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格力400億股權轉讓背後:那些掙扎在政企之間的心酸往事
格隆匯 11-04 13:48

作者:曹謹浩

來源:華商韜略

歷時半年多,格力電器15%股權轉讓項目終於塵埃落定。

10月28日晚間,格力電器披露公告稱,高瓴資本旗下的珠海明駿被選為母公司格力集團所持15%股權受讓方,交易總價高達400億。

公告披露,珠海市國資委全權控股的格力集團將只保留3.22%的股份,主動放棄第一大股東地位。這意味着格力電器從國有相對控股企業轉變為“公眾公司”,徹底進入了市場化運營的階段。

這一天來得實在艱難。

1

故事要從一場宴會説起。

2013年1月4日,珠海金融行業交流會正在一所高檔會館舉行。酒足飯飽後,眾人意猶未盡,便讓侍酒師現場講解紅酒知識。當十二支空酒瓶排列在餐桌的時候,有人順手拍下一張照片發到朋友圈,一夜爆火。

▲“學酒哥”周少強(左一

由珠海國資委空降的格力集團總裁、黨委書記周少強被認了出來,他正是這次宴請的組織者。彼時中央剛剛發佈八項規定,周少強被一擼到底。

對此,董明珠只是冷冷地表示:格力電器沒有喝酒文化。

據媒體報道,在八個月前的股東大會上,正是董明珠和小股東們聯手將代表大股東的周少強拒於董事會門外。

其實,董明珠對於“學酒哥”的強硬只是多年來格力內部政企癥結的一個典型縮影。

時間再退回到2003年。

“產業觀察家”仲大軍寫了一篇名為《格力再現“褚時健”式的人物》的重磅文章並發表在多家媒體版面,一時間將格力電器創始人朱江洪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文章站在保護國有資產的立場,批判朱江洪意欲通過管理層收購(MBO)、股權置換的方式控制格力電器。文章還提到,母公司格力集團以“賬外賬”“小金庫”問題要求朱江洪在董事會作報告。

儘管當時“賬外賬”問題已經調查很久,對賬結果顯示並無謀取私利嫌疑。此次,舊賬重翻無疑再次把朱江洪架上了侵吞國資、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輿論審判席。

褚時健家破人散的結局世人皆知,朱江洪一時間被這篇文章帶來的巨大壓力搞得身心俱疲。

他於是拿起法律武器,憤然起訴仲大軍誹謗、侵犯個人名譽,獲得了法院支持。仲大軍拒不履行判決結果,後被法院強制執行。這位“產業觀察家”後來再一次進入輿論風暴中心,已是十四年後的地鐵打女人事件。

朱江洪贏了官司,但接踵而來的風風雨雨遠沒有結束。

多年來,珠海國資委全權控股的格力集團和其下屬由朱江洪一手創立的格力電器,有着長期的矛盾。

格力集團原名珠海特區經濟發展總公司,因為旗下格力電器名號響亮而“父隨子姓”。但多元化投資的格力集團經營不善,除了格力電器的貢獻利潤後,基本處於虧損狀態,甚至負債累累。

另一方面,眼見競爭對手美的集團完成股權改制,開始大踏步發展,朱江洪也在積極籌劃着格力電器的股改,卻被母公司格力集團斷然拒絕。後來“父子”之間又因“格力”這個金字招牌使用問題兩次大打口水仗,矛盾愈演愈烈直到爆發公開衝突。

格力“父子”內鬥的巨大輿論負效應引發格力電器股價下跌、投資者受損,格力電器公開要求撤換母公司格力集團董事長徐榮。

2004年,徐榮被調走後,更大的危機卻向格力襲來。

2005年,當時珠海市政府部分領導打算把如日中天的格力電器賣給美國開利集團,空調發明人威利斯·開利創辦的公司。

引入開利這樣的世界500強,無論經濟利益還是政績,對於債務纏身的格力集團和珠海市政府而言,都機會難得。然而一旦收購成型,如同眾多被外資雪藏的國產品牌一樣,“格力電器”極有可能成為犧牲品。

