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農藥概念板塊走強,其中,紅太陽、長青股份漲停,安道麥A、廣信股份、中旗股份、中農立華、利爾化學等個股紛紛跟漲。
農藥概念板塊走勢
來源於:Wind
一般而言,農藥板塊的拉昇一般與蟲災緊密相關,本次走強的支撐點也是在於此,即在今年2月第一波蝗災肆虐農田之後,由於氣候變化的原因,第二波蝗災正在席捲東非各國。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蝗災被認為是東非等國70年來最嚴重的蝗災,蝗蟲的數量或將是上一波的20倍。
“東非目前的局勢仍然極為令人擔憂,因為……越來越多的新蝗羣正在肯尼亞、埃塞俄比亞南部和索馬里形成,”——糧農組織
此外,糧農組織認為,基於目前蝗蟲的繁殖條件良好,或許在6月下旬和7月可能會有新一波的蝗蟲羣,進一步威脅當地農作物的收穫安全性。
顯而易見,一旦農作物被籠罩在蝗蟲風暴的陰影之下,糧食和飼料都或將面臨着巨大的損失(目前東非受災國有近2000萬人已面臨着嚴重糧食不安全的威脅),而這一負面風險與近期的新冠疫情使得多國採取禁止糧食出口因素相疊加,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市場對糧食儲備是否不足的擔憂。
糧食危機來了?
事實上,這一擔憂對於我國這一糧食大國而言較為不必要。回顧上一年,2019年我國的糧食產量約為6.6億噸(13277億斤),位居世界第一。
中國三大主糧自給率
來源於:興業證券
具體而言,我國的糧食整體對外依存度並不高,其中,以大米、小麥和玉米為首的三種主糧自給自足程度較高;雖然我國大豆進口量較大,或將因疫情原因使得大豆供應預期較為消極,但其供需並非失衡,因而我國大豆供求基本保持平衡,並不存在供應短缺問題。
中國三大主糧對外依存度
來源於:興業證券
“我國農業連年豐收,糧食儲備充裕,完全有能力保證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
與此同時,雖然這一波蝗災來勢洶洶,但基於地理阻隔,沙漠蝗遷飛入侵我國的概率較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不會為我國帶來較大的風險威脅。
而基於這一現象的存在,我國相關部門已做好了必要的監測和防範工作,例如,此前農業農村部、海關總署、國家林草局印發《沙漠蝗及國內蝗蟲監測防控預案》,其總體目標是“兩個努力確保”:努力確保境外沙漠蝗不遷入造成危害,努力確保國內蝗蟲不暴發成災,全力奪取小康之年糧食豐收,有效保障生態安全。
“沙漠蝗直接遷飛進我國內陸地區的可能性極小,但境外沙漠蝗若得不到控制,夏季進入我國境內的概率將升高。”——中國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張澤華
為了統籌做好境內外蝗蟲防治工作,目前來説,使用化學藥劑(馬拉硫磷、高效氯氰菊酯等)進行防治是控制蝗蟲數量的最為有效的方法之一,基於此,在草地貪夜蛾之災之後,農藥股再次或將受到市場矚目。
中印農藥產量和進口規模對比
來源於:天風證券
首先,為遏制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此前印度的“封城”措施(自3月24日下午起在全國範圍內實施為期21天的封鎖)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全球農化市場供應鏈,畢竟印度是僅次於中國的仿製藥生產大國,數據顯示,2019年印度農化產值約為40億美元,僅次於美國、日本、中國,預計到2025年印度農化市場或將翻番增長至80億美元。
中印農藥出口金額/出口量對比
來源於:天風證券
而隨着印度的“封城”,相關農藥企業或將開始階段性停產,使得供應偏緊,進而提升草銨膦、麥草畏、菊酯、代森錳鋅等產品漲價的可能性,而相對於印度,目前我國疫情發展趨於平穩,國內農藥生產企業或將先行受益。
相關農藥原藥價格走勢
來源於:興業證券
除此之外,近年來,在政策鼓勵企業兼併重組之下,再加上控制新增企業數量等措施影響,我國入局的農藥企業經過環保整治,基於優勝劣汰的自然邏輯,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在淘汰高污染、高風險的落後產能的同時,高效低風險農藥的探索進程穩步開啟,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將利好部分農藥龍頭標的。
農藥概念的相關個股:
利爾化學(002258.SZ):主要從事高效、安全類農藥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包括除草劑、殺蟲劑、殺菌劑三大系列共30餘個原藥、100餘個製劑品種以及部分化工中間體。2018年營業收入40.3億元,同比增長30.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78億元,同比增長43.75%;基本每股收益1.1019元。2019年實現營收41.64億元,同比增長3.4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11億 同比下降46.15%;每股收益為0.5934元。此前公司上修業績預告,由於2020年3月以來,公司部分產品的銷售價格和銷售數量較原有預計出現差異,以及人民幣匯率變動也超出原有預期,預計1-3月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8000萬元–8600萬元,同比增長10.73%-19.04%。
揚農化工(600486.SH):現已形成以菊酯為特色、農藥為主導、氯鹼為基礎的產品精細化、多元化格局。其中,農藥產品系列包括新農藥三氯殺蟎醇、豐源(吡蟲啉)、天菊(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啶蟲脒、巨剪(苯黃隆)、抑殺淨(氟鈴脲)、農美(氟啶脲)、喜蓋(10.8%高效氟吡甲禾靈)等。2018年營業收入52.9億元,同比增長19.2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8.95億元,同比增長55.73%;基本每股收益2.889元。2019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70.6億元,同比增長1.0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0.7億元,同比增長14.69%;基本每股收益3.451元。
長青股份(002391.SZ):公司是國家定點農藥生產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目前以合成農藥、農藥中間體為主,同時加工多種劑型的製劑,現已具備萬噸原藥和製劑的生產能力。2018年營業收入30.0億元,同比增長33.6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19億元,同比增長40.16%;基本每股收益0.8886元。2019年營業總收入為3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3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7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6.20%。
結語
回顧2019年,隨着供給側改革進程的不斷加快,環保和安全檢查的高壓之下,我國農藥產業的洗牌隨之提速,在市場集中度提高的同時,龍頭對產業的引導作用也日益凸顯。
進入2020年,由於新冠疫情的作用,多國的生產生活受到了不可避免的嚴重影響,其中印度疫情的加重致使“封城”,基於物資和人員運輸不暢等因素,對其農藥生產和出口或將施以明顯的負面影響,使得農藥產品或將呈現供應趨緊特點,進而拉昇部分價格,同時再加上部分海外訂單資源或迴流國內,而這在一定時期內或將利好國內農化企業。
然而,基於疫情的影響頗具不確定性,再加上目前市場對農業種植的投資熱情或將隨着越南恢復大米出口而有所回落,進而轉向包括農藥板塊在內的概念繼續進行一定的炒作,對此,相關市場投資者應保持理性觀望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