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厲海 章北海
來源:騰訊財經
自7月1日新政實施,到8月31日,海南海關共監管離島免税購物金額 55.8 億元,同比增長 221.9%。與免税店火熱同步的是即將被打破的海南免税行業格局。8月19日,海南省宣佈已批准兩家本地企業享有離島免税品經營資質。這也意味着,繼兩家本地企業之後,海南第四張牌照呼之欲出。
“兩小時後離開免税店,需要代購的趕緊了,全都在排隊,晚了很可能就斷貨了。”閃亮的Gucci招牌下,排着隊的曉宇拍照、發朋友圈、配文字,並附上最重要的定位信息,一氣呵成。
2020年7月之後,類似的內容頻繁出現在曉宇的朋友圈中。這得益於海南省7月1日開始實施的離島旅客免税購物新政,單件商品取消最高8000的限額,年度購物額度提高至10萬元每人,同時,新政還增加了酒、手機等類別。在因疫情導致各國大門緊鎖,免税消費迴流趨勢下,曉宇這樣的代購聞風而動,成了三亞的常客。
隊伍中的曉宇又向前挪了幾步,但距離進店還遙遙無期。“其實最不愛買的就是這些大牌,排隊時間至少一個小時起步,太耗時間。”但她又指了指整個免税城的人羣,努着嘴抱怨,“哪裏都排隊。”
(大批遊客排隊等待進店選購)
新政頒佈適逢暑期,往日出國遊玩的大量人羣湧向三亞,擠滿遠在海棠灣的國際免税城,釋放被憋了半年之久的消費熱情。根據海口海關發佈的統計數據,自7月1日新政實施,到8月31日,海南海關共監管離島免税購物金額 55.8 億元,同比增長 221.9%。
“買買買”的熱情直接推動三亞國際免税城背後的中國中免(601888.SH),登上2020 上半年免税銷售規模列全球第一寶座。不僅如此,根據知名旅遊零售雜誌《穆迪戴維特報告》預測,中國中免公司預計將登上2020年全球旅遊零售商排行榜榜首。
2020年在收購海免集團51%的股權之後,中國中免成為免税行業巨無霸,市佔率高達91%。擁有三亞、海口、美蘭機場以及博鰲在內四家島內免税店,在目前更是壟斷了整個海南省的免税業。
“免税店是三亞最大的景點,免税品是海南的新土特產。”,一位酒類櫃枱的導購如此説。
2009年,位於三亞大東海旅遊區榆亞大道的海南省首家市內免税店開始由中免集團運營。開業之初,熱情的消費者一擁而上,僅在試營業三天時間裏,日接待量均超過1萬人次,店內擁擠、排隊時間長、場外難停車等缺陷,讓消費者抱怨連天。為應對過多人流,中國中免緊急從旗下位於廣州、廈門、杭州的免税店抽調服務人員,緊急補充到三亞免税店。
巨大的消費潛力讓中免集團在第二年即與三亞市政府簽下50億元的投資協議,擬在海棠灣打造佔地700多畝的全球最大單體免税店,以彌補三亞首個免税店體量小、接待容量有限的缺陷。
為了順利完成建設,中國中免破天荒的啟用了外部融資,通過非公開定增發行股票,募集25 億元全部用於投資三亞海棠灣購物中心項目。
2014年三亞國際免税城開業,伴隨着免税政策不斷放寬,不到兩年時間銷售額即突破80億元。中國中免財報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三亞國際免税城實現營業收入104.65億元,同比增長30.65% ,其中免税商品銷售收入101.74億元,同比增長30.93%。
在2020年7月1日的免税新政實施後,海南離島免税政策已經超越境外離島免税的寬鬆程度,成為全亞洲離島免税政策最寬鬆的地區。
酒類是7月1日免税新政中新增設的類別,設在了三亞國際免税城三層的中間區域,不大的區域內擺滿了白酒、紅酒、威士忌、白蘭地等熱門品種。一位短暫停留並爽快買下兩瓶單價為32336元的波美侯帕圖斯紅酒的“豪客”,在打折以及消費返點之後,每瓶價格又便宜了超兩千元,直呼“價格還是挺划算的。”臨走之時又給店員建議,“你們應該趕快上架茅台,保準你們這兒排隊比Gucci還厲害。”
(三萬多一瓶的紅酒,被大批量擺在貨架上)
這位導購稱,在酒類櫃枱設立之後,吸引了很多陪老婆孩子來逛免税店的男性顧客們。“之前只有手錶的櫃枱適合男的逛,但是單價都太高了,有了賣酒的之後,他們就會來溜達幾圈,順上幾瓶日本、蘇格蘭的威士忌,或者奔富的紅酒。”
但在曉宇看來,除了排長隊的Gucci這些奢侈大牌,三亞國際免税城的主戰場在一二層中間位置的化粧品區域,以及擁有較大價格優勢、頗受女性歡迎的珠寶品牌卡地亞和蒂凡尼。
海關數據印證了她的感知,在7-8月的免税銷售額中,化粧品是絕對的主力軍,以27.7億元佔比近半,購買量、值均居首位。排名第二的為手錶,購買金額為6.7億元,佔比12%,首飾購買金額為6.6億元,佔比11.9%。前三名的購買金額佔購物總金額的73.5%。
