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之下,汽車行業正亟待復甦,而華為的一則重磅消息或將為其回暖帶來新的春風。
近日,華為宣佈其將與一汽、上汽、廣汽、北汽、東風集團、長安汽車、比亞迪、廣汽集團等18家車企共同打造“5G汽車生態圈”(後期有望繼續擴大範圍),旨在推進5G技術在汽車產業的商用落地的進程,以共同打造符合消費者需求的5G汽車。
而這一消息利好顯然使得市場為之振奮。
5月11日,車聯網概念高開,截止到收盤,亞太股份領漲板塊,路暢科技、鴻利智匯、興民智通、千方科技等紛紛跟漲。
(圖片來源:Wind)
眾所周知,華為曾公開宣佈“不會造車”,但回顧過往,華為對發展汽車相關業務還是較為重視,從2013年成立了車聯網業務部,到2016年首次公開與車企合作,與ABB、諾基亞、愛立信等企業共同組建“5G汽車通信技術聯盟”,再到如今聯手18家車企成就這一跨度廣的跨產業合作,可以看出,隨着新基建中的信息基礎設施的核心——5G技術大行其道,華為通過該技術打造汽車增量部件的優勢而賦能汽車行業的發展,進而為自身的發展空間帶來新的可能性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5G成為“新基建”將加速中國數字經濟發展,世界正在共享中國5G產業帶來的紅利。”——華為中國運營商業務部副總裁楊濤
畢竟,在如今汽車產業的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和共享化已是一種大趨勢,而華為作為全球通信巨頭,作為全球5G專利最多的廠商,勢必將成為這場行業升級革命中的關鍵的“弄潮兒”,通過5G去推動車聯網技術及解決方案的升級。
5G為車市帶來生機?
近年來,汽車市場可謂是經受了一場難以褪去的寒潮。
“2019年汽車行業營收3.09萬億元,同比增長0.17%,但淨利潤同比下降24.90%...2020年第一季度營收同比下降27.33%,淨利潤同比下降高達79.20%。”——渤海證券
無論是保有量趨於飽和,還是疫情對汽車製造製造的重擊,都使得車市的發展境遇處於一定的低谷之中。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1-12月,乘用車共銷售2144.4萬輛,同比下降9.6%;2020年1-4月,全國乘用車市場累計零售444.5萬輛,零售累計同比下降32.7%;且預計今年國內汽車市場銷量下滑15%-25%。
雖然目前隨着國內疫情趨於平穩,再加上刺激汽車消費等政策相繼出台,後期汽車產銷或將有所復甦,進一步改善其行業景氣度,但這一回升並沒有真正解決車市目前最為突出的痛點,即如何通過技術手段打破現有的瓶頸,重塑消費格局,進而重啟車市的下一次繁盛機遇。
車聯網價值鏈
來源於:新時代證券
而5G作為當下最受矚目的風口科技,或將對數字經濟的發展帶來新動能,預計5G在2020-2025年或將拉動我國數字經濟增長15.2萬億元,且到2023年三分之一的智慧城市場景或將被5G所覆蓋,這也意味着其在一定程度上無疑將會為汽車行業帶來一次重生。
車聯網五大應用場景
來源於:華西證券
“以5G網絡為基礎,汽車與周圍汽車、信號燈、建築甚至道路實時交換數據信息,讓無人駕駛非常可靠。”——英特爾市場部專員保羅·朗
具體來看,在新時代之下,倚靠5G技術的高速率、低時延和高可靠等優勢,車聯網將作為5G的主要應用場景,對智能網聯汽車實現規模化商用加以助力。
“搭載先進的車載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等裝置,並融合現代通信與網絡技術,實現車與 X(路、人、雲端等)智能信息交換、共享,具備複雜環境感知、智能決策、協同控制等功能,可實現“安全、高效、舒適、節能”行駛,並最終可實現替代人來操作的新一代汽車。”——《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
車聯網應用發展進程和演進方向
來源於:華西證券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車聯網市場規模超過500億美元,預計到2022年或將進一步突破1600億美元,且2020年智能網聯新車佔比或將達到50%,到2025年則或會達到90%以上。其中,我國車聯網市場規模有望在2025年達到2162億美元,佔全球市場的四分之一,五年平均複合增長率將達到44.92%,其V2X(車用無線通信技術)用户或將超過4000萬,滲透率超過20%;此外,位於車聯網整個產業鏈上的服務商、服務提供商、硬件商、通信運營商或分別佔有 61%、11%、17%和10%的市場份額。
車聯網市場規模
來源於:新時代證券
基於此,面對着一塊頗具藍海潛質的大蛋糕,不少公司紛紛跨界入局,加強對這一產業的發力,旨在儘快搶佔這一技術戰略制高點。
入局車聯網標的實力幾何?
