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8月開始,A股遊戲公司由於受“買量成本過高,增收不增利”的質疑,股價開啟了一路下跌的過程。進入21年2月,部分遊戲公司下跌趨勢開始放緩,但3月13日的一份一季度業績預吿,卻讓剛剛緩過氣的遊戲板塊再次窒息。
這份業績預吿來自於三七互娛,其2021年一季度淨利潤0.8-1.2億,同比下滑83.54%-89.02%,大幅低於市場預期。
作為買量公司的代表,三七互娛的業績預吿成為了“買量成本過高,增收不增利”論點的出庭證人。3月15日週一開盤,三七互娛封死跌停板,其他遊戲股也未能倖免,大跌伺候。
早先時間,另一家遊戲公司完美世界表示,由於部分業務拖累,2020年的淨利潤基本沒有增長。這兩家A股最出名的遊戲公司,都沒有交出令人滿意的答卷。
回頭看看去年7月,遊戲公司不斷創下新高,其中的多數公司,目前股價卻已經歷腰斬。遊戲股的業績報吿是否都成為了下跌邏輯的印證?真的沒有一家公司交出滿意答卷嗎?
還是有的,吉比特就是其中之一。
3月30日,吉比特正式發佈了2020年年報:營收27.42億元(yoy+26.35%),歸母淨利潤10.46億元(yoy+29.32%),公司擬10派120元。
吉比特營收的主要驅動依然是《問道手遊》,其20年在App Store遊戲暢銷榜平均排名為第26名,最高至該榜單第6名。除了《問道手遊》,20年上線的新遊戲如《最強蝸牛》《魔淵之刃》《不朽之旅》等均有較好表現。
市場早先預測吉比特20年的歸母淨利潤在10-11億之間,最終結果是10.46億,基本符合市場預期。其中,Q1受益疫情增速達到46%,單季度歸母淨利潤達到3.22億。
吉比特的分紅是今年一大亮點,20年的分紅率到達了82.41%,總分紅8.62億,對應股息率3.4%。高分紅體現了公司良好的現金流,在過往兩年,吉比特也一直維持着高分紅。
公司毛利率有所下滑,主要是因為20年上線的多為代理遊戲,相應分成及授權金攤銷增加,以及外部研發商的遊戲分成支出不再進行攤銷,帶動營業成本提高。
從費用率來看,吉比特21年的銷售費用率為10.91%,和19年(10.37%)基本持平。銷售費用顯示了買量的力度,對比三七、完美、世紀華通,可見三七明顯買量力度大於其他公司,這也是其一季度業績較差的原因。
對於買量的問題,吉比特高管在業績會上表示,
“買量市場本身是非常成熟的,各個公司的操作、思路也大同小異。我們前期會在LTV≥買量成本的前提下持續買量,等到成本和LTV接近時會逐步放緩。所以產品前期會出現高流水、高買量費用的情況,這有利於項目快速啟動。最終項目利潤,要看買量放緩以後,持續運營的收入如何。”
整體來看,吉比特20年的業績是不錯的,在今年雷聲不斷的A股遊戲行業中,已經算表現很好的了。
從吉比特年報披露數據來看,截止20年12月31日的股東人數為1.74萬人,而到了今年2月底,股東人數已經到達了2.86萬人,增加了超過60%。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增長?其實很簡單,投資者的信心來源於吉比特2月1日上線的《一念逍遙》。
《一念逍遙》是吉比特自研自發遊戲,到今天為止上線了兩個月,排名平均在第10名上下。市場前期並沒有對這款遊戲有很高的預期,然而排名卻吿訴所有人:這是一款賺錢的遊戲。
吉比特2020年最亮眼的一款遊戲是《最強蝸牛》,在上線後一段時間排名也是前十。《一念逍遙》這兩個月的排名,複製了去年《蝸牛》的亮眼表現。而與《蝸牛》不同的是,《一念》是自研自發,對比代理的《蝸牛》來説,利潤率會更高,對公司業績貢獻也更高。
在備受市場關注的手遊《摩爾莊園》延期後,市場早先時間對於吉比特已經沒有太多期待,然而《一念》及另一款遊戲《鬼谷八荒》在一季度的出色表現,成為投資者信心的來源。
從公司遊戲運營的角度來看,遊戲一般在上線早期會呈現高流水、高買量的情況。目前《一念》上線已經2個月了,買量已經不如遊戲剛開始的那麼高,但排名依然十分穩定。隨着買量成本的降低,《一念》在暢銷榜前列待得越久,其利潤就越高。
遊戲股的投資者大多也明白這個道理,自然也會盯着遊戲暢銷榜單。吉比特上半年有較好的業績,已經成為投資者的共識。
而共識之下,也要警惕風險的到來。
吉比特在發佈年報之後,今日大漲5.75%,市值來到了267.5億,對應20年PE為25.6x,券商目前對吉比特21年全年淨利潤一致預測為13.8億(yoy+32%),對應21年PE為19.4x。
從吉比特過往三年曆史數據來看,其估值中樞在23x左右,目前21年的預測估值屬於中等的水平。
投資者都知道吉比特一季度業績好,但有多好只有公司自己知道。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季報萬一表現的低於預期或者一般,很可能就會出現 估值×業績雙殺的出現。
當然,《一念逍遙》的亮眼表現,以及公司迎來遊戲大年,使吉比特今年業績很有保證。但從目前中等的估值來看,安全邊際一般,在這樣的價位上,投資者的投資決策或許更應該結合賠率來考慮。
格隆匯聲明:文中觀點均來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匯觀點及立場。特別提醒,投資決策需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實際操作建議,交易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