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董明珠背叛董明珠
格隆匯 10-17 18:31

作者:一剪沒

來源:華商韜略

格力的發展史上有兩個董明珠。

2014年之前是目標清晰、路線堅定,咬定主業做精工的董明珠。2014年之後是拋棄專業化、狂野跨界,左衝右突迷人眼的董明珠。

董明珠背叛了董明珠。

1

“我們做出了一個三高人羣電飯煲。在座有血糖高的人,你就打開我的微信到我的微店買三高人羣的飯煲……”

8月28日,在中國質量協會40週年紀念大會上,董明珠現場推銷起格力“三高”電飯煲。

人吃的五穀雜糧主要成分是澱粉和糖類,攝入後會引起血糖濃度快速上升,對血糖高的人造成極大負擔。高血糖人羣如何吃飯是個大問題。

央視前不久剛做過試驗,市面上打着“降糖電飯煲”“脱糖電飯煲”旗號的產品對降低血糖的作用微乎其微。

而在董明珠的個人微店和格力商城上,一款標價1099元的電飯煲打出了“糙米發芽飯,適合三高人羣食用”的招牌,董明珠藉此次質量大會公開為其宣傳:

三高電飯煲,“保證你敞開吃,血糖不升高!”

此言一出,學界愕然。中國有1.14億人受糖尿病之困,為了控制血糖,多被醫生叮囑少吃主食、少吃含澱粉食物。

“這樣宣傳會害死糖尿病人的。”

醫學教授、營養學界專家先後闢謠:無論改換糙米原料還是變化蒸煮技術,品牌宣稱的“降糖”效果在專業領域都備受質疑,“絕對不能敞開吃”是共識。[1]

業內認為董明珠誇大產品效用,中消協亦質疑其涉嫌“虛假宣傳”。

“敞開吃,血糖不升高?還‘我保證?保證你個大頭。”

反偽科學代表人物司馬南針對“三高”電飯煲在微博開火:驚異於女企業家黑科技逼退權健、打敗鴻茅,滅掉傳銷、不叼莆田系……十全大補的味道全出來啦。

“如此虛假宣傳,竟敢P圖著名企業家?企業家形象不容玷污!”

2

造飯煲,造手機,造汽車,造芯片,打官司,上熱搜,懟人,打賭……

這兩年,空調老大格力越來越少談及空調,企業家董明珠比網紅更頻繁地上頭條。

格力與董明珠,中國最有含金量的製造企業和企業家之一,代表中國製造科技的一面招牌。

“無論做什麼事,只要你認為是對的,你就堅持下去,無論別人怎麼看。”

憑藉這份執拗和孤膽,董明珠曾拒絕了八千萬年薪,以秋菊打官司的勇氣阻攔珠海把格力賣給外企;以精工品質和高端製造讓格力在10年之間突破千億營收,闖入世界500強。

“我們就是要做空調業的老大,別無他求。”

掌舵格力的前十年,董明珠不止一次拒絕過涉足主業之外的機會,IT、房地產、互聯網,一波波誘惑襲來,一輪輪泡沫破裂,一批批熱衷跟風的傳統企業垮掉——“不熟悉的領域,你不能掌控它,你進去不是盲目的嗎?”

當年格力能一步步取代春蘭、甩開美的坐穩空調老大,董明珠的專注和堅定功不可沒。

2003年,格力電器母公司格力集團想搞多元化,製造銷售小家電等產品。時任格力電器總經理的董明珠通過二十多家媒體發聲:格力電器只生產空調,格力小家電之流純屬侵權!

為捍衞主業品牌,那時的董明珠敢拿母公司不當領導。

後來,珠海國資委和格力集團有意發展地產,董明珠直接撂話:格力電器永遠不涉足房地產。

“房地產賺得太快了,賺得太多了,賺到最後你不想幹吃虧的事了。”

2011年前後,家電業在極盛之後遭遇瓶頸期,美的發力房地產,海爾大力搞金融,格力是當時唯一一家堅守專一化的大型家電企業,董明珠支持每年投入數十億用於技術研發,在這場升級戰中踏實高端空調之王地位。

▲董明珠早年與研發人員一起(左)