首先來看華為,從2019年4月發佈全球首款5G車載模組MH5000之後,華為已向相關車企提供了5G車載模組MH5000、5G車載終端T-Box平台等產品和技術。
而除了華為之外,還有不少巨頭對着這一蛋糕“垂涎欲滴”。
BAT 與車企合作情況
來源於:華西證券
2018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百度發佈了面向量產的完整人工智能車聯網系統解決方案——小度車載OS;
2019年5月騰訊正式發佈“生態車聯網”解決方案,將騰訊系及第三方的內容服務生態有機地接入到汽車中,打通車前、車中、車後體驗;
同年5月阿里巴巴旗下阿里雲計算有限公司與智能交通產品和解決方案提供商千方科技簽署《合作框架協議》,且阿里網絡以36億元收購千方科技2.23億股權,共持千方科技15%股份,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
今年4月,小米戰略投資上海博泰,雙方將在軟件、硬件、語音多場景交互等方面開展全方位的合作(融資金額和具體股比並未透露)...
然而,雖然在多方巨頭的參與之下,車聯網的發展活力不斷被加以激發,但就目前而言,涉及這一概念標的的上市公司受疫情影響、車市寒潮等不定因素帶來的負面影響較為明顯,行業內實現穩定盈利水平的標的鮮有存在。
C-V2X 產業地圖
來源於:華西證券
四維圖新(002405.SZ):2019年營業收入達到23.1億元,同比增長8.2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3.39億元,同比下滑29.20%,其中,車聯網業務營收達到6.97億元,同比增長28.53%,佔其總營收的30.17%,相較於2018年同期(25.41%)有所增長。今年5月,公司稱其控股子公司中寰衞星與一汽解放、一汽創新基金、羅思韋爾、知行家簽署股東協議,共同投資設立“魚快創領智能科技(南京)有限公司”,多方將共同開拓商用車聯網、商用車後市場業務。
滬電股份(002463.SZ):得益於公司持續發展通訊、5G基站、數據中心、汽車電子等核心產品應用領域以及PCB業務毛利率的大幅改善,2019年實現營收約71.29億元,同比增長29.68%;實現淨利潤約12.06億元,同比增長111.41%;每股收益約0.72元。報告期內,在汽車電子應用領域,公司主要涉及新能源汽車的電源控制器(BCM),48V啟動控制器(BSG),自動駕駛(ADAS)主控制器等方面的PCB研發,部分產品已實現量產;同時,公司還針對車用埋入式散熱元件及埋入式電感元件方面的PCB進行了研發,相關產品有望在2020年實現量產。2020年一季報營業收入15.8億元,同比增長16.0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14億元,同比增長31.68%;基本每股收益0.1267元。
均勝電子(600699.SH):致力於智能駕駛系統、汽車安全系統、新能源汽車動力管理系統、車聯網以及高端汽車功能件總成等的研發與製造。2019年實現營業總收入616.98億元,同比增長9.82%;實現歸母淨利潤9.4億元,同比下滑28.67%;每股收益為0.77元。報告期內,均勝電子新增智能車聯事業部(此前被曝或將分拆,有望獨立上市),由此形成智能車聯、汽車電子、汽車安全和汽車功能件四大事業部。2020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22.17億元,同比下降20.8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943.54萬元,同比下降78.59%;公司每股收益為0.05元。近日公司擬非公開發行股票,募資總額不超25億元,擬全部用於智能汽車電子產品產能擴建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3
結語
步入2020年,在全球都受到了新冠疫情帶來的消極打擊的背景之下,在國內,一股以新基建為首的新生代力量正在為我國的行業發展帶來全新的升級動能,它不僅將進一步擴容我國的經濟發展空間,也將強化各行各業的成長韌性,使其進程不斷趨於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
正是基於此,以華為為首的巨頭才會藉助這一力量去切入汽車市場,在為自身發掘增長點的同時,也為推動該行業的智慧式進步加以支撐,畢竟在5G的帶動之下,汽車行業實現全方位的智能化或許不會是鏡中月水中花。雖然行業的蜕變不是一蹴而就的,但華為的先行帶頭總歸是為車市的再一次飛躍再次釋放了一個積極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