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黑色星期一,白酒再度全面撲街。酒ETF又被幹了5個點,山西汾酒、酒鬼酒、瀘州老窖暴跌7%及以上,洋河、五糧液又來5%,茅台也沒頂住,重挫2.5%。
年後,白酒跌跌不休。年前沒有跑的基民和股民究竟有多少慘?
我剛拉了下數據,酒ETF年後暴跌29%,意味着公募相關的白酒基金也差不多有這麼一個跌幅,那麼年前剛殺進去的基民基本是被活埋的狀態。要知道,僅僅10多個交易日就被幹掉了30個點,投資者都傻眼了,坤哥也變成了菜坤。
(酒ETF走勢圖,來源:Wind)
具體到個股,一共有16家酒企股價自高點回撤超過40%,包括酒鬼酒、汾酒、老窖、洋河等知名一二線龍頭品牌。當然,白酒標杆的茅台同樣大幅回撤27%,蒸發掉8000億市值,相當於5億多瓶飛天茅台不翼而飛。
(白酒高點回撤跌幅統計,來源:Wind)
現在跌得有多慘,就越證明年前白酒泡沫有多大。那會,酒鬼酒1個月翻了一倍,期間有多個漲停板,茅台元旦後僅僅20多個交易日又飈了30%以上。
飛得越高,摔得越慘。年前白酒演繹極致瘋狂的行情,不少投資者,包括機構以及散户鉅額套現走人,算是穩穩賺到了,但不明真相的基民蜂擁買入白酒基金,妥妥成了“接盤俠”。只輸時間不輸錢,成為基金公司亦或是三方平台鼓譟你大肆買入基金的響亮口號。等這波暴跌下來,風宜長物放眼量,老鄉你別走,風險自己承擔唄,我還要旱澇保收!想想,是不是挺無奈的。
02
白酒跌這麼慘,要看去年上漲有多麼囂張與狂妄?當然,主要邏輯是央行提供了極為寬鬆的貨幣政策,市場扎堆抱團搞白酒,簡直醉得不輕。
去年2月,中國突遭新冠疫情,央行迅速行動,採取了很激進的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去年全年一共降準3次(1月1日、3月13日、4月3日),降息次數達到10次(LPR下調2次、7天OMO利率下調2次、14天OMO利率下調1次等)。
猛藥一波又一波,貨幣流動性非常充裕,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疫情之前的3.2%左右直瀉至4月底2.51%,降幅高達70餘個基點。
(10年期國債收益率走勢圖,來源:英為財情)
按照現金流折現的定價策略,分母是折現率(≈無風險收益率+信用利差+經營風險利差+其他),無風險收益率的變動將實實在在影響現價價值,也就是估值。
而通常,人們又往往把10年期國債收益率看成是無風險收益率,它一旦快速下滑,會實實在在利好股市,這亦是此前大盤(包括白酒行業)持續向上猛衝的主要邏輯之一。而白酒又是受疫情衝擊小,且業績確定性相對很好,主力資金便扎堆白酒助推估值大幅攀升。
具體到資金操作層面來看,公募機構藉着好行情一窩蜂大發基金,又重點搞白酒為首的消費板塊,形成惡性上漲循環:
(白酒)基金持倉股漲---基金淨值上漲---基民賺錢---投入更多買基金,並且呼朋喚友買基金---基金經理手握更多現金,繼續加倉持倉的股票---基金淨值上漲---基民賺錢---投入更多買基金,並且呼朋喚友買基金---基金經理手握更多現金,繼續加倉持倉。
正向循環不斷上演,導致一幕幕匪夷所思的情形出現了——白酒整體板塊整體PE-TTM高達71倍,其中,估值數百倍的酒企已經高達5家,瀘州老窖也飆到了81倍,就連體量龐大、業績增速很慢的茅台也達到了令人不可思議的73倍。可見白酒呈現了嚴重的估值泡沫化。
(白酒指數PE走勢圖,來源:Wind)
翻過年頭,央行收緊貨幣異常堅決(為了抑制股市/樓市泡沫,其實去年下半年便開啟收水操作),牛年第一天猛收2600億元,接下來幾周能保持着淨收水的態勢,加之美股動盪,A股短時間內迎來了非常明顯的下跌,而估值呈現泡沫化的白酒顯然成為了下跌的重災區。
當然,公募基金在這裏面扮演的角色並不是穩定器,而是動盪器。大盤連續重挫,白酒連連暴跌,基民開啟規模性贖回,導致正循環很快演變成負循環:
