020年6月进入审批,只花了3年8个月的时间,还是一个非常高效的。140例全批准上市的病人也已入组,可以打造好的基础,现在递交的是一个有条件批准,未来有没有T315i突变都会是目标病人。

Q:目前的现金流能够支持几个产品做完注册性临床?

A:中报时现金等价物11个亿,按照公允价值计算金融资产(低风险理财)3个亿,合在一起15个亿左右。同时下半年信达50万美元,和1351共同开发的投款3000万美元大概5.6亿人民币,合计20亿人民币。上半年3.2个亿,全年维护指引7-8个亿。现在的现金储备够临床到2023 年,包括1351和2575的注册性临床。1351,2575包括315都是可以用关键2期进入商业化,缩短费用时间。

Q:看到又做了一个bcl-2的抑制剂,是怎么考虑的?和2575的差异,两个产品的地位?

A:现在正在做的第二款的bcl-2抑制剂为第二代抑制剂,不光对野生型的protein有效,也对突变型也有效,有些病人在长期治疗后有突变现象,为靶点药常见问题,第二款为针对bcl-2突变的蛋白。现在做的2575为第一代bcl-2抑制剂,现在做的第二款为第二代的抑制剂。

Q:之后会花多大精力在这个产品上?

A:尽快推到临床,有看到一代bcl-2出现耐药的病人确实有临床需要,将会成为非常好的选择。新一代bcl-2抑制剂的开发时全生命的开发,除了克服耐药之外我们自己的不同产品组合联用也证明可以克服耐药,公司有多条管线加强药物生命周期的开发。

Q:venetoclax耐药的发病时间?

A:耐药不是单点耐药,不同适应症耐药也不一样,目前手头上有preclinical数据证明有些病人用过venetoclax后耐药我们的也有效。

Q:1252产品的定位?之前理解艾伯维的bcl-2/bcl-xl的双抑制剂,对比来说?

A:Abbvie bcl-2/bcl-xl,ABT-263,最早是这个药,有两个差异化的地方,主要是针对实体瘤,大部分表达bcl-xl,如果表达bcl-xl的时候bcl-2没有什么效果,但bcl-xl在血小板上表达,ABT-263有很大的血小板减少风险,我们在临床上100多例病人验证在同样的暴露量上,至少减少10个数量级的解决血小板减少的风险。此外我们不用每天给药,给药方案为一个礼拜一针,基本下一次给药时血小板会恢复到正常范围,这是主要差异化之处。定位也是实体瘤,但由于MCL1,双靶点抑制剂不够,还是需要联合,在中美推进的都是联合方案,从biology来讲,降低mcl1达到协同作用。我们公司的策略中怎么克服耐药为亮点,如1252克服一二代bcr-abl耐药,115联合IO克服IO的耐药,1252抗耐药临床前数据也很漂亮了,马上9月的ESMO会有个mini oral presentation。

Q:bcl-2/bcl-xl、mcl1间的关系,能理解是否必须要三个分子都抑制住才行么?

A:不是这样理解,有的肿瘤可能mcl1很重要,有的比如cll中抑制bcl-2一个抑制就能达到80%,还是以肿瘤的类型而论。

Q:115的作用会超过bcl-2抑制剂么?我们对115未来的预期?

A:mdm2抑制剂因为大家都知道taget p53因为他是p53负调节蛋白,从靶点来说他非常重要,尤其后续也发现有免疫调节作用等新的机理,mdm2和bcl-2双联合这个通路也非常重要reduce mcl1表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但是为什么别的公司做失败也跟设计有关系,适应症选择,剂量,时间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

Q:1351在美国临床的进展?美国上市的预期?

A:今年计划根据已有中国数据和美国数据在短期内会和FDA商谈Pivotal关键性临床注册方案。

Q:只针对T3I5i耐药病人?

A:包括这部分病人,包括poma没有效的患者我们有效,对poma耐药的我们也有效,此外安全性也更好,应用的前景也是非常好的。

Q:mdm2的degrader(protac)情况?

A:明年报IND,是王少萌教授实验室设计开发做出来的,现在degrader非常热门,王少萌的实验室也是全球pioneer之一。除了mdm2 protac degrader之外也有别的布局后续,此外跟我们的inhibitor是互补的,我们发现在非实体瘤的效果比mdm2 inhibitor更好。

Q:买理财产品的收入,也有银行贷款的收入,为什么银行贷款的钱要买?

A:公允价值的金融资产主要是汇兑工具,我们融资来的是港币,中国的支出大多人民币,根据资金安排会定期做港币人民币互换规避汇率风险,为4个亿在金融资产方面,这个很少有成本风险基本在一个月。负债我们有3300万,相对于15亿的储备来说金额很小,原因为支持在苏州的流动资金的作用,我们有高的贷款额度但我们并没有用足可作为未来研发的不时之需,但有额度时银行也会要求我们用一部分。长期借款还有一个10年期的为了苏州的基建工程的贷款。总体来说资金使用和研发是匹配的。

Q:去年6月份和阿斯利康有一个合作,什么时候release?

A:Calquence和2575的联合在CLL的进展还是顺利的,在全球进行,等数据成熟了我们会release这个数据。

Q:2575全球临床计划?

A:17个批准的1B/2的试验在做,包括不同适应症,同时会继续submit新的适应症,2575相当于pd-1一样的,不光用在血液肿瘤中,也包括实体瘤因此会全力推进单药或联合在不同适应症尽快上市满足需求。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