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股市煎餅俠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
業績期臨近,妖孽都現了原形。
先是週一天風證券上市禁售期滿,面對鉅額的減持資金和已經高到外太空的估值,市場直接嚇得兩個跌停板。天風還沒跌完,昨天,長城證券又跟着跌停,好在撬板資金夠狠,終於給托起來了。
券商畢竟是優質金融資產,只要不把估值吹上天,還是拿的住的。但別的行業就沒那麼簡單清爽了。欠債拿火腿“肉償”的那隻股票終於在上週“面值退市”,多年的白馬股被二師兄給拱了,於心何安。
與這些相比,高管憑意念操控扇貝跑來跑去那家,就顯得雲淡風輕了,我們只當段子看。
但這還不算完。
港股最近新股行情大好,於是,新股大軍裏融入進了各種分子。沒多久,妖孽就來了。
今天在HK上新的“快餐帝國(1843.HK)”連上半場都沒走完就割韭菜,先從一塊兒漲到一塊八,然後從一塊八一個倒栽葱直接幹到六毛,跌去60%。吃相太難看,股民驚呼,“今天的快餐是韭菜宴”。
不過,最令我虎軀一震的,還是昨天大半夜發佈減持公告的金字火腿。
昨晚十點半,金字火腿(002515.SZ)連發兩份減持公告,公司實控人、一致行動人、部分董事、監事集體減持。實控人與一致行動人總共減持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5%,減持來源為上市前的原始股;而董事與監事減持總額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0.12%。
從減持數量和減持人的持股比例來看,減持的額度(25%)已經達到了上限。而減持公告一出,今天還沒開盤,深交所就一封“關注函”拍到了金字火腿腦門上。
深交所的話説得明白,十天前,你們説要去弄人造肉,拉了5個漲停,爽不爽?但到昨天,三季報一出,立馬變臉減持,是不是有點太着急了?之前説弄人造肉,是不是故意拉高股價出貨?
雖説吃的是人造肉,但也要注意吃相誒~
事實上,進入2019年以來,我們見到太多公司減持了。減持,説到底要分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人生在世往往會有不時之需,比如孩子上學、女兒出嫁、父母治病啥的,都是芸芸眾生,賣點股票江湖救急,這可以理解。
但第二種情況就不那麼美妙了。這種情況下,往往呈現一種“清倉式減持”的態勢,並且還會伴隨着其它許多操作,比如“引入戰投”啦、“股權質押”啦、“重大重組”啦,等等。總而言之一句話,公司我不要了,誰願意接盤,來者不拒。
那麼,金字火腿的此次減持,屬於哪種情況呢?
非常抱歉,是第二種。
1
“金字火腿”,真的是在做火腿嗎?
記得當年《舌尖》大熱,裏面有一集專門講了金華火腿的製作方法,一隻完整的豬腿、揉搓、上鹽、風乾、晾曬、控温控濕……,講的繪聲繪色,聽的垂涎欲滴。從此,“金華火腿”作為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的一個具象,便深深滴印入人們的腦海。
一種與“東阿阿膠”等字眼類似的存在,但比東阿阿膠好吃。
金字火腿的創始人施延軍先生,於1992年在金華建立“金華市火腿有限公司”,2008年更名為“金字火腿”,沿用至今。公司於2010年12月上市,施延軍一直是實際控制人。
做火腿,如果依據古法,是一項非常耗費時間精力的工作。即便引入了機械化生產,做火腿的利潤也並不豐厚。金字火腿自上市以來,毛利率一直維持在30%~40%之間的水平,雖然會受豬肉價格波動而影響,但總體上比較穩定,掙的是辛苦錢。
然而,在進入2017年之後,公司的業績彷彿放出來了一直“薛定諤貓”,呈現出極度不穩定的狀態,營收忽高忽低、淨利率時正時負。您一定免不了要問,這幾年,公司發生了什麼……
答案是:那幾年,金字火腿去做“大健康行業”了^^
在金字火腿2016年的一份舊公告中,我們發現了這樣的信息。金字火腿以4.3億元自有資金買入中鈺金控及其股東持有的“中鈺資本管理(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的43%的股權。
至於為什麼要投資這家“中鈺資本”呢?金字火腿的公告中也説得清楚,中鈺資本是做“大健康”行業的啊,我們做火腿、一向倡導健康飲食嘛,我們也是“大健康”行業。
公告裏面的説辭,看看就好。背後的真實原因,只要您回想一下2015/16那幾年“大健康”行業有多火就知道了。那時光看民間開美容院的富婆就已經數不勝數,全民如此,就更不要談上市公司層面的併購與吞吐了。
一句話:辛辛苦苦做火腿,不如“炒概念”來錢快。
那麼這家做“大健康”的“中鈺資本”又是何方神聖呢?
