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医药中期业绩交流纪要
总结:
1.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和非净利润分别为169.52亿、24.82亿和15.70亿元,同比增长21%、45%和20%。业绩符合预期。
2.公司制药板块在优立通、邦之等存量品种纳入集采,销售价格下降的压力下,上半年收入保持持续增长、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增长主要来自于:1)新品上市及放量的贡献:汉利康销量大幅提升,上半年累计实现收入7.24亿元,同比增长223.21%;汉曲优、苏可欣上半年分别实现收入3.25亿元和2.06亿元;2)受益于米卡芬净、依诺肝素钠注射液以及新产品上市的贡献,GlandPharma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2.08%;3)复必泰(mRNA新冠疫苗)上半年在港澳地区纳入政府接种计划,实现收入5亿多元;4)公司持续优化存量产品的营销渠道拓展,其中阿拓莫兰片(谷胱甘肽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0.70%。
3.公司与BioNTech合作引入的mRNA新冠疫苗,根据多国发布的临床数据显示,在效期内对德尔塔变种具有一定保护力。全球多国正在推进已完成二针接种者的第三针加强以及未接种地区人群的接种推进。若公司此款疫苗在国内获批上市,将给公司带来较高盈利弹性。
Q:CAR-T的情况?
A:目前我们在淋巴瘤的社区进行了广泛的教育,另外通过汉力康几百人的销售团队和手中数据库向患者广泛地推广,希望他们理解这个机会和含义,确实也得到了非常多地响应,目前来看需求是非常大的,目前已经有首批患者开始使用,已经有若干例患者成功输注,最早九月初会出来报告,当前看整个药物安全性非常好,患者本身情况稳定,期待出来好的结果最好是痊愈,为患者带来福音,这是Car-T当前的情况和进展。
好多人关注价格,目前做组合打包,提供的是综合服务和解决方案,包括创新支付方面为患者创造条件,现在也在加入多地的惠民保,希望使更多的人可及。
Q:介绍一下疫苗的情况?
A:关于疫苗,从美国正式批准,是正面的消息,BioNtech包括生产技术到临床疗效、安全性方面一个整体认可。美国获得正式批准后将积极跟进港澳台后续的注册工作,希望在大中华区的港澳台市场能够快速获批。同时也会与CDE密切沟通,响应下一步的指导意见。
关于疫苗的序贯接种,取决于防疫的大战略,从全球已报道的结果看,不同种类的疫苗混用是不没有大的问题的,从免疫原性已经有的报告上,是支持腺病毒疫苗、灭活疫苗、mRNA的混合使用,包括香港和新加坡都有报道,从我们自身来讲就是做好序贯研究的相关工作。既有灭活也有mRNA,也具备临床试验的条件。大陆这边也向药监局做了相关申请,也会积极按照规范要求推进研究工作,通过更好的临床数据来支持疫苗的使用,针对异变也在做相关工作,总之从我们来讲,把自己的准备工作做充分,对疫苗安全性有效性公司充满信心。
目前Delta、lamda变异出来后,感染比例是比较高的,尤其综合抗体比较低或者自身免疫较差的人感染比例较高,意味着下一步治疗药物上的研究意义重大,一方面是低免疫人群感染后尤其是轻症或无症状感染者也需要维护,需要治疗药,一部分发展为中重度症状,也需要治疗药物,我们与开拓合作也是一个小分子治疗药物,在海外和国内各自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积极试验,他们3期目前进展正常。未来针对一些抗体药也会涉及.
Q:公司全球化的布局?
A:关于国际化问题,研发全球化,我们的制造也是根据全球特点不同侧重布局,最后是营销,商业化能力。美国作为创新高地,我们研发方面是重度布局,另外美国市场大,营销也有完整布局,印度主要是制造,非洲因为缺乏基础制造能力,因此考虑就地制造,另外非洲也要发展营销能力。总之不同市场根据本身特点加上发展不同阶段以及战略需要来整体考虑。未来供应链、人才、战略布局肯定是全球化的。
Q:印度子公司营收利润增长不匹配,财报上存货大幅增加,是否是导致利润增速不及营收的原因?
A:印度方面,去年疫情期间整个订单相对来说毛利率比较高,导致整体毛利率处在一个相对比较高的水平,另一方面上半年肝素销量比较大,但是原料上变化比较大,导致整个毛利增长和收入增长不太匹配。但是从季度变化可以看到整个环比变化还是不错,用本币计算,二季度环比是有一个很大的增长。整体在一个正常水平。
Q:公司小分子的进度很多都在I期,II都很少,整体是个什么情况?
A:小分子这个问题,个别项目像C11,我们把他终止了,一是时间做的比较长,第二是当前看数据没有什么优势。其他项目进展都很正常,像189已经在注册临床阶段。437c已经进入II期,然后005一个糖尿病分子进入III期,1001爬到第四个剂量,现在实际上已经在Ib拓展,与多个药物联合开始探索,首先希望看到突破性机会,这样能在II期通过部分适应症快速上市。
1502是一个ADC,当时药监局比较谨慎,开始定的时候要求爬的起始剂量比较低,现在已经爬到第十个剂量,大家知道I期有时候在剂量爬坡的过程中,有很多限速因素,不是想加速就能加速。到了II、III期之后就看我们临床研究能力,能否快速入组,快速高效完成。当前小分子表现还是正常,有数据出来就会及时在顶端杂志发表,及时与投资者沟通。
Q:医疗服务上半年亏损,为什么做了快10来年资产规模不断增加,但盈利上表现不好?
