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瑞華泰(688323.SH):衝破國外“卡脖子”,上市擴產確保未來增長
格隆匯 04-12 09:06

這幾年,“卡脖子”問題頻頻出現,但在一個關鍵材料領域--高性能PI薄膜,外國卻無法卡我們“脖子”,因為它已被一家中國公司率先攻破。

現在,這家公司即將登陸科創板,它就是該領域國內起步最早、技術最先進、產能最大的公司--深圳瑞華泰薄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這家公司究竟投資價值如何?

1

背景強大、行業先行

PI薄膜,全名聚酰亞胺薄膜(Polyimide Film,PIF),是一種新型的耐高温高分子聚合物薄膜,居於高分子材料金字塔的頂端,被譽為“黃金薄膜”,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超級工程高分子材料之一,被廣泛應用於5G、半導體、新能源、高鐵、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領域,屬於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

來源:招股書

瑞華泰(688323.SH)之前,高性能PI薄膜基本由美國、日本、韓國和台灣公司所壟斷,這些公司控制着關鍵的配方、工藝和裝備技術,在賺取高利潤的同時,也嚴重製約着其他國家高科技產業的發展。

正是這個大背景,瑞華泰全體股東秉持“贏得業界尊重,參與全球競爭,肩負社會責任”的一致理念,肩負着打破國外壟斷、解決“卡脖子”關鍵材料的使命,勇擔行業先行者。公司主要股東包括:航科新世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下屬投資平台)、國投高科(國家投資公司下屬企業)、上海聯升(承接國家新材料產業基金投資管理)、泰巨科技(員工持股)、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等。

瑞華泰也不辱使命,成立之初,公司在640mm幅寬生產線的基礎上開始自主研發,於2010年通過“1000mm幅寬連續雙向拉伸聚酰亞胺薄膜生產線”國家高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的驗收,實現了第一款C級電工PI薄膜產品的量產,同類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極大推動了高性能PI薄膜的國產化進程。

16年來,公司始終堅持自主創新,突破了配方、工藝及裝備三方面的全套製備技術,陸續開發出耐電暈電工PI薄膜、高導熱前驅體PI薄膜、超薄黑色電子PI薄膜等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打破了杜邦等國外廠商的技術封鎖與市場壟斷,跨入全球競爭的行列,並因此收穫發明專利12項。

配方方面,瑞華泰已掌握聚酰亞胺分子結構和配方設計等方面的核心技術,同時積累了大量基於工藝參數對應的配方數據庫,自主研發成功各類產品的專用樹脂配方。

工藝方面,瑞華泰自主研發掌握了國際主流的全套工藝技術,兼具熱法和化學法、流涎拉伸法,工藝環節主要包括PAA樹脂合成、流涎鑄片、定向拉伸和亞胺化、後處理,生產工藝技術水平突出,自主設計了高精度全自動投料系統,掌握全線控制集成技術對生產過程進行全程在線監測和控制,連續收卷長度可達5,000米以上,薄膜厚度均勻性能滿足高品質要求;

裝備方面,瑞華泰具有實現高性能PI薄膜自主工藝技術的非標關鍵設備設計能力,具有從樹脂合成到後處理的全套生產設備產業化工程的系統設計能力,自主進行設計的設備最大幅寬已從1200mm提升到1600mm,裝備技術能力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現在,瑞華泰已成功打破國外技術封鎖與市場壟斷,成為全球最豐富的高性能PI薄膜供應商之一,銷量全球佔比約為6%,得到包括西門子、龐巴迪、中國中車、艾利丹尼森、德莎、寶力昂尼、生益科技、台虹科技、聯茂、碳元科技等國內外知名客户的認可。

來源:招股書

公司工程技術中心於2020年被認定為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公司兩項產品列入“中國製造2025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範目錄(2017年版)”,雙向拉伸PI薄膜產品榮獲2012年中國新材料產業博覽會金獎,無色PI薄膜產品榮獲2014年中國國際新材料產業博覽會金獎。

2

市場廣闊,前景光明

眼下,中國乃至全球,最熱門最具前景的行業,都是新能源和消費電子,這些領域都大量使用到PI薄膜,因此,這些下游用户的增長會直接帶動公司的增長,我們先看看幾個重要的應用領域未來的增長情況。

1、風力發電

2020年,我國風力發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281GW,同比增長超過15%,是全球最大的風電發展市場。

而根據國家對世界做出的2030年“碳達峯”、2060年“碳中和”承諾,在未來5年,我國每年的新增風電裝機容量至少要達到50GW,而到2030年後,每年新增風電裝機容量則要去到800GW。

2、新能源汽車

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136.7萬輛,同比增長10%,佔整體汽車比例5%,國家頒佈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以此估算,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超過500萬輛,CAGR30%。

3、智能手機

隨着5G網絡在全球的開啟,智能手機也將迎來龐大的換機潮,2020年,全球5G手機出貨量2.8億台。根據知名市場調研機構DIGITIMES Research預測,至2025年5G手機出貨量將突破12.2億台,年符合增長率為34%。

