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任倩
來源:投資界PEdaily
歷時6個多月,格力電器400億“股權之爭”最終花落高瓴資本。
投資界(微信ID:pedaily2012)10月28日晚間消息,格力集團函告格力電器,經評審委員會對參與公開徵集的兩家意向受讓方進行綜合評審,確定珠海明駿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為最終受讓方。珠海明駿背後的基金管理人則為珠海高瓴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懸而未決,這是難熬的六個月。“這次評選非常嚴格、密不透風,就像是在經歷一場考試,大家都在等待着結果。”一位接近交易的人士對投資界透露。
如今,謎底終於揭曉:高瓴資本入主格力電器,成為最後大贏家。這不僅是這家PE巨頭的勝利,更是締造了PE參與國企混改的里程碑事件。
25進2剩1:高瓴拿下,厚朴出局
格力電器史上最大規模的股權轉讓,始於半年前的一則公告。
今年3月末,格力電器稱收到控股股東格力集團通知,格力集團籌劃轉讓所持有的部分格力電器股權,可能涉及公司控制權變動。數日後,格力集團宣佈籌劃轉讓所持有的15%格力電器股權。業內估算,這筆股權轉讓價值近400億元人民幣。
自此,格力電器股權爭奪戰正式打響。
5月22日,25家機構進入珠海格力電器總部,參加股權轉讓項目意向投資者見面會。現場堪稱豪門盛宴,其中包括了博裕資本、高瓴資本、淡馬錫控股、厚朴投資、金石投資等PE巨頭,還有以百度領銜的產業資本。
9月2日晚,經過漫長的公開徵集,格力電器公佈了兩位潛在股權受讓者——珠海明駿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及格物厚德股權投資(珠海)合夥企業(有限合夥)與GENESIS FINANCIAL INVESTMENT COMPANY LIMITED (下稱“GFI公司”)組成的聯合體,進入“二選一”階段。
兩大意向受讓方背後分別是張磊領銜的高瓴資本、方風雷執掌的厚朴投資。當時曾有傳言稱,厚朴資本有可能聯手高瓴資本、格力電器管理層一起參與15%股權收購。直到今天,謠言不攻自破。
在這場2進1的“終極淘汰賽“中,厚朴投資的確有實力與高瓴一較高下。厚朴投資本身在智能製造、物流、芯片、新能源等領域佈局廣泛,對格力而言,這家機構擁有產業資源融合的強大吸引力,而其在國有資產資本運作方面也經驗頗豐。
只不過,高瓴資本似乎更勝一籌。在高瓴成立的十多年裏,已投資了一大批重新定義所屬行業的優秀公司——騰訊、京東、美團點評、愛奇藝、滴滴、百麗國際、百濟神州、藥明康德等,每一個投資案例都堪稱業界經典。
董明珠曾明確表示,“格力需要的是真心誠意願意幫助格力電器發展的企業”,“此次交易絕不接受野蠻人蔘與”。
作為格力電器“孃家”的珠海市國資委和格力集團對受讓方的要求遠遠不只是“有錢”,還得有能力為上市公司引進有效的技術、市場以及產業協同等戰略資源,甚至是推進珠海產業升級整合的資源。
在這一點上,張磊和高瓴資本自然當仁不讓。
為什麼是高瓴資本?