乍一看像是一家眾籌。註冊地在北京,未上市,股東卻遍佈全國,北京、上海、廣東、雲南、陝西、江西、重慶、石家莊、南京、瀋陽……年齡跨度,最老的是1962年的,最年輕的是85後。
且不管這家“中鈺資本”成色如何,金字火腿的注入,與之形成了一明一暗的格局。中鈺在資本市場上的一舉一動,其實已經是反映金字火腿的大股東們意念了。
在“大健康”行業噴薄欲出的那幾年,金字火腿乘上這股風,收入確實是大增不少,這直接反映到了2017和2018這兩年的營收數據上。例如2017年,金字火腿的利潤中,來自醫療服務與投資管理的比例佔到了51.4%,直接超過了老本行——火腿與肉製品(收入比例僅佔到38.4%)。
那兩年的財報中,金字火腿也絲毫不掩飾自己改行投身“大健康”行業的喜悦之情。金字火腿的“大健康”轉型戰略,看似已然風生水起。
2
金字火腿“大健康戰略”的真相
日中則昃。正當金字火腿的“大健康戰略”玩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危機已經在潛滋暗長了。
2017年11月,中鈺資本擬以2706萬美元收購紐交所上市公司NBY的37.14%的股權,成為該公司第一大股東。
這家NBY是一家致力於全球抗感染市場的臨牀期生物製藥公司,而國內A股市場並不支持創新藥的證券化,因此,致力於創新藥領域的中鈺資本董事長禹勃,把NBY作為全球創新藥佈局的一個重要棋子。
此前,一直令禹勃引以為傲的是,“中鈺團隊從創立到現在,投資的項目沒有一個是失敗的。中鈺的基金投資回報率在年化40%左右。”
不過,事情的發展並不盡如人意。
2018年3月,金字火腿發佈公告,中鈺資本終止對NBY的收購計劃,原因是未完成境外直接投資的核準備案手續。這背後,有沒有中國對民營企業海外投資收緊的影響,我們無從知曉。
同年4月,金字火腿停牌籌劃重大資產重組,擬以10.56億元收購晨牌藥業81.23%的股份,再次佈局醫療領域。
一個月後,金字火腿以“交易各方尚未就本次交易的估值調整等相關具體條款達成一致意見”為由,宣佈終止此次重大資產重組。
2018年5月26日,金字火腿公告,擬以自有資金受讓上海瑞一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瑞一科技”)75.905%的股權,交易金額為1.84億元。
瑞一科技2016年掛牌新三板,是一家服務於創新藥研發的合成技術平台。
交易的對方(即賣方)鄞州鈺瑞和鄞州鈺祥的執行事務合夥人,均為達孜縣中鈺健康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下稱“中鈺健康”),而中鈺健康系中鈺資本控制的企業。因而此次交易構成關聯交易。
好巧不巧,瑞一科技2017年底帳面淨資產6063.56萬元,交易對價暫定以資產評估機構出具的瑞一科技100%股權評估值為基準,不高於2.42億元,增值率約299.1%。
在金字火腿發佈收購瑞一科技之後五天(5月31日),深交所便發現了問題。一封問詢函懟過來,要求金字火腿説明在公司已經控制瑞一科技的情況下,此次受讓股份的具體原因、必要性及合理性。
6月5日,金字火腿再次收到浙江證監局問詢函,要求説明收購瑞一科技股權增值約299.1%的合理性,以及瑞一科技業績承諾的合理性及可能性。
8月17日,瑞一科技發佈公告,與股東中鈺資本以及金字火腿的收購事項終止。
在金字火腿這一系列或成功或失敗的收購交易的背後,我們隱約發現許多“關聯交易”、“利益輸送”的影子。
這固然是全球經濟放緩的大背景之下,貨幣環境收緊以及優質項目日漸稀少的結果。但也從另一層面折射出了那幾年民營上市公司打着“戰略轉型”、“科學創新”為旗號,通過一系列資本市場運作而為大股東牟利的冰山一角。
3
大股東的“變賣家當”之路
一系列的收購失敗,使得金字火腿被迫放棄“大健康”戰略。2018年11月15日,金字火腿停牌,再度進行“重大資產重組計劃”。
此次重組,金字火腿開始“割肉”——把“中鈺資本”賣了。
為什麼是“割肉”?因為到這個時候,金字火腿不得不把“中鈺資本”這個用着極為順手的“白手套”割掉;然而為什麼要“加引號”?那是因為從2016年收購“中鈺”到此次賣出,金字火腿並沒有虧錢,並且買家不是別人,真是“中鈺”之前的股東們。
不知這裏,您是否跟我一樣,嗅出了“關聯交易”的那種熟悉的味道呢?