化粧品的27.7億元銷售額,以曉宇為代表的代購們功不可沒。
“化粧品是剛需的生活用品,原來大家經常會通過韓國、日本和中國香港來代購,疫情之後出國不方便,所以就都來三亞買了。”曉宇描述,三亞的免税化粧品,一些牌子比起韓國和日本會稍微貴一點點,但是比中國香港便宜很多,所以一直是代購的重點。
為了能夠更有效率,她總結出了一番購物心得:時間上最好早晚去,要麼一大早九點剛開門就進場掃蕩,要麼就晚上八點半之後再過去,因為大批遊客住在市區,開車需要一個小時路程,所以到的會比較晚,走的也會相對早一些。
第二就是先買大件,這樣給會員返的積分比較多,可以直接用來買定價較低的化粧品。第三要趁着有活動的時候,多買一些熱門款,以後好賣,然後還可以找店員多要一些小樣。
蘭蔻櫃枱的一位導購表示,每天排隊的好多都是代購,有些很面熟,儘管公司有這方面的提醒,“但是我們也管不了,賣給誰不是賣呢?”
相對於店內的寬鬆,海關總署在7月6日特意發佈關於海南離島旅客免税購物監管辦法的公告,明確對以牟利為目的從事代購等行為實施相應處罰。
《監管辦法》提示,以牟利為目的為他人購買免税品,將計入誠信檔案,同時針對構成犯罪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但實際上,有多種辦法可規避監管。一位熟悉代購羣體的知情人士告訴記者,海南在今年4月開始實施離島補購政策,即離開海南島之後180天內,依然可以通過網上商城進行免税商品的補購,有些代購完全不用來海南,就可以繼續買了之後轉賣。
其次,即便10萬元個人免税額度用完,圈子內也可以找來他人的身份證,填補新的額度。“因為疫情,機票都很便宜,另外來海南還可以坐船和火車,那個成本更低。”
儘管2個月超55億元的銷售額有代購因素影響,但疫情之後消費迴流的趨勢之下,免税品的市場想象空間還將繼續抬升。
據《中國遊客出境遊大數據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遊客境外消費高達1300億美元,免税店是中國遊客境外消費主要渠道之一。據貝恩諮詢統計,2018年中國消費者的奢侈品消費總額約為6700億元,佔全球市場份額的33%。其中,境內奢侈品消費僅佔中國奢侈品總消費的27%,境外奢侈品消費高達約5000億元。
與這些境外消費的龐大數字相比,2019年中國免税市場銷售規模僅500億元,同比增長 26.5%。
申萬宏源預測,在新一輪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建設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的促進下,在機場隔離區內為市內免税店設置離境提貨點等免税政策落實推動下,海外消費迴流帶來的中國免税市場增量空間巨大。
一位長期跟蹤消費行業的券商分析師指出,今年的疫情剛好給了消費迴流的機會,國家在政策層面出台類似降低關税、免税品新政等,引導之前外流的消費迴流至國內,促進內循環,而發展國內的免税行業是很好的抓手。
僅僅以韓國為例,作為免税規模全球第一的國家,其2019年免税市場規模達到213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韓國免税銷售對象中,70%為中國人。這也意味着消費迴流空間巨大。
在三亞嚐到甜頭的中國中免,意圖抓住機遇,在海口複製相似的成功。目前總投資約110億元的海口市國際免税城項目,已全面開工,預計2023年底竣工並投入運營。
跟據介紹,作為海南省重點項目之一,海口市國際免税城項目位於海口市秀英區,總佔地約675畝,建設用地約485畝,擬建設規模約90萬平方米。該項目是大型國際免税綜合體建築羣,建設內容涵蓋免税商業、有税商業、辦公、酒店、人才公寓等。
作為國內免税行業的絕對龍頭,也是唯一以免税業務作為主業的上市公司——中國中免的財報是觀察離島免税生意的最佳對象。
自2020 年 5 月,海免併入中免,中免市佔率達到 91%。收購海免後,中免在離島免税市場一家獨大,並牢牢把握北上廣港等頭部機場。
分析中免的2020上半年財報,可以看到離島免税業務的增長遠遠超過了機場免税。其中,三亞市內免税店實現營收59.7億元,同比增長12.1%;海免公司實現營收30.31億元,同比大增136%。
但機場免税則可謂慘淡,北京機場免税下降了57.6%,實現營收18.5億元;日上上海實現營收68.67億元,同比下降11.2%。
