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阿爾法S(HI版)發佈,把市場對智能汽車的關注度推至新高,也宣吿了相關科技巨頭的正式入局智能駕駛。阿爾法S使用已量產的三激光雷達解決方案,其高配硬件方案還包括13個攝像頭(前向5個、側向6個、後向2個)、6個毫米波雷達、4個角雷達和12個超聲波雷達等。
車載傳感器是自動駕駛價值鏈條中關鍵一環,包括歐菲光(002456.SZ)在內的相關光學供應商受到關注。
一、自動駕駛滲透加速,汽車光學成長邏輯明確
目前,汽車電子化與智能化,成為汽車升級兩大路徑。以特斯拉引領的自動駕駛浪潮,迅速席捲全球。中國是智能汽車的核心市場,藴含着巨大的產業鏈機遇。
自動駕駛涉及感知、決策、執行三大環節。感知層是車聯網的基礎組成架構之一,主要通過RFID、傳感器、全球定位系統、車載攝像頭等對物理世界的信息進行採集和識別。自動駕駛的等級越高,需要的車載攝像頭數量越多。根據中信證券研究所,L1/L3級對應的3-5顆攝像頭,L3級為4-8顆,到了L4/L5級,單車攝像頭數量將大幅增長至10-20顆。當前,平均單車攝像頭搭載量僅為1-2顆,隨着自動駕駛滲透率以及等級的提升,平均車載攝像頭數目將大幅提升。
由於車載攝像頭單價遠高於手機攝像頭,這將形成一個體量接近手機攝像頭的市場。根據中信證券研究部測算,到2025年全球攝像頭市場規模將突破200億美元。當前,車載攝像頭已經成為光學龍頭們的兵家必爭之地。
光學是一個具備較高壁壘的賽道,龍頭具備先發優勢,能將在技術、工藝、客户積累方面的優勢,遷移到汽車光學賽道上。比如光學龍頭歐菲光。其早於2015年開始切入智能汽車業務,目前已取得較好的進展。當前,歐菲光已覆蓋智能中控、ADAS、車身電子三大分支,並已取得20餘家國內汽車廠商的供貨商資質。以車載攝像頭、360度環視系統和倒車影像系統等為代表的軟硬件產品開始批量出貨,2019年相關智能汽車業務實現營業收入4.62億元,同比增長9.35%,毛利率為18.88%。
歐菲光保持較快的研發及量產進程。車載鏡頭方面,歐菲光同時開展包括ADAS、AVM、DVR、DMS、CMS、E-mirror等新的項目。2020年11月,歐菲光發佈新一代短距毫米波雷達。該短距毫米波雷達具備領先的低速短距性能,以及與傳統的超聲波雷達相當的較低價格,成為性能與價格較好結合的車載攝像解決方案。2002年12月,歐菲光開發升級的第五代車身控制模塊,完成實現硬件的跨域融合,架構創新,並在軟件領域搭載多核算力。
具備技術帶來的寬廣護城河,歐菲光將光學業務的優勢延伸至智能汽車板塊,在智能駕駛和無人駕駛領域快速前行。歐菲光披露公司正積極進行國外汽車廠商的供應商資質認證,業務潛力有望進一步釋放。
二、光學+微電子齊發力,多點開花助力成長
攝像頭模組是歐菲光的基本盤。2019年,歐菲光攝像頭模組出貨量位列全球第一,市佔率為13%,並在2020年依然保持領跑。2020年前三季度,歐菲光攝像頭模組出貨量為5.53億顆,同比增長21.81%,大概率將繼續維持第一。多攝持續滲透,攝像頭數量提升,疊加攝像頭規格持續升級,驅動行業進入長期景氣度,預計到2023年智能機攝像頭模組市場空間達2,119億元。
但是,歐菲光並不滿足於攝像頭模組的成功,於2017年後向產業鏈上游的鏡頭延伸。歐菲光在鏡頭的研發速度進一步加快,6P產品已經配合下游客户出貨。2020年11月,歐菲光的7P 108M光學鏡頭順利完成小批量驗證,從1300W突破到1億像素,突破了高端鏡頭技術壁壘,達到了目前行業最高水準;並從3片邁入7片光學結構俱樂部,成為國內一流光學企業。歐菲光持續擴充鏡頭產能,帶來“量”的提升;而產品從5P向6P以及7P規格提升,帶來“價”上提升。此外,隨着技術成熟,產品的良率爬坡,帶來毛利率提升,鏡頭業務的盈利潛力釋放值得期待。
另外,公司深入佈局微電子領域,從指紋識別和人臉識別擴展到光電傳感、壓電材料等領域,產品類別由指紋和3DS向更多傳感器領域發展,產品領域由消費電子擴展向智能家居、人工智能、智能汽車、醫療、AR/VR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率先實現了結構光3D Sensing模組和3D TOF模組的量產,競爭力突出,是目前國內3D Sensing模組的主力供應商。隨着3D sensing在人臉識別、背景虛化、3D建模、動態表情、手勢控制、AR/VR等多個領域的應用滲透率的提高,市場空間將持續打開。
歐菲光縱向對各產品的產業鏈進行整合,深入佈局垂直一體化產業鏈,並通過精細化運營以及持續的創新,在行業中保持較強競爭力,有望能首先抓住智能駕駛的浪潮,具備較大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