以及寫着“紮實求穩”的格力生產線

業內最先進的變頻技術,全球最大空調研發中心,國內首家依靠單一空調品類實現千億銷售的家電企業,連續多年霸佔世界銷量第一……成長期的格力遇到上升期的董明珠,何其幸。

照此勢頭下去,董明珠原本真正有機會把格力從中國產品變成中國品牌,打響全球。

當時的格力名義上以近1/4的全球市佔率傲視同行,但本土市場仍佔大頭,在海外家用空調、中央空調市場,大金、三菱等日系品牌依然強勢,格力全球品牌力不足,上升潛力巨大。

讓世界愛上中國造,格力尚未完全做到。尤其在中央空調等技術領域,格力、美的與老牌日系家電仍有硬戰。

然而,就在主業還有空間、自己也擅長的情況下,格力突然開始分兵多元化。

從2014年空調市場遇冷開始,曾經路線清晰、目標堅定的董明珠一改“別無他求”的製造業意志,開啟一場接一場眼花繚亂、甚至和主業沒有強關聯的新業務。

登頂千億不久的格力開始脱“專”入“多”,發散靈力。

3

2015年,國內手機市場爆發,誕生五年的小米火箭般躥至全國第一。董明珠宣佈格力要做手機,“分分鐘滅掉小米”。

不久後第一代格力手機面世,系統版本、處理器、攝像頭和手機跑分都與當時市場前端水平形成差距,如此一款基本屬於中低端配置的手機標價1600元,董明珠堅持把個人照片和簽名設成了系統內置的開機動畫。

▲第一代格力手機開機畫面和軟件跑分

“辣眼”、“嚇人”,市場吐槽不斷。有人問能不能換掉開機照片,董明珠迴應,開機畫面放她的照片是為了表達對消費者的尊重。

“我沒有聽到人説這個手機開機畫面不好。”她表示,格力手機“供不應求,銷售5000萬部沒問題,未來賣1億部都不成問題。

手機業務剛開闢一年,2016年新能源汽車概念大火,董明珠接着宣佈造車。

在對方一番誇讚和搭訕後,董明珠瞭解並看上了人稱河北“六哥”、搞地產發家的魏銀倉手底下的銀隆新能源汽車。

她頻頻為銀隆站台,竭力推動格力收購銀隆。

一家家電製造企業要以130億的代價收購一家新能源汽車公司,後者拿掉國家補貼連年虧損,“核心技術”買自一家長期虧損、從納斯達克退市的美國企業。[2]

史上第一次,格力股東們否決了董明珠定增募資收購銀隆的議案。

在一則流出的股東大會視頻裏,董明珠以進門沒有人鼓掌為由當場拍桌子發飆:你看看上市公司有幾個這樣給你們分紅的?我5年不給你們分紅你能怎麼樣我?給你們越多越得意,話越多。

“(銀隆是)埋在沙漠裏的金子……收購銀隆再造個千億企業沒有問題!”

全場尷尬靜默。

股東們沒能攔住董明珠對銀隆的迷之眷戀。

她掏出積蓄自己出資10億,拉上萬達、京東等4家單位共同對珠海銀隆增資30億元,此後又以個人名義連續增資數億股,終於如願坐上銀隆第二大股東之位。

入主銀隆之後,在2016年“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談及格力收購銀隆失敗,董明珠評價那些投反對票的格力股東們:

“鼠目寸光,只看眼前三分地。”

4

“我從來沒有失誤過,我永遠是對的。”

執掌格力的後半程,戰功卓著的董明珠由孤勇執着滑向過度自信。

2017年1月,定價3599元、董明珠眼裏“全球最好的手機,世界一流產品”的格力2代手機發布半年後,大量出現在二手交易平台上,以不到兩千元的價格被轉賣。

有賣家自稱是格力客户,曬出收貨單抱怨:“格力壓了很多手機給我們壓貨和抵賬。”有人自稱是格力員工,爆料“手機是公司年終實物獎,屬於強制購買,春節過後必須使用。”

從第1代手機爆冷到第2代內推,格力手機的慘淡銷售在業內心照不宣,有人披露“格力1代產量消化很明顯,就是壓給了客户”,“2代生產了30萬台,實際賣掉只有幾萬台。”[3]

▲網曝格力強制合作伙伴購買手機

董明珠始終不承認手機業務滑鐵盧。

“誰説我格力手機失敗了?”“現在我最擔心的就是供不應求。”

