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玉見
來源:醫藥魔方
華蘭生物3月24日發佈2019年財報,全年營收37.00億元(+15.0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2.83億元(+12.63%),扣非淨利潤11.50億元(+14.47%)。
財報發佈之後,有投資者稱華蘭生物近年來的營收及淨利潤呈現“穩步增長”趨勢。通過梳理近年來財報也不難發現,該公司正按着 “成熟一代,發展一代,佈局一代”的思路開發產品。
成熟一代:血液製品“打頭陣”
公開信息顯示,華蘭生物是國內首家通過GMP認證的血液製品企業,能從血漿中分離提取人血白蛋白等11個品種、34個規格的產品,生產規模、品種規格、市場覆蓋和主導產品產銷量居國內同行業前列。
血液製品的生產起源於20世紀40年代,我國血液製品產品消費結構以人血白蛋白和靜脈注射用丙種球蛋白為主。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禁止進口除白蛋白以外的血液製品,2001年起不再新批血液製品企業,我國血液製品行業具有極高的行業壁壘。
鑑於血液製品的特殊性和極高的安全性要求,國家對血液製品採取嚴格的管制措施並出台了一系列監管政策,如血漿站設立審批和管理制度、原料血漿檢疫制度、藥品質量受權人制度、產品批簽發制度等。
在競爭加劇、效益下降的情況下,行業開始進行整合,目前國外僅剩下不到20家血液製品企業。其中中生集團、華蘭生物、上海萊士和泰邦生物四家企業的採漿量總和佔2019年全國總採漿量的50%以上。
2019年華蘭生物血液製品營收26.44億元,佔公司營業收入比重71.46%,其中人血白蛋白貢獻了9.78億元(佔比26.45%),靜脈注射用丙種球蛋白貢獻了8.91億元(佔比24.08%),其他血液製品7.74億元(佔比20.93%)。
發展一代:疫苗份額不斷提高
疫苗的防控效果強、安全性高,是公共衞生系統中最具成本效益的疾病預防控制手段。計劃免疫實施40多年來,消除了脊髓灰質炎,控制了乙肝、麻疹、白喉、百日咳、破傷風、結核、乙腦等疾病。
國際上疫苗企業的集中度較高,默沙東、GSK、輝瑞、賽諾菲的市場佔比均超過20%,瓜分了全球超過80%的市場。我國人口基數龐大,全國14億以上的人口基數藴藏着巨大的疫苗需求。我國疫苗產業鏈的研發和生產曾以國企為主,如今民營企業數量、生產的疫苗品種大幅度增加。
華蘭生物於2005年成立疫苗公司,目前已成為我國最大的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生產基地,流感疫苗產品市場佔有率居國內首位。該公司2019年共批簽發流感疫苗1293.14萬支(其中四價流感疫苗835.93萬支,三價流感疫苗457.21萬支),佔全國流感疫苗批簽發數量的42%,其中四價流感疫苗批簽發量佔全國四價流感疫苗批簽發總量的86.9%。
2019年華蘭生物疫苗業務實現營收1.05億元(+30.68%),淨利潤0.38億元(+38.92%),疫苗製品在該公司的營業收入佔比亦不斷提高,2019年趨近30%。同時疫苗製品毛利率達85%,遠高於血液製品(57%)。
佈局一代:4個單抗類似物進入III期臨牀
眾所周知,單克隆抗體藥物是當今國際醫藥界的前沿領域,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市場前景廣闊。在醫藥魔方統計的藥品銷售史上的7個100億美元+超級重磅炸彈中,有2個屬於單抗產品,其中Humira連續8年榮膺全球“藥王”稱號。
單抗藥物成為生物藥物中增長最快的細分領域。優先審評審批、醫保目錄動態調整等政策成為催化劑,更是激發了企業的研發熱情。隨着全球單抗品種的專利期逐漸臨近,國內單抗藥物發展空間廣闊,未來10年或將是我國單抗藥物發展的黃金時期。國內眾多製藥企業看好單抗市場,紛紛開展單抗藥物的研發。
華蘭生物2013年與股東共同成立華蘭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正式進軍基因重組與單克隆抗體領域。
來源:醫藥魔方NextPharma
數據顯示:該公司目前共有7個單抗品種取得臨牀試驗批件,其中阿達木單抗、曲妥珠單抗、利妥昔單抗、貝伐珠單抗正在按計劃開展III期臨牀研究,地舒單抗、帕尼單抗和伊匹木單抗已經進入I期臨牀研究,另有多個處在不同研發階段的單抗藥物正在穩步推進,或將為華蘭生物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