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啊,收割!”當被詢問關於對“大基金”一口氣減持三大半導體龍頭股、套現29億元舉動的看法時,某資深半導體業界人士對記者發出瞭如此感慨。
被稱為“大基金”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CICIIF)是半導體投資圈、半導體產業鏈、半導體學術圈的頂流話題,無論是一期還是二期,“大基金”的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
就在1月22日晚間,兆易創新(603986.SH)、晶方科技(603005.SH)與安集科技(688019.SH)陸續發佈減持公吿,三家公司均遭“大基金”減持不超2%股權,按照各股當日收盤價計算,這次減持套現數額合計將達29.1億元左右。
對於“大基金”的減持行為,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均表示屬於正常操作。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吿訴記者,半導體產業未來趨勢依然向好,仍然需要熬過黑暗時刻。“大基金”此時高位減持龍頭企業,是中短期的一個市場信號。
總體來看,據兆易創新公吿披露,“大基金”自披露該減持計劃公吿日起15個交易日後的6個月內,採取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股份數量不超過公司股份總數2%,即9,431,888股,且在任意連續90日內,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股份的總數不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1%,即不超過4,715,944股;晶方科技公吿稱,“大基金”擬計劃自2021年2月25至2021年8月24日減持不超過6,786,895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2%;安集科技公吿稱,“大基金”擬於2021年2月22日至2021年8月21日期間,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1,062,167股,減持比例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2.00%。
目前,“大基金”持有兆易創新股票34,495,966股,約佔該公司總股本的7.31%,持有晶方科技股份27,133,377股,佔該公司目前總股本的8.00%,持有安集科技614.46股,佔該公司目前總股本的11.57%。
以1月22日收盤價計算,兆易創新市值為988.84億元,2%股權約為19.78億元;晶方科技市值為281.35億元,2%股權約為5.63億元;安集科技市值為184.55億元,2%股權約為3.69億元。總共約29.1億元。
三家企業給出的迴應較為相似。兆易創新表示,“大基金”將根據自身的資金週轉安排、市場情況、公司股價情況等情形決定是否實施及如何實施本次股份減持計劃,減持的數量及價格具有不確定性。”
晶方科技指出,本次減持計劃是“大基金”根據自身經營發展需要自主決定,不會對公司治理結構及未來持續經營產生重大影響。大基金不屬於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本次減持計劃的實施不會導致公司無實際控制人治理結構發生變化。此外,在減持期間內,“大基金”將根據市場情況、公司股價等因素選擇是否實施及如何實施減持計劃,減持數量及價格存在不確定性。
安集科技表示,此次“大基金”減持,是為了收回投資成本。“大基金”將根據市場情況、公司股價等因素決定是否實施本次減持計劃,本次減持計劃的實施存在減持時間、減持數量、減持價格等不確定性。本次減持計劃不會對公司治理、持續性經營產生影響。
記者注意到,兆易創新是多隻公募基金的重倉股,備受青睞,而安集科技則是“大基金”在12個月內進行的首次減持。資料顯示,兆易創新是目前中國大陸領先的閃存芯片設計企業,更是國內最大的MCU提供商。而安集科技是一家以自主創新為本,集研發、生產、銷售及技術服務為一體的高科技半導體材料公司。公司主營業務為關鍵半導體材料的研發和產業化,目前產品包括不同系列的化學機械拋光液和光刻膠去除劑,主要應用於集成電路芯片製造和先進封裝領域。
此外,晶方科技系A股半導體封裝測試企業龍頭之一,股價從2019年年底開啟強勢走勢。2020年前三季度,該公司營業收入實現7.64億元,同比增長1.24倍,淨利潤同比增長416.45%至2.68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同比增長超過10倍。
截至2020年9月30日,兆易創新、晶方科技與安集科技分別尚有119805户、92994户與8481户股東,總計221280户。22萬户股東與“大基金”的“愛恨”,一夜放大,預計將在1月26日(週一交易日)有所顯現。
記者發現,股價走勢此前已有案例可鑑。2020年6月13日,兆易創新公吿“大基金”將對其減持1%,接下來的一個交易日(6月15日)中,兆易創新大跌6.44%,但此後股價迅速回調。
據悉,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大基金”)成立於2014年9月,是政府引導的投資基金,設立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推動半導體行業投資和併購,加速集成電路設計和製造領域的發展。在業界眼中,“大基金”是加速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並減少對芯片進口依賴的重要推手。
2019年10月22日,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也被業界稱為“大基金”,於是“大基金”分為了“大基金一期”與“大基金二期”兩者,目前市場主要説的“大基金”是二期。據悉,從投資領域來看,“大基金一期”以IC製造為主,包括集成電路製造、設計、封測、材料等方向,累計有效投資項目達到70個左右,而“大基金二期”資金總額目前市場推算將超過萬億元。
基於“大基金一期”的體量與地位,“大基金”對於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有着功不可沒的作用已成為各圈共識,每次其減持行為都會引發市場特別關注。此次三家企業齊遭減持,有投資者質疑稱,“大基金”應該貫徹使命,而不是套現離場。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吿訴記者,“大基金”有五年投資期和五年回收期的規劃,一期投資的“大基金”進入回收期,減持後將由後續資金接替補充。“大基金”此時高位減持龍頭企業,是中短期的一個市場信號。現在處於5G爆發前夜,半導體產業未來趨勢依然向好,仍然需要熬過黑暗時刻。
據記者瞭解,這並非是“大基金”的首次減持,2020年6月,“大基金”減持三安光電及兆易創新等股,2020年7月,減持了匯頂科技、太極實業以及北斗星通等股。
“此次減持風波後,‘大基金’的持股地位依然保持不變,‘大基金’接下來會尋覓並增持新創企業。市場應該保持平常心,理性看待。”張孝榮説道。
“大基金”實力雄厚,對半導體產業具有強大的推動力,對產業鏈上的公司進行資源整合也起到重大作用,但對於“大基金”的一氣呵成式減持行為,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均表示屬於正常操作。他們指出,在“大基金一期”進入回收期的同時,二期將接替進行投資,但不會採用二期直接承接一期的形式。
在他們看來,半導體各領域龍頭企業會成為二期重點投資對象,其中,半導體制造環節的企業佔比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