A:医疗服务方面,主要是在线上投入,今年更名为复星健康,也在拓展线上业务渠道,目的是打造线上线下闭环,因为线上业务今年刚投入,人员招聘包括新业务尝试,所以整体上有一定影响,另外去年比如医美还是在前期的一个投入期,都拉低了整个医疗服务的盈利情况,我们禅诚医院的情况是有单独披露的,可以看到在医院运营端整体数据还是不错,整体医疗服务的收入增长了35%,整个门急诊的人次增长了37%,住院增长了22%,禅诚医院整体的业绩表现还是非常好,收入增长了31%,对整个医疗服务来讲,主要是线上业务投入和孵化器的运营拉低了整个板块利润端表现。
Q:复宏汉霖是打算上科创板?
A:复宏汉霖从整个科创版的授权做了一些延期,当前确实面临一定的压力,主要在新产品上会有集采的压力,但是汉霖有他自身的优势,包括国际化的布局,目标是在全球实现价值,目前汉霖也是多个品种在和复星医药的药物走Combo,然后自身也有Braf等产品的license in。那么同时汉霖上半年有比较大的研发投入的情况下,新品的上市以及现有产品成本的降低,所以上半年还是有比较好的增量,所以整体情况是会对科创板申请股东大会给一个延期,后续还是会继续推进。
Q:假如mRNA疫苗延迟到今年底甚至明年初才批准,公司有没有预案来应对。
A:从企业的角度,我们做好自己的工作,我们与合作伙伴沟通一直正常,信息都是透明共享的,针对病毒的变异也是一起努力,同时也针对目前世界各国接种情况的不同,怎么做好序贯研究的工作,积累相关临床数据,这些数据拿出来,一旦获批,就可以迅速有一批证据积累使用。这些工作我们都要做好。只要疫苗是好的,技术是可靠的,我们就会充满信心。疫苗一旦获批我们也会完全服从国家的统一调配,来做好我们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当前就是做好自己该做的工作
关于产能爬坡,我们是按照10亿剂的规划去总体设计,当前来讲,还是把准备状态做好,不管是前端生产设施还是后端生产线,当国家需要的时候,我们把最大的能力发挥出来就行了。
Q:目前国内接种了大概20亿剂的疫苗,那明年大家的产能都会有一个爬坡,您能展望一下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市场的竞争格局,大概有多少灭活、腺病毒载体或者mRNA。咱们疫苗产能爬坡大概是怎样的一个过程
A:目前接种肯定会继续扩大,目前国内多家疫苗获批后,供应都跟上来了,早期是看产能,下一段占比还不敢确认,可能也是国家根据产能情况,疫苗安全性有效性的数据,由国家统一指挥和调配。
Q:以后疫苗的定价是走自费高端路线还是类似灭活做国家统一采购?
A:关于定价问题,因为疫苗是国家总体的防控战略,国家是考虑医保总体支付还是支持一定自费的存在,我们会按照国家调配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就行。
Q:关于政策方面,现在创新药的集采、医保谈判,价格都比较低,我们怎么看之前或者往后创新药的投入和以后的回报。
A:医药领域一方面我们看到集采医保谈判等对我们有压力的因素,另一方面新药的注册审批也是越来越清晰透明,效率也越来越高。另外准入也越来越快。这样对我们在国内创新的实现是利好。过去一个创新药我们可能要做10年,现在做得好可能4到5年就出来了,那么整个效率提升了。
另外我感觉大的政策环境,也是为了把泡沫和水分挤掉,长期来讲还是鼓励企业有真正的创新能力。所以还是要企业把自身创新能力打造好。创新药就是要把质量做好,水平做高,仿制药来讲就是要高质量低成本,未来集采可能还会有很多政策,我们必须做好面临最大压力的打算,在那种情况下依然能够面对才行。另外全球化也是机会,早几年我们就提出全面国际化,一定要走出去,从国际市场实现价值,这样创新药才能有更好的回报,仿制药也能在国内红利吃完后从全球实现弥补。
Q:管理层怎么看未来生物药的一些发展,怎么面对?
A:目前确实存在同质化竞争的问题,而且成本上升,包括人力、材料、临床研究费用等,这就意味着整个行业正在洗牌,等潮水退了就能看清,所以现在就是要理智,把我们的战略定好,要看清生物药里面潜在存在泡沫的地方,要与泡沫共舞但自己不能飘。像7.2政策是非常对的,要以病人临床疗效为导向,以更好的临床结果来说话,这才是真正的我们坚定的方向。
Q:在国内创新药发展过程中,合作越来越多,管理层怎么看待这个趋势?我们怎么抓这波机遇?
A:关于Biopharma和Biotech的合作,我觉得是很自然的事情,Biotech在创新研发上都很突出,但是是单维的,大家都是把各自的强项相互利用,做到强强联合,这种合作肯定是未来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元化。我们看到国内创新研发能力正在逐渐赶上国际水品和节奏。
Q:利妥昔、阿伐曲泊帕上半年销售很不错,请教管理层这块包括其他重要产品的情况。
A:利妥昔进展还是很不错,每天获取病人量,医院占有率在稳步上升,我们会保持好已经占有的优势地位,稳固增长。另外新增长点还是要看新适应的拓展,我个人还是充满信心。
阿伐曲泊帕刚上市就立即进了医保,但是发现大量DTP原来是不能报销的,但是进院的话准入问题始终是一个挑战,所以进院需要一个节奏,也是接下来的重点。
下半年我们觉得随着TOP医院覆盖速度的加快,希望到年底在顶级医院覆盖率达到60%以上,像利妥昔在3级医院以上覆盖率早就超过70%了,主要还是加强高端市场的覆盖和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