這是一個民族品牌的存亡時刻。

但格力電器管理層竟對此一無所知,直到證監會質詢才向珠海國資委打報告,但得不到任何回覆。

就在這一年前,珠海國資委對深圳水務集團被外資收購一案進行了考察。這項收購案因為優厚的價格和引入世界500強的靚麗政績被評為外資收購典範。

格力電器原本正在爭取試點“全流通股改”,向公眾減持國有股就可避免被外資收購,這也是廣東省的重點股改項目。但彼時的珠海主政者卻對“股改”猶豫不決,似乎堅持要賣掉格力。

不論朱江洪和格力電器人付出多少心血,在這個存亡關口他們沒有任何話語權,似乎只能等待命運的裁決。

但董小姐不認命。

她跑到廣東省政府找到省裏領導和省國資委,以“民族品牌”的大義陳述格力電器被賣的後果,廣東省調查組隨即進入珠海調查格力電器收購一案。

最終,力主引入外資的主政官員被調走,收購案流產。

2006年,珠海市政府在對各大機構投資者進行考察後,發現市場最關心的是以朱、董二人為核心的管理層留任問題。於是,朱江洪得以接掌格力集團,格力電器順利推進“全流通股改”,與各地的國企股改一起助推了06~07年奔騰的牛市。

朱江洪於2012年退休後,董明珠率領的格力電器與主管單位及母公司的關係依舊症結重重,才有了“學酒哥”的戲劇性退場。

如今擁有國際化與互聯網產業優勢的高瓴資本代替傳統國企格力集團成為第一大股東,格力電器無疑是努力而又幸運的。

在國企改制上,更幸運的還有惠州TCL的李東生。

2

TCL的貴人是當時由工業部空降到惠州任副市長、如今的天津市市委書記李鴻忠。

1996年,彩電成為TCL的第一利潤支柱,彩電行業競爭日趨白熱化,國企改制風起雲湧。

當時,對於惠州税收第一大户TCL的產權改革問題,李鴻忠等市領導想法很簡單:

企業發展第一位。

1997年,惠州市政府與TCL第二代掌門人李東生簽署了一項為期五年的放權經營協議,並約定根據企業增長率進行股權獎勵。但是李東生個人需要掏五十萬元保證金,這在當時意味着押上全部身家甚至父母房子去進行一場豪賭。

在那個激盪的年代,機會是最珍貴的,也是危險的——倘若業績太差,扣完保證金,那就要扣人!

在巨大的壓力和動力下,TCL上下幹勁十足,年年高速增長。幾年下來,政府所持國有股從100%下降到58%,國有資產卻增長了好幾倍,李東生隨之身價暴漲。

因此,TCL也被認為是國企改革中的典範。

但這種妥協的混合產權結構仍舊制約着已經躋身產業巨頭的TCL進一步發展,國企改制勢在必行。此時已晉升廣東省副省長的李鴻忠對TCL一如既往地支持,並給出了兩個忠告:

第一合法,第二不可逆轉。

當時,行業霸主春蘭空調管理層持股的流產讓李東生不得不另闢蹊徑,祕密啟動了一個改制方案“阿波羅計劃”——陸續引入南太、住友、東芝、飛利浦等戰略投資者,將TCL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

由於規範化、國際化的公司治理結構,TCL順利取得惠州市政府、監管層和投資人的信任,在香港和內地連續上市四家TCL系公司,為後來制定企業上下的股票期權激勵制度打下良好基礎。

