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上海證券報,作者:李苑
記者獨家獲悉,財政部等5部門近日下發通知,擬將京滬粵冀豫等地納入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城市羣。
按照要求,上述城市將把此前報送的實施方案進行修改之後在4月30日前上報給5部門,並由專家委員會進行評審並確定最終名單。據業內人士預計,示範城市項目有望在近兩個月內啟動實施。
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去年9月聯合發佈了《關於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的通知》,示範期間將採取“以獎代補”的方式,對入圍示範的城市羣按照其目標完成情況給予獎勵,示範期暫定為四年。
上述政策一發布,地方申報相當積極,基本都是“抱團”競逐,除了省內城市搭檔,還有跨省聯合。比如,山東由濟南牽頭聯合10市申報,四川成都也跨省聯合重慶等10個城市共同申報國家級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羣。
儘管市場對示範城市的落地十分期待,但相關部門遲遲沒有動靜。記者瞭解到,目前財政部等5部門已經下發文件,要求京滬粵冀豫5地對此前報送的實施方案按照專家評審要求進行修改完善,並於4月30日前按程序上報。
相關政策規定,可依託龍頭企業,以客户需求為導向,組織相關企業打造產業鏈。這使得很多氫燃料電池產業鏈企業出現在申報城市羣中。
“億華通、宇通客車等優秀企業對地方申報以及未來發展的推動不言而喻。”有多位行業人士對記者表示,一方面,領先企業將助力地方提高技術、成本方面優勢,從而獲得示範機會;另一方面,企業也將從示範城市羣拿到更多訂單。
雄韜股份董事長張華農此前也表示,氫能十城千輛試點城市主要是當地政府來申報,企業參與並全力支持。公司會為在深圳等地投資的城市鼎立提供支持,希望能夠成功申報納入氫能十城千輛試點城市。
近期,多地都在積極佈局氫能產業,並計劃打造氫能產業集羣。據不完全統計,河北、廣東、河南、北京等地公佈的專項氫能產業投資項目已經超過千億元。
這其中,北京剛發佈的《北京市氫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1年-2025年)》(徵求意見稿)提出,2023年前培育5至8傢俱有國際影響力的氫能產業鏈龍頭企業,京津冀區域累計實現氫能產業鏈產業規模突破500億元,減少碳排放100萬噸。交通運輸領域,推廣加氫站及加油加氫合建站等靈活建設模式,力爭建成37座加氫站,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3000輛。
氫能源主產業鏈包括上游氫氣製取、儲存、運輸、加氫站對氫燃料電池系統進行氫氣的加註,中游燃料電池系統及零部件生產製造,下游氫燃料電池應用等眾多環節,很多央企也參與其中。
比如,中石化、中石油在油氣儲運零售終端建設和運營方面有一定的技術基礎和整合優勢,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國家電投、東方電氣等央企則側重於研發氫燃料電池及其核心部件在終端應用燃料電池汽車方面,東風集團、一汽集團和中國中車等央企也進行了深度佈局。
作為氫能產業鏈中的重要環節,據《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白皮書》顯示,2025、2030年我國加氫站分別建成300、1500座,十年間年複合增速達31.1%。到2050年加氫站數量將達10000座,行業產值達12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