2019年初,格力第三代手機開售,搭載的處理器是三年前發佈的高通驍龍821,售價3600元;同期面世的小米新機搭載驍龍855,起售價不到三千。

格力商城官網顯示,格力3代手機開售之初僅賣掉16部。

董明珠不承認這個數字。從2015年至今,格力從未對外發布過手機業務數據,董明珠的銷量目標時而5000萬部時而1億部,在“小米不行、格力第一”、“輕鬆銷量千萬台”、“你用了就會買第二台第三台”的豪言壯語中,她心中的格力手機早已碾壓同行,對標全球:

“希望華為成為世界第一,我格力排第二。”

手機事業未竟,造車夢亦折戟。

在一段“牽手”站台、合體受訪的蜜月期後,董明珠與魏銀倉旋風般決裂。

董認為魏沒有工匠精神,魏認為董不懂造車。

“(銀隆)三年要做1000億元,做不出來我肯定幹掉他!”董明珠入股銀隆第二年,魏銀倉失去董事長之位。

▲入股銀隆後,董明珠與魏銀倉合體上央視

董明珠以經營不善為由,一面對銀隆管理層洗牌,安排“格力系”接管銀隆;另一面,她八個月內接連簽署11個新建產業園區,規劃總投資800多億,試圖以砸錢的方式扶銀隆上牆。

一直靠國家補貼續命的銀隆架不住董小姐的三把火。

2017年,珠海銀隆電動客車銷售目標定為3萬輛,實際訂單數僅為7000輛。伴隨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一再降低,銀隆的資金流動岌岌可危。

2017年底,銀隆資產總額約315.12億元,負債總額達到237.67億元。

新能源金窟變成了金窟窿。

2018年初,先是珠海思齊電動汽車設備公司因7600萬元欠款將珠海銀隆告上法庭;6月,銀隆河北、成都園區部分車間被曝停工停產;同月,銀隆IPO計劃宣告終止;7月,南京銀隆產業園被江蘇高級人民法院查封又解封……

2018年11月,銀隆一紙訴狀,以非法侵吞超10億公司財產為由,將原董事長魏銀倉、原總裁孫國華告上法庭。

一家公司的創始人被自己公司告上法庭,魏銀倉一邊避禍香港一邊與董明珠互撕。

這邊,格力系掌管的銀隆諷刺自己前任老闆是跳樑小醜,“綁架董小姐知名度,給她潑髒水”;那邊,魏老闆控訴董小姐為個人私利,用心惡毒、手段惡劣,傷害股東利益。

唾沫橫飛中,銀隆把魏銀倉早年捏造虛假項目騙取政府補貼的醜事捅出來了,魏銀倉把董明珠借自己10億入股銀隆的真假未辯的“內幕”抖出來了,媒體把格力電器與銀隆關聯交易曝出來了……

“埋在沙漠裏的金子”原來見不得光。

董明珠的造車夢滑向一場荒唐劇。從魏董聯手到反目成仇,有人評價銀隆鬧劇:一個騙子,一個瘋子,兩敗俱傷,滿地雞毛。

5

“除了空調做得好,格力做什麼都做不好。”一位格力經銷商如是評價。

從手機到智能設備,從汽車到集成電路芯片,這些年格力的多元化伴隨着各種追風式創業和任性跨界。

“不熟悉的領域,你不能掌控它,你進去不是盲目的嗎?投進去怎麼收回?”

董明珠曾經那份清醒篤定隨時間流逝而失效。

在中國白電市場,格力的硬核質量、鐵軍銷售、十年千億曾經塑造了中國智造的行業神話。但從2014年開啟“從一個專業生產空調的企業發展成一個多元化企業”戰略之後,董明珠的打法漸漸演變成追逐概念、製造話題、炮轟同行、營銷造勢。

做空調,格力是世界第一,美的是騙子、海爾在模仿、日日順沒希望、TCL也依然。“格力空調從家用到中央空調、家用中央、單體分體都可能不要電費,不買我的空調你不是有病?”