後來TCL能在國際化失敗後大踏步進軍面板行業,李東生冒險而又順利推進國企改制是一切的基礎。

從工業部到廣東省,李東生之所以能有貴人相助,改革開放後獨自摸索前行的上一代、也是第一代企業家們先行趟雷,功不可沒。

這其中,一定繞不開的就是最早涉足所有制改革的柳傳志。雖然在科研上聯想陷入“貿工技”之路的爭議,但在產權改革與企業激勵上,柳傳志無疑是先驅。

聯想成立前,中科院計算機所的科學家們只想潛心科研來彌補十年文革的遺憾,但科研體系改革的大趨勢將這羣書生直接推到了商業洪流之中自謀出路。

為了避免被縮編與私人承包的命運,中科院計算機所開始了創業自救,這就是聯想11人起家的故事。

在柳傳志第一次出現在IBM代理商招標會的1985年,中關村的代名詞還是“四通”。這一年四通的創業者們成立了“同仁基金會”來摸索股份制,以解決企業未來的發展問題。

然而接下來十年,即便在香港上市,由於政策阻礙、主管部門保守,產權模糊,四通曆經多次管理層分裂、出走,最終走向衰敗。

四通的悲劇歷歷在目,柳傳志不得不對於聯想的產權問題極為敏感。

計算機行業不是銀行、礦產,雖然潛力巨大,但市場瞬息萬變,是一個高風險、高競爭領域。倘若沒有靈活的決策與激勵機制,市場競爭力無從談起。柳傳志明白,只有擺脱體制束縛,推動員工持股計劃,在市場上拼殺的聯想才有足夠內驅力,存活、發展、壯大。

1994年,國有獨資“北京聯想”所控股的合資企業“香港聯想”完成上市創舉,著名經濟學家吳敬鏈就警告柳傳志:產權不明後患無窮。

1997年,經過不斷努力,柳傳志創造性地將北京聯想“整合”進了香港聯想完成第二次上市,保住了民營股權,終於闖過了將聯想從國有轉到民營的最具決定性關隘。

但直到2001年,柳傳志才為36名創業元老爭取到了合計18%的股份。此時,聯想已經足足走過了17個年頭。

3

2004年9月18日,四川綿陽。

一台越野車把橫穿馬路的摩托車撞翻,一死一傷。當122交通事故處理車趕到時,等候在此的司機主動宣稱他就是肇事者。四個月後,真正的肇事者突然被捅出,竟是當時的綿陽市委書記——黃學玖。

黃學玖因“頂包案”被免,四川長虹國企改制也失去了僅有的支持者。

當TCL李東生的身價拔地而起時,一手帶出四川長虹這個彩電霸主的傳奇人物倪潤峯也看在眼裏。

在這個內陸省份,作為當時的彩電行業老大,長虹這樣的軍工企業要改革,必然面臨着比北京、廣東更強大的阻力。多年來倪潤峯一直試圖推進MBO(管理層收購),但整個四川省幾乎只有那位從長虹走出的市委書記黃學玖公開直言:

“長虹的國有股佔企業總股本的53.6%,這種格局不利於長虹的發展。”

2003年,長虹捲入一場40億人民幣的詐騙案,決策明顯失誤的倪潤峯黯然退休。郎鹹平趁機發文炮轟倪潤峯刻意造成長虹虧損假象、套取資金,意圖侵吞國有資產。

這位來自中國台灣的香港中文大學教授以“國退民進”為主題,屢屢炮轟某些國企經營者侵吞國有資產而走紅內地,海爾張瑞敏、TCL李東生都先後被點名。作為一時的熱點,如仲大軍那樣所謂的經濟學家與評論家也紛紛開炮,格力的朱江洪就是另一個典型靶標。

此後,郎鹹平又在復旦大學發表名為《格林柯爾:在“國退民進”的盛宴中狂歡》的演講,由此引爆一場關於國企產權改革的大討論,還引起了有關部門注意。

最終,討論以格林柯爾創始人顧雛軍被捕、家電業大洗牌而告終。郎鹹平則一戰成名,從此成為互聯網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

那些年“國退民進”口水仗打得全國滿天飛的大背景下是長虹改制的艱難。

倪潤峯黯然離開後,長虹在等離子項目的重大戰略性問題上出現誤判,繼任董事長還被實名舉報。長虹的國企改制也陷入長期停滯,市場競爭能力不足,彩電巨頭從此衰落。

2018年12月,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倪潤峯被評選為企業“軍轉民”實踐的創新者。回想起改制的往事和今日不復以往的長虹,老人想必感慨萬千。

