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盧夢勻
來源:上海證券報
今年的中秋、國慶雙節成為了影視公司今年以來的第一個票房盛宴,為了更好地挽救慘淡的業績,國慶期間上映的三部影片《我和我的家鄉》《姜子牙》《奪冠》先後宣佈放映期延長至11月底到12月初。
距離2020年結束僅剩下兩個月,影視公司也開始清理庫存,安排了不少製作成本相對較低的影片上映。
只是電影行業回暖的同時,影視股的行情卻沒能變得火熱,週一影視概念板塊收跌,中國電影、華誼兄弟等個股領跌。週二上午,上海電影、中國電影等個股繼續走低。
此前多家公司披露的前三季度業績悉數下滑,難道各大公司這是要提前“入冬”了?
10月26日,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發佈電影《奪冠》密鑰延期通知,宣佈影片將延長上映至11月27日。這部影片由華夏電影、歡喜傳媒、阿里影業等多家公司出品,今年9月25日正式上映,目前票房8.06億元。
這並非第一部中秋國慶檔影片宣佈密鑰延期,10月23日,北京文化的《我和我的家鄉》、光線傳媒的《姜子牙》不約而同地通知密鑰延期,前者延長上映至11月30日,截至今日上午的最新票房為26.18億元;後者延長上映至12月2日,最新票房15.68億元。
根據貓眼數據,國慶八天全國總票房合計39.5億元,成為國慶檔歷史第二高票房,八天觀影人次近1億人,日均放映場次超過39萬。這次高票房的國慶檔影視公司來説是一次重要的業績轉折點,那麼推遲影片的下映時間也顯得合情合理。
光線傳媒與北京文化此前均發佈了關於國慶檔影片的收入情況。截至2020年10月11日,光線傳媒來源於《姜子牙》的營收區間約為3.60億元至4.00億元;截至2020年10月8日24時,北京文化來源於《我和我的家鄉》的收益約為8000萬元至1億元。
此前華誼兄弟也發佈過關於電影《八佰》的票房公告,這部影片於暑期檔上映,31.05億元的票房收入可以説是為電影市場打響了漂亮的第一槍。根據計算,華誼兄弟從該片獲得營收已達6.5億元。
經歷了漫長熊途後,多部影片的超高票房無疑能提振行業的士氣,然而反映到市場上卻並不是那麼回事。
影視概念板塊自10月9日至今已經累計下跌約4.7%,尤其是國慶結束後的第一個交易日,A股整體上揚,但光線傳媒、北京文化、上海電影、萬達電影等多家影視公司個股以下跌收場。
本週一,影視概念板塊依舊飄綠,盤中中國電影逼近跌停,華誼兄弟跌近8%。截至週一收盤,影視概念板塊收跌0.86%,中國電影下跌9.59%,華誼兄弟下跌7.90%,上海電影、萬達電影、北京文化等跌幅超過2%。
而在週二上午的交易中,萬達電影、華誼兄弟小幅反彈,但上海電影、中國電影等個股下跌超過1%。
近日多家影視公司公佈了前三季度業績,除了因綜藝火爆而預計前三季度盈利15.3億元至16.3億元的芒果超媒,其他影視公司的三季報都十分慘淡。
北京文化預計前三季度淨利潤虧損1.05億元至1.35億元,而上年同期為盈利1.27億元。今年上半年院線業務停擺導致院線類影視公司承受的損失格外嚴重,萬達電影預計前三季度淨利潤虧損19.5億元至20.5億元,上年同期為盈利8.29億元;金逸影視預計前三季度淨利潤虧損4.14億元至4.42億元,上年同期為盈利1.05億元。
此外,電視劇製作公司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慈文傳媒預計今年前三季度淨利潤虧損2100萬元至1600萬元,上年同期盈利8989.12萬元;歡瑞世紀則虧損更多,預計前三季度淨利潤虧損1.39億元,上年同期盈利566.85萬元。
從目前的電影院情況來看,與節日期間相比簡直是冰與火的兩種境地。
10月中下旬各大影院安排了《喜寶》《金剛川》《七號房的禮物》等多部影片,但上座率並不高,尤其是目前影院仍然禁止觀影時飲食同時還需佩戴口罩,從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觀眾的觀影積極性。
另一方面,根據粗略統計,從本週至12月31日,還有46部影片即將上映,其中國產影片(包含動畫片)40部左右,目前想看人數最多的為寰宇娛樂與阿里影業的《拆彈專家2》、瑞聯影業、橫店影視等出品的《送你一朵小紅花》。還有《月半愛麗絲》《赤狐書生》《如果聲音不記得》等影片也較為受期待,在影院中有預告片展示。
然而年底即將上映的影片主要是文藝、喜劇、懸疑、家庭類影片,無論是製作成本還是演員陣容都遠不及國慶檔影片,電影院仍舊不算熱鬧的情況也讓影視公司們不敢把大製作的影片安排在非節日期間上映。
而2021年賀歲檔定檔的影片有8部,華策影視、阿里影業、光線傳媒、騰訊影業等均加入戰局。如此看來,影視公司要“大量回血”光靠第四季度還遠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