從成立至今,格力集團就一直是格力電器的控股股東。自2006年起,格力集團不斷降低對格力電器的持股比例,此番出讓15%股權後,高瓴資本成為第一大股東。格力電器由此進入高瓴時代,這是其誕生以來最大一次轉身。
對於格力電器而言,高瓴資本是“熟人”。格力電器2019半年報顯示,高瓴資本管理有限公司-HCM中國基金是格力電器的第八大股東,持股比例0.72%,僅次於董明珠0.74%。
為什麼是高瓴資本?未來格力電器將走向何方?張磊將如何處理與管理層之間關係?諸如這些,都是公眾所關注的。
高瓴資本於2005年創立,梳理其歷史投資,從最早的騰訊,到協助京東、撮合騰訊與京東合作,到近兩年的私有化並且數字化改造百麗國際,都證明了其在產業升級和產業整合方面的能力。
2005年,高瓴資本的第一筆投資瞄準中國,目標是市值不足20億美元的騰訊。當時張磊看中的是中國潛在的龐大互聯網用户羣體。14年後,騰訊市值超過4000億美元。
格力是在高瓴成立的第二年被發現的。彼時的家電市場正上演價格戰、技術戰,但在空調行業,一場行業整合風暴來襲。
根據媒體報道,2005年,格力家用空調銷量突破1000萬台,成為家用空調的“單打冠軍”。2006年,格力電器實現231.14億元的空調業務收入,超過美的、海爾,居三家空調企業之首。從那時起,高瓴投資格力,並持續重倉十餘年。
2008年,正值全球經濟危機,幾乎沒人願意投入資本打造消費品高端品類。張磊迅速捕捉到市場的空白,堅定投資藍月亮開發洗衣液產品,在虧損階段持續投資。3年後,藍月亮在高端洗衣液市場中打敗國際巨頭寶潔和聯合利華,成為中國洗衣液行業老大,張磊的判斷再次為市場所驗證。
高瓴投資京東之前,高瓴已經通過對零售電商行業的長期調查研究,明確了零售電商下一階段的發展模式。隨着高瓴資本投資入股京東後,還牽線搭橋,讓藍月亮高管與京東接洽,在品牌宣傳和銷售提升方面實現雙方共贏。
國內知名母嬰童品牌孩子王,也是在高瓴資本的助力下,實現轉型。2014年高瓴資本進入後,幫助孩子王重新梳理了戰略規劃和實施路徑。同時,在垂直電商為補貼廝殺時,將企業的核心資源全部投入到線下渠道基礎的夯實和全渠道平台的開發和迭代,為後來的O2O戰略快速實施奠定了基礎。
格力電器,下一個百麗?
一直以來,張磊的投資理念被圈內諸多人奉為圭臬。“找到最好的公司,做時間的朋友”,是對價值投資最好的詮釋之一。
百麗就是其中一個典型案例。近期,張磊在《清華金融評論》發表署名文章,系統介紹了他的投資思路,以百麗為樣本,或許可一窺高瓴參與格力混改及後續賦能路線圖。
張磊認為,數字化、智能化已經成為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但是,這一過程是要在各個產業、地區數字化程度參差不齊的前提下進行。因此,這場產業變革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加大投入,加強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建設,彌合不同產業、地區間的數字鴻溝。除了依靠政府政策引導和公共投入,也需要鼓勵包括PE投資在內社會資本的參與。
高瓴對時尚零售集團百麗全供應鏈的升級,正是基於這樣的方向。
百麗於2007年在中國香港掛牌上市。它不僅是全球最大的非運動鞋鞋類生產商之一,按銷量排名,也是世界最大的運動服零售商之一。但隨着近年來消費科技、電子商務等新興技術對傳統零售行業的衝擊,百麗遭遇了經營困難,最近幾年利潤開始下降。
可以説,百麗遇到的問題,在我國實體經濟的歷史發展中具有普遍性:最初依靠創業者敢想敢幹的企業家精神,構築了完整的生產、營銷、供應體系,積累了豐厚的用户基礎,建立了強大的品牌影響力。但是這樣系統化的、曾經包打天下的核心競爭力,在數字化時代卻越來越步履沉重。
實際上,豐厚的數據資源加上系統反應能力,是以百麗為代表的大型實體經濟企業重塑輝煌的最重要基礎。張磊認為,百麗依靠零售網絡,2萬多家直營店,特別是8萬多名一線零售員工,是最有希望在數字化時代打造C2M(Customer-to-Manufacturer,顧客對工廠)模式的企業。
2017年,高瓴在對百麗完成私有化後,成為其控股股東。在之後的兩年裏,高瓴並未親自“下場”運營,而是仍以原有管理層為主導,與百麗開啟企業數字化轉型。前不久港股上市的滔搏國際正是百麗轉型的實踐基地。
從高瓴資本操作百麗來看,格力電器未來想象空間巨大。格力,會成為下一個百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