4

2013年,另一位老人帶着莫大的遺憾永別了佛山三水這片承載他榮耀、帶給他屈辱的故土。

在健力寶創始人李經緯的追悼會上,李寧集團董事長、前著名運動員李寧弔唁恩師,悲從中來、淚流滿面。

1989年,在漢城奧運遭遇重大失誤的李寧決定退役。人生從巔峯直墜黑暗的時刻,李經緯為他舉辦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退役典禮,還幫助他創立運動服裝品牌“李寧”。

儘管當時健力寶財力雄厚,李經緯還是選擇陪李寧一起到處找資金,並強調不要全部使用健力寶的錢。

就是這個建議,劃分了師徒兩人此後不同的命運。

1984年,從三水區體委被排擠到啤酒廠的李經緯用天才般的營銷思維開創了健力寶這個國產第一飲料品牌。

當年三水是個窮地方,健力寶長年貢獻近半的財政收入,李經緯的耿直也隨着他越來越高的威望,變成了某些人眼裏的目中無人。

健力寶順風順水那些年,雙方關係還算融洽,然而90年代末飲料行業風起雲湧,健力寶逆勢下滑、李經緯多次投資受挫,三水區政府便加強了對健力寶財務的掌控,對新產品、新的招商引資項目等等都要一一過問、處處掣肘。

李經緯希望把健力寶打造成走向世界的百億企業,而三水區政府則堅持肥水不流外人田,規定一半以上的員工必須來自本地,導致了錯綜複雜的裙帶關係。

不肯服軟的李經緯決心把健力寶遷出三水。於是,順應90年代末國企改制的風潮,他一邊準備香港上市,一邊把總部遷往廣州。

雙方矛盾徹底激化。健力寶上市這件重大事件因為小小的香港暫住證問題被三水區政府斷然否決。

後來就進入了李經緯最痛苦的日子,三水區政府視他為眼中釘,健力寶也陷在內耗之中。

終於,隨着健力寶盈利下滑,三水區決定賣掉變現。先是準備低價賣給新加坡外資,結果被李經緯發動員工抵制,後又趁李籌措資金之際,着急忙慌地輕信時年28歲、搞氣功、藏密起家的張海。

從神祕的氣功大師到更加神祕的資本掮客,這是那個年代見怪不怪的現象。

總之,三水區就是不願賣給出價更高的李經緯。

幾番來回,健力寶這個品牌被折騰殆盡。李經緯只能眼看自己的心血被糟踐在一個後來因職務侵佔與挪用資金鋃鐺入獄的大騙子手中。

▲健力寶出售簽字儀式上,李經緯舉目望天

成為了中國經濟改革史上最悲情的一幕

然而悲劇還未結束。

健力寶出售簽字儀式九天後,李經緯突發腦溢血,後在病牀上被罷免人大代表,同時還因為“涉嫌300多萬保險的貪污犯罪”被捕,後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

2013年4月22日,還在服刑期的李經緯在醫院含恨而終,享年74歲。

如今,李寧每年路過三水,都會給恩師李經緯上墳。當初,正是在李經緯的建議和幫助下,李寧及時還清了健力寶的1600萬投資,早早排掉了產權的地雷。

健力寶和李寧,兩個領域的國產第一品牌,一個隨着李經緯的命運沉淪,而另一個則在他的託舉之下延續、成長起來。

5

近年來,經歷“小三門”的網紅教授郎鹹平越來越尷尬。

他當年點名的張瑞敏、李東生、倪潤峯在2018年底都被評為了改革開放40週年百大人物。2019年4月10日,顧雛軍一案也被最高法再審宣判兩罪取消、一罪減半。或許最終結果並沒有完全如顧雛軍爭取的那樣無罪,但對於時代來説,重審本身的意義更加深遠。

