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不少上市公司公吿2021年中報業績預吿,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5月27日,已有489家公吿了業績預吿,其中,有285家公司盈利預增,佔比近六成;有17家公司預計今年淨利潤有所下降,有92家公司預計今年盈虧。
285家公司盈利預增中,預計淨利潤超10億的公司有12家,其中,立訊精密的預增盈利以31.09億元居首,分眾傳媒的預增盈利超29億元,緊隨其後的還有中泰化學、露天媒業、歌爾股份、東航物流、達安基因等。
預計今年淨利潤超10億元增長的公司,圖源:同花順iFinD
去年同期淨利潤鉅額虧損,但預計今年淨利潤實現扭虧為盈的公司有63家,其中,去年虧損3.07億元的中泰化學,預計今年實現17.80億元增長。其次,安通控股、哈藥股份、瀋陽化工、中鋁國際、康希諾等預計業績扭虧為盈。
預計今年淨利潤扭虧為盈的公司,圖源:同花順iFinD
預吿淨利潤同比增長100%的公司有110家,其中,雙環傳動以近110倍盈利增長幅度居首。另朗姿股份、森馬服飾、贛鋒鋰業、我愛我家緊隨其後。
預計今年淨利潤同比增長100%的公司,圖源:同花順iFinD
具體個股來看,根據立訊精密表示,去年同期淨利潤25.38億元,預吿期內,公司業績預計將實現穩健增長的原因是基於公司在不同市場及產品種類的多元化佈局和發展,多年來不斷提升自身抵禦風險的能力。
分眾傳媒表示,公司去年同期淨利潤8.23億元,今年預計實現29.05億元,業績大幅提升的主要原因是隨着國內宏觀經濟的整體回暖,眾多品牌引爆案例大幅提高了客户對公司的認同度,提升了公司媒體資源的整體刊掛率。
中泰化學表示,公司業績實現扭虧為盈主要是受市場影響,主要產品聚氯乙烯樹脂、粘膠纖維、粘膠紗價格及銷量較上年同期上漲所致。
有人歡喜有人愁,上述公司業績報喜外,有公司預計今年業績表現不佳。
92家預計今年淨利潤虧損的公司中,虧損額超1億以上的有8家,其中ST眾泰預計淨利潤虧損最嚴重超6億元,另美年健康、天齊鋰業等虧損巨大。
虧損額超1億以上的公司,圖源:同花順iFinD
去年同期淨利潤實現大幅增長,今年預計淨利潤出現首虧的公司有14家,虧損額超2000萬以上的有5家,其中,達華智能預計虧損1.5億元,此外,還包括永輝超市、ST東洋。
淨利潤首虧的公司,圖源:同花順iFinD
除了首虧外,預計今年淨利潤續虧的公司有57家,包括首航高科、雪人股份、三聚環保、上海機場、寒武紀、孚能科技、芯原股份等。其中,首航高科預計淨利潤虧損6000萬元,創新醫療淨利潤虧損5000萬元。
淨利潤續虧的公司,圖源:同花順iFinD
具體個股來看,ST眾泰去年同期淨利潤虧損超10億元,今年淨利潤預計實現增長幅度27.47%至51.65%的減虧,公司表示業績變動的原因是,主要業務汽車整車的生產銷售處於停滯狀態,基本無銷售收入。
美年健康預計今年淨利潤有3.5億元虧損,去年同期淨利潤虧損7.82億元,公司表示業績減虧的原因是去年受疫情影響,體檢客户集中下半年到檢,由於體檢間隔時間較短,上半年客户到檢人數未達預期。未來公司將穩步提升客單價。
達華智能今年淨利潤預計有超8倍的虧損,去年公司同期淨利潤為1966萬元,公司表示業績出現虧損原因是公司處置新媒股份股票形成投資損失;融資規模仍然產生了較大的的利息支出;公司市場拓展耗費了較多的費用。
分行業來看,業績報喜的公司主要集中在機械設備、化工、大消費行業,285家業績預增公司中,有43家從事機械設備行業,有41家從事化工行業,有40家從事大消費行業。
其次,醫藥、半導體材料、電子、通信、交通運輸行業受市場青睞。
具體來看,機械設備行業中,預吿淨利潤超1億元以上的公司有8家。其中,電氣風電淨利潤大幅提升至3.15億元,淨利潤增長率超2倍。另10家公司預計實現業績扭虧為盈,包括湘電股份、蘭石重裝、泰爾股份等。
機械設備行業預計淨利潤超1億元以上公司,圖源:同花順iFinD
化工行業中,有18家公司預計今年淨利潤超1億元以上,其中淨利潤5億元以上的有6家,中泰化學以17.8億元預增淨利潤居首。另包括多氟多、萬盛股份、中偉股份等公司預增。
化工行業預計淨利潤超1億元以上公司,圖源:同花順iFinD
此外,有9家去年同期淨利潤虧損的公司,預計今年業績扭虧為盈。其中,去年虧損最為嚴重的ST輝豐,虧損額4834.13萬元,預計今年淨利潤為7億元。公司表示業績變動的原因是公司產品逐步復產,收入增加所致。同時,預計二季度完成道麥輝豐股權交割,上海迪拜股權和安道麥輝豐股權處置收益在預測期確認。
消費行業中,預計淨利潤超6億元以上的公司有4家,分別是分眾傳媒、兆馳股份、森馬服飾、東鵬飲料。
化工行業預計淨利潤超1億元以上公司,圖源:同花順iFinD
16家預計今年淨利潤實現扭虧為盈的公司中,有4家預計淨利潤超5000萬元。其中,朗姿股份預計實現超9000萬元的淨利潤增長。公司表示主要受益於醫美業務對公司的利潤貢獻;另女裝業務和嬰童業務佈局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