4、柔性顯示用CPI薄膜

OLED取代LCD已成主流趨勢,並朝着曲面可摺疊可捲曲的方向發展,柔性OLED在電子產品顯示屏中的滲透率不斷提升,不斷有手機廠商摺疊屏。

來源:招股書

根據Omdia發佈的報吿,2019年,柔性OLED手機滲透率為9.9%,推算出貨量約為1.36億台;2020年,柔性OLED手機滲透率提升至15.6%,出貨量增加至2億台以上;預計未來柔性OLED手機的出貨量佔比將持續上升,其關鍵原材料柔性顯示用CPI薄膜的市場前景良好。

此外,傳統的應用場景,高速軌道交通領域、電磁領域、FPC(柔性電路板)領域、COF(覆晶薄膜)領域,也都處在增長期。

如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新時代交通強國鐵路先行規劃綱要》提出,目前全國高鐵里程為3.8萬公里,到2035年,要實現全國高鐵運營里程7萬公里,翻近一倍;

根據QY Research的數據,2016年全球電磁線市場規模為23.2億美元,銷量為348.8萬噸,預計到2022年,全球電磁線市場規模將達到26.5億美元,銷量將達到420.5萬噸;

根據Prismark的數據,2019年全球FPC行業產值規模達到122億美元,預計2024年全球FPC產值有望達到144億美元;2019年,4K電視COF薄膜、智能手機COF薄膜需求量分別為1.46億片、5.9億片,預計2022年將分別增長至1.63億片、7.95億片。

3

競爭核心,關鍵看產能

瑞華泰所在的行業,競爭的核心是關鍵技術和成本,西方公司之所以能夠長期壟斷這個市場,就是因為掌握了關鍵的配方、工藝和裝備技術,同時利用長期積累的產能優勢拉低成本,從而形成核心競爭優勢。

現在,瑞華泰在技術上已經攻克,剩下的競爭領域就是成本,而成本的關鍵在於產能。

和國內競爭對手相比,瑞華泰穩居第一,2019年營收達到2.32億,是第二位時代新材的2.32倍,第三位國風塑業的23倍,但和世界級別的競爭對手相比,瑞華泰的產能是分別相當於TOP5,杜邦、東麗-杜邦、鍾淵化學、SKPI、宇部興產的23%、25%、19%、17%、31%,即便和早自己4年成立的台灣達邁科技相比,產能也僅有對方的一半。

各大公司PI薄膜產能對比

來源:招股書

產能的差距,在營收也有明顯體現,和主攻PI薄膜業務的兩位“準”競爭對手SKPI和達邁科技相比,瑞華泰2019年的營收僅相當於對方的17%、58%。

PI薄膜公司營收對比

來源:招股書

產能越大,能夠平攤的單位成本就越低,價格也就更加有競爭力,同時有利於推高營收、維持穩定和可觀的毛利率,確保公司的盈利能力,從而創造更好的投資回報率。

產能瓶頸已經成為制約瑞華泰向前發展的最重要因素,公司也深諳這個道理,因此在招股書中披露的未來戰略,除了提到發揮現有技術優勢,堅持自主研發及創新外,擴大產能成了重中之重,這將決定公司能夠成為全球領先的高性能PI薄膜專業供應商的關鍵。

而此次上市募資目的,就是奔着擴充產能來的,具體將用於嘉興高性能聚酰亞胺薄膜項目,產能建設目標為1600噸,是現有產能的2.58倍,這將使瑞華泰的總產能擴充至2220噸,直接超越宇部興產和達邁科技現有產能,接近杜邦和東麗-杜邦產能。按照公司的測算,新建產能達產後,預計將產生8.32億的年營收,是2020年的2.37倍。

來源:招股書

實際上,為了更快速地搶佔市場先機,嘉興項目已經“先斬後奏”,通過自籌資金先開工建設,上市募資再用來償還前期的籌款。

雖然現有產能、營收暫時落後於國際競爭對手,但瑞華泰的產品結構上,高毛利的電工PI薄膜佔比逐年提升,從而使得公司的整體毛利率逐年高於對手。

瑞華泰產品毛利率及佔比

來自招股書

瑞華泰毛利率對比

來自招股書

現在,產能擴充已經在路上,可以預計,隨着新建產能的釋放,公司的成本、價格、營收、毛利、盈利等多項關鍵經營指標將繼續向好,公司的增長前景也將更加明朗化。

4

結語

2004年成立至今,瑞華泰走過整整16個年頭。

從打破關鍵材料國外壟斷、解決“卡脖子”使命的初心出發,到攻堅克難,成功突破PI薄膜的關鍵配方、工藝和裝備技術,再到趕上消費電子、通信技術、電工電氣的歷史性熱潮,收穫國內第一的地位,瑞華泰一直在路上,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

隨着消費電子、電動車、新能源需求的持續井噴,瑞華泰深厚的技術積澱、產能的不斷擴大,下游客户的持續開拓,將成為最能吃到這一大波紅利的公司之一,是值得投資者持續關注的科創板新股。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