做汽車,中國汽車都有點粗製濫造,格力要進軍模具,中國的模具要重新認知自己。

做手機,格力手機品質第一,三年內滅掉小米,“雷軍沒資格賭10億”。

從央視新聞聯播後連續播放的十秒鐘董明珠出鏡廣告,到格力手機上霸屏的個人照;

從“馬雲不能有太多”“雷軍小米是小偷”“美的騙子沒誠信”,到以愛國主義和中國製造立場,寄望“全球70億人都用格力”……

這些年來董明珠説了很多話,懟了很多人,上了很多熱搜,她個人形象與格力的綁定越來越牢,她個人風評對格力的影響越來越大;

從堅持投入做手機、做智能設備,到孤注一擲造汽車、造模具,她個人的格局、商業判斷對格力命運的操盤越來越強。

今天的格力依舊不失偉大,卓越的創新意識和自主技術,平均每年643項專利獲得授權,年營收突破2000億,連續24年空調銷售第一。

但老大哥的慣性之下,格力的品牌商譽、行業統治力正伴隨董明珠的個人譭譽和業務失焦一同被透支。

四五年前,彼時格力電器睥睨四野,單一空調品類業務規模幾乎是其他所有本土上市空調廠商之和。

而今格力市佔率、營收額被對手步步咬緊,今年上半年報,格力與美的空調業務營收分別為793.25億和714.39億,差距從之前的百億級縮至不足80億。

就在格力追逐跨界這些年,曾經攤子鋪得很大的美的反而一直在做瘦身。

與董明珠同年接棒的方洪波,上任後接連砍掉工業電子等年銷五六個億的非主業板塊以及7000多個產品型號,幾乎將非家電業務全部退出和關閉。

深度聚焦主業,依靠產品領先、渠道進化和全球經營來推進轉型,而不是殺入不熟悉的領域跟別人搶生存空間。這條道路讓董明珠斥責“以之為對手會感覺悲哀”的美的穩步崛起,6年突破2000億集團年營收,電商和海外渠道均實現反攻。

據第三方機構觀研天下發布數據,2017年中國家電三巨頭的海外營收佔比,海爾為45.22%,美的44.38%,格力電器17.54%。海外毛利率方面,美的以超25%的利率大幅領先。

▲圖源:觀研天下整理

截至2019年上半年,格力空調業務佔總營收的比重為81.5%。經過五年的多元化努力,格力基本沒有擺脱“朱江洪時代”的業務格局,在家用空調大本營,格力全球市佔率從23.1%降至20.6%。

銷量規模上,格力依然是第一。但在電商、全球化營收佔比等新增長領域,它已見落後。為了再造一個千億格力,董明珠極度勤奮地探索着新座標,然而方向不對,越努力越失敗。

2017年,在空調市場下滑、格力手機失利、銀隆新能源汽車燒錢滾滾之際,格力老董事長、一手提拔起董明珠的朱江洪,曾在退休5年之後鮮見發聲:

如果自己沒有退休而繼續執掌格力,可能不會讓格力造手機、造汽車——新能源車是發展方向,但是怎麼搞、能否搞成是另外一回事。

“春蘭當年就是敗於盲目多元化。”朱江洪謹慎地提醒。

董明珠並不覺得有問題。

自從打上中國製造和民族工業代言人的烙印後,“董明珠精神”、“董明珠言論”彷彿變成政治正確,很多外界質疑油鹽不進。

“企業的成敗不取決於專業化還是多元化”,她沒有疑慮地表示,格力不忘初心,主動創新,走多元化道路,用“創造改變世界”,這是社會變化的需要。

2019年,兩屆任期已滿、超期服役的董明珠,在65歲上再次連任格力電器董事長之位。

新業務還在不斷上馬,格力手機還在迭代上架,“三高”電飯煲還在叫賣,銀隆的官司還沒打完……在一系列看起來左衝右突、讓人看不清章法的新航路開拓中,專注空調製造20多年的格力,在外人眼中漸漸背離專業、篤定與求精。

“格力和我分不開了。”“如果企業不能更好地運營,我絕對不會交班。”

董明珠,格力的救世主、角鬥士、奮戰三十年的捍衞人。這位曾在中國實體經濟最艱難時刻,以堅定意志和清晰目標創造格力製造業傳奇、樹立中國智造標杆的企業家,她將在這場冒險裏把自己和格力帶往何處去。

參考資料

[1]《三高”人羣敞開吃米飯?董明珠的電飯煲廣告驚呆網友,專家:或涉虛假宣傳!》21世紀經濟報道

[2]《珠海銀隆創始人侵佔資金,格力“被拖下水”進退維谷》投資者報 王琳

[3]《格力手機去哪兒了?網上賣家稱格力用手機抵賬》每日經濟新聞 王嘉琦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