(白酒)基金持倉股跌---基金淨值下跌---基民贖回---基金經理為了應對贖回,必須賣出股票讓基民贖回---賣出股票導致基金淨值下跌---基民贖回---基金經理為了應對贖回,又必須賣出股票讓基民贖回。
去年白酒飈漲的宏觀貨幣邏輯以及基金抱團資金層面的邏輯,均遭遇逆轉,估值便進行了迴歸運動。也就是我們當下看到被剁了30個點的慘狀。
03
年前,茅台一度攀升至2600元,估值已經攀升至令人咋舌的73倍。這時,券商一哥的中信證券不僅沒提示風險(明眼人都知道估值已經泡沫化了),更是把其目標價提到3000元,讓眾多散户繼續往裏面衝。結果年後,10多個交易日,茅台從2600點直瀉至當前不足2000元的價格。
上週末,中信證券又跑出來表示,近期茅台陸續對非標酒&系列酒提升出廠價——首先,系列酒提價10-20%不等;其次,總經銷定製酒(出廠價普遍在1500元以上)提價50-100%;生肖酒(1299元提升至1999元)提價50%+;精品茅台(2299元提升至2699元)提價15-20%,以上非標預計佔公司茅台酒總計劃的8%-10%。
所以測算增厚茅台2021年收入約5-7%,歸母淨利潤約7-9%,預計2021年公司收入同增近15%,歸母淨利潤同增15-20%。基於此,中信維持茅台未來1年目標價3000元。
按照2020年業績預吿,茅台全年營收977億元,歸母淨利潤為455億元,如果按照15%的基數來計算,2021年茅台歸母淨利潤為523.25億元。
按照中信的利潤測算,茅台當前最新市值(24816億元),可算出2021年PE倍數為47.4倍。如果茅台再跌10%,股價跌至1777元,PE可去到42.7倍,如果股價跌到1600元,PE則去到38.4倍。
(茅台PE走勢圖,來源:Wind)
過去10年,茅台平均估值水平為37倍,所以遭遇大盤不好的情況下,茅台是有可能會跌到1600元的,並且估值也是合理的。當然,基於茅台業績無敵的確定性與成長性,給予43倍(股價1800元)也是不高的。
所以,正常估值情況下,對應茅台股價1600-1800元。如果真按照中信3000元的目標價來倒推,茅台估值倍數要去到72倍(3000*12.56/523.25)。
去年因為貨幣環境是極其寬鬆的,以及基金們極端抱團所導致的撕裂行情,才讓茅台估值達到了歷史最高的73倍。今年,以上兩個因素均遭遇了逆轉,估值應該呈現均線迴歸(已經迴歸了一些),而不是再次大幅攀升,可見中信3000元目標價只是為了喊而喊,沒有多大實際意義。
寫到這,讓我想起了一句話:觀點之後,皆是立場,而立場之後,皆為利益。
想想看,年前鋪天蓋地的白酒價值分析,券商們一致看多白酒,鼓吹着不明真相的基民進場掃貨白酒,基金公司們可是賺翻了,一年吃飽管3年,但留下大量基民們在山崗上無語凝噎。
可見股市並不是提款機,那可是血淋淋的屠宰場。唯有懷着敬畏之心,方可行穩致遠。
04
當前,白酒板塊整體仍有54倍,仍然高出歷年來估值上線區間,可見泡沫仍然沒有出清。東吳發佈研報稱,白酒板塊估值30-40倍較為合理,即板塊整體有10%-30%下跌空間。
該機構表示,2017年是市場風格切換的重要一年。當年,白酒板塊整體估值達到35倍,歸母淨利潤增速為44.92%,PEG是小於1的。而當前酒企淨利率水平與ROE相較於2017年都有較大提升,PEG可以按照1.5倍來進行估值,大致測算出來30-40倍板塊的估值是合理的。
我挺認同東吳證券的觀點。其實,我們觀察過去10年白酒板塊的平均估值水平,大致也就是37倍,處於30-40倍區間。並且茅台合理估值也就是這個水平,當然多數酒企沒有茅台業績的確定性與成長性,估值按理講是要低於茅台的。所以,當前白酒估值倍數還有54倍,仍然是高估不少的,未來還將面臨不小的估值回撤風險。
抄底白酒,尚早,先等茅台下到1800再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