在2018年11月初的時候,金字火腿發佈了一份重金聘請會計師事務所所做的關於中鈺資本的“估值報告”,40多頁的ppt,洋洋灑灑,最後得出結論,截至2018年7月31日中鈺資本的估值為8.34億元。而按照當時金字火腿持有的51%的股權來看,應該是4.2億不到的金額。
且不論這份估值報告可信度如何,在隨後的11月28日,金字火腿又發佈了公告,稱“重大重組”的方案已經確定,又是一份200多頁的鴻篇鉅製。但關鍵的信息就一句話,“雙方協商一致,本次交易的作價為7.3727億元”。
遠比實際估值要高。
對於金字火腿來講,當初4.3億買入,現在7.3億賣出去了,兩年時間,如果算算收益率的話,不到70%,相當可觀。
中鈺資本的這出鬧劇,算是演完了,並且也沒玩虧。那麼金字火腿剩下的,是不是就回歸老本行,繼續賣“肉”呢?
顯然不是。
事實上,在經歷了“大健康戰略”的這一系列“折騰”之後,金子火腿的創始人(實際控制人)施延軍和他的大股東們,連自己的老本行也不想要了。
在2019年4月30日,金字火腿發佈“權益變動”公告,其實際控制人將由創始人施延軍,變動為“恆健控股公司”,而後者的背後正是廣東省國資委。
不可否認,在中國的文化與飲食傳統裏面,逢年過年或者喜慶日子,臘肉、臘腸、火腿是不可或缺的元素。而做火腿與生產醬油等業務類似,屬於食品消費,是穩定性較高的行業。
這也許正是廣東省國資委看上這一塊業務的原因。
目前而言,轉讓還沒有進行完,公司的最大股東仍然是施延軍。但是根據最新的質押數據,施延軍及其一致行動人所持有的公司股份比例的86%,都已經質押出去了,為此,深交所還在關注函中特別點明。
主營業務轉讓,股權高度質押,借熱點炒高減持,種種跡象都指向,大股東們很急於套現。其原因我們無法揣度,就如同大股東們自身的財務狀況我們無從知曉,但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
經歷了這幾年的折騰,金字火腿的股東和高管們,再也不甘於回去,安安心心地做火腿業務了。
4
結語
回到股價。
在金字火腿“積極擁抱”大健康業務的那幾年,雖然翻雲覆雨玩得High,但是我們看到,它的股價是一路撲街的,可見市場的眼睛雪亮,投資者並不買賬。
不過最近這幾天(從10月10日開始),“造肉”的消息確實令市場驚豔非小,畢竟美股那邊的“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 的逆天走勢,大家都看在眼裏。現在,中國這邊也出人造肉了,而且是“老字號”金華火腿,自然少不了興奮和關注。而豬肉價格如此之高,更是打開了人們對人造肉的遐想空間。
的確,從10月10號開始,金字火腿的成家量明顯放大。然而這一切,在今天都宣告結束了。
現在,連大股東都開始減持,那麼説明金字火腿此前聲稱做“人造肉”,與當年做“大健康”一樣,全是炒作。至於淘寶京東旗艦店上賣的那些,我只能説,素雞素鵝素鴨啥的,我也會做。
至此,整個故事已經清晰了。金字火腿,就是一個拋棄主營業務而去炒作各種“新概念”,不斷地“割韭菜”,最後被市場拋棄的股市。這一路,大股東應該是挺high的,但股民呢?
然而神奇的是,這樣割韭菜的玩法,今天竟然沒有跌停,而且成交量放大。那些瘋狂接盤“買買買”以為是抄底機會的人們啊,你們在想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