時過境遷,當年呼風喚雨的郎教授今日之尷尬,折射出了中國經濟已經脱離了國有、私有的意識形態桎梏,政企關係逐步走出國家個人零和博弈的困局。

1956年1月,榮毅仁向親臨視察的毛澤東表態,六天內一定完成全上海公私合營。建國前的企業家們與公家擁抱後,遍佈全國的中小地方公私合營企業,成為了經歷戰亂的舊中國從一窮二白的農業國快速轉向部門齊全的工業國的基石之一。

1985年的春晚,馬季的《宇宙牌香煙》火遍全中國,宣告商品經濟時代的正式到來。在一間間陳舊、怠工、堆滿廢紙的國企車間、廠房和辦公室裏,誕生了中國新一代企業家。最終,在瞬息萬變的激烈廝殺中,他們又要走到一個與體制揮別的十字路口。

柳傳志曾説:“到河岸是我們的目標,這是人人看清的事情。難的是如何搭橋,如何造船,或者學會游泳。在根本不會游泳的情況下奮不顧身地跳入水中,除了泛起一陣泡沫和帶來滑稽的悲壯以外,什麼結果也沒有。

他沒説的是,在河的那一邊,國家也在一點點地摸着石頭過河。

改革絕不僅僅是來自高層的幾份文件、幾句口號,以身家性命趟過暗流與浪潮的,還有那些從車間、廠房裏走出來的國企經營者們。

從“放權讓利”到股份制改革產權,從行政審批管制到資本投資,從計劃經濟大包大攬到逐步退出競爭性行業,從“兩步利改税”到《完善產權保護意見》,在白熱化的市場競爭與保守的產經政策之間走鋼絲,是那一代企業家們必然要面臨的共同宿命與歷史考驗。

與政策、資源壟斷型行業的國企不同,在變幻莫測的市場拼殺的格力、TCL、健力寶們,需要盡一切可能調動員工創造力與積極性,靈活調整經營戰略,稍微遲緩或者一個失誤就可能被對手超越、被市場遺忘。

因此,企業經營者們不得不承受來自行政與市場兩線作戰的壓力,失敗則連同企業一起沉淪,即便贏得了商戰勝利卻發現自己反而陷入了產權爭議的旋渦。

三十年來,多少商業傳奇塑造着這個時代,多少風雲人物推動着改革的車輪。

長虹肩負三線內陸的財政重擔和軍工血統的責任,但倪潤峯在當時沒有人脈資源、沒有貴人相助,更沒有自上而下的政策關懷。活力衰退,經歷兩次重大失誤之後的長虹再難爬起,曾經的第一藍籌股如今不及巔峯時的五分之一。

格力打贏了一場場關乎經營權與產權的戰爭,“公家”最終理解放行,才造就了董小姐今日屹立於市場和體制間的霸氣,否則可能也只有如李經緯的健力寶、劉炳銀的新飛冰箱一樣,在地方官員干預下草率賣身,淪為中國經濟史上絢麗而悲壯的浪花。

如今,格力集團退而讓賢,為政企控制權之爭徹底劃上句號,而多年來專注於互聯網產業,具有國際化資源的高瓴資本也能幫助格力電器克服當前多元化轉型的重重障礙,徹底打開全球化佈局的大門。

從珠海市國資委角度來看,格力股權轉讓這種歷史性決策預示着這一輪國企混改進入了國資從高度競爭性行業撤出、讓利於社會、集中力量於核心產業的全新階段,成為又一波助推A股的大利好。

這已不單單是格力電器一家之命運,更是國有體制改革和國民經濟的未來前途。

可惜,對於長眠於青山間、與松柏相伴多年的李經緯而言,這一切來得太遲了。

參考資料:

1、“父子”鬥法[J].中國經濟週刊,2004,22-25.

2、孟路.格力故事[N].中國青年報,2013-11-19.007.

3、格力到底賣給誰?[J].中國企業家,2005,62-65.

4、四川綿陽市委書記黃學玖免職,長虹作澄清聲明《新京報》2005年1月7日

5、黃麗陸.TCL企圖——“長跑選手”李東生運籌“阿波羅”[J].中國企業家,2002,26-38.

6、何伊凡.李經緯的遺產[J].中國企業家,2013,No.430,7.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