按照這樣的增速,中免在三亞的營收很有可能要超過日上上海的貢獻。
回顧過去,中免的免税旗艦店——三亞國際免税城自2014 年 9 月開業以來,營業收入和淨利潤都保持了穩健快速增長。
2015-2019 年實現營業收入從 42.5 億元增至 104.65 億元,複合增速為 25.3%;實現淨利潤從 4.73 億元增至 13.78 億元,複合增速為 31.6%。
儘管2020年初有疫情干擾,導致了淨利率的斷崖式下滑:2020H1只有4.8%,去年同期則有13.4%。
但分季度來看,2020第一季度的基數太低,為-1.5%,拉低了上半年的整體淨利率,到了第二季度,淨利率快速爬坡,已經恢復到了疫情之前水平,達到了9%。
2020第二季度的淨利率大漲,其實和期間費用率的下降密不可分。
中免的2020Q2期間費用率上,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都存在顯著的降低,原因在於控制了成本和銷售端的營銷支出。
對於中免而言,機場免税生意隨着客流的逐步恢復,從同比下降到恢復至同比增長也在預期之內。
不過,可以預判到,機場渠道難以成為中免的未來核心增長點。
不斷大力拓展離島業務的中免,並不會複製一條與全球龍頭——Dufry相似的發展路徑。
Dufry依賴機場渠道,但是機場渠道弊端在於,需要被機場的經營者抽取大量銷售分成,並且租金成本逐年累增。
因此,中免在2020年開始大力開拓離島免税與室內免税,其核心考量就在於,無論是業績增速還是利潤釋放,其增長空間比機場渠道要來得更為廣闊。
發展至今,中國免税行業保持着特許經營下的有限競爭格局。根據新時代證券統計,按照合併口徑計算,目前全國擁有免税牌照的僅有6家公司,分別為中國中免集團(包括收購的日上免税行、海南免税公司)、深圳免税集團、珠海免税集團、中國出國人員服務有限公司、中國港中旅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中僑免税店)、王府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這些公司雖都具有免税牌照,但各自的免税牌照所允許的經營區域並不相同。中國中免具有免税全牌照,可以經營機場、口岸免税店,離島免税店,市內免税店;深免集團和珠免集團主要經營機場、口岸免税店;中出服主要經營機場、口岸免税店,市內免税店;港中旅(中僑)主要經營市內免税店;王府井尚未明確經營區域,但大概率以市內免税店為主。
在國內免税業市場,中免公司佔據霸主地位。2019 年中國免税市場銷售額預計約539億元,同比增長 37%。2019 年,中免實現免税業務收入458億元,市佔率約85%。若考慮2020 年5月海免併入中免,則合併後中免市佔率達到 91%。
(圖注:拿下全球免税銷售第一的中國中免業務佈局圖。來源:申萬宏源研究所)
儘管手握四家免税店,110億投資新建海口免税城,但中國中免一家壟斷全海南省免税行業的格局,即將被打破。
8月19日,海南省宣佈已批准兩家本地企業享有離島免税品經營資質,分別是海南旅遊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海南旅投免税品有限公司,以及海南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全球消費精品海南發展貿易有限公司。隨後根據《第一財經》報道,第四家享有海南離島免税品經營資質的市場主體,結果有望在近期公佈。
這也意味着,繼兩家本地企業之後,海南第四張牌照呼之欲出,中國中免壟斷全海南免税行業的格局即將被打破。
根據海南省規劃,年內將於三亞新設3家免税店,包括鳳凰機場店和2家市內店,擬採用招標等市場化競爭方式確定經營主體,並組織經營主體提出設立離島免税店的申請,按規定上報批准後設立。
新時代證券預測,在免税政策不斷放鬆,國人海外免税消費快速回流的大背景下,僅海南離島免税規模將從137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700億元,到2025年或增至1300億元。
這一數字是中免旗下三亞國際免税城2019年全年銷售額的13倍之多。三家後來者將如何挑戰中免的海南免税霸主地位,尚待市場檢驗。但對於湧入海南釋放購物熱情的消費者而言,競爭格局將帶來“買買買”的更多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