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育兒補貼3600元,有用嗎?

傳了好久的育兒補貼終於官宣了:

202511日起,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生育的3週歲以下嬰幼兒發放補貼。

育兒補貼按年發放,現階段國家基礎標準爲每孩每年3600元,發放補貼至嬰幼兒年滿三歲。

每孩每年3600元,補貼至3週歲,也就是10800元。

這點錢有用麼?必然是有用的。

定向直接發錢,發給有需要的人,而不是老一套隔靴搔癢、讓中間人給截胡了……

無論如何,這都是好事。

但是,好事歸好事,是否能扭轉困局呢?

一個簡單的道理。

如果我有小孩,你給我發錢,無論發多少,我都很開心;但我並不會爲了這點錢,而去要個小孩。

給的不夠多,是原因之一。

更重要的,這不是給不給錢的問題。

01時代的陣痛

除了黑人和穆斯林羣體,人口衰退是全世界的總體趨勢。

不過分地區來看,儒家文化圈的降速明顯高於平均水平。

有人將之歸咎於房價、物價、996等等,但這些都只能算表面原因。

以中日韓三國中,目前人口狀況最健康的日本爲例。

不論是90年以前的黃金年代,還是進入所謂“失去的二十年”,乃至近幾年再度煥發活力……生育率一直在加速下滑。

而在此期間,只有一個趨勢是大體不變的:城市化加深。

在農業社會,合格勞動力的第一要求是要聽話,其次是身體健康。

有沒有知識,根本就不重要。

直到改革開放後,大量人口擺脫土地束縛、進入城市,中國社會才發生了亙古未有的變化,小農經濟開始瓦解。

中國的城鄉人口結構,從80年代開始明顯逆轉,出生率也是從80年代開始就一路下降。

當然,這其中有計劃SY的原因,但更重要的還是人口結構。

因爲現代社會,對勞動力的定義發生了變化。

農家的孩子相當於大牲口,五六歲就能幫家里幹活了,頂多十幾年就成爲壯勞力。

製造成本幾乎爲零,撫養成本不過就是粥里多加一碗水、桌上多擺一副碗筷。

即便在改開初期,大部分人的出路也就是去廠里擰螺絲、去工地搬磚,和過去在村里下地幹活區別並不大。

但現在,想在城市培養一個合格勞動力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4年,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4557元,同比增長4.7%;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9280元,同比增長6.1%

衆所周知,小孩可比大人費錢多了。即便保守一點,就按平均值算。

把一個小孩撫養到18歲,城鎮平均養育成本爲34557*18=622026元,農村平均養育成本爲19280*18=347040元。

這還沒算接下來每年的物價增長,以及孕期和大學學費的開支。而且只是平均水平,在一二線城市毫無疑問更高。

但即便你花了這麼多錢,也不能保證他能自立。

尤其是這幾年,就業市場越來越飽和,年輕人立足社會的門檻越來越高。

很顯然,就今時今日的環境而言,相當一部分人,並沒有能力將後代培養成合格的“勞動力”。

能顧好自己就不錯了。

這一事實,較年輕的羣體都能夠看透,也接受。

反而是“閱歷”更多的父母輩,依然將“不孝有三,無後爲大”奉爲聖經。

他們大多是60後、70後,世界觀、人生觀早在改開前就固定了,思維和行爲還是小農經濟家庭的方式。

因爲爺爺輩是這麼教他們的。

甚至許多聽話8090後也並不覺得這樣不妥,因爲父母是這麼教他們的。

這是歷史慣性,是小農時代到城市時代轉變的必經階段,相當大一部分人都屬於過着城市生活、思想上卻還是老一套。

所以,當代城市青年遇到的絕大多數問題,某種程度可以說是現代生產生活方式和小農經濟文化衝突的反映。

如果時間倒退回40年前,你去過最遠的地方是縣城,除了在家種地很難找到其他謀生方式,你是不會覺得你的父母難以理解的。

我們其實是新舊思想交替的一代人,所以才表現得非常撕裂。

既嚮往自由的生活,又無法割捨血緣、宗族關係的桎梏。

換句話說,我們是歷史的陣痛。

但歷史不會因爲誰而停止前進。

02未來的劇本

中國的人口主要集中在胡煥庸線以東,西北大部分地區並不適合人類居住。

而在適合居住的這片廣大地區,又呈現出一個特點:四大直轄市+四大一線城市+成都圈,人口加起來超過1.5億,佔全國人口10%以上。

隨着城市文明越來越成熟,大城市的虹吸效應必然越來越強。

這種趨勢,將描繪出怎樣的未來?

還是以日本爲例。

據日本總務省的數據,2023年日本人口爲1.20296億人,比2023年減少89.8萬人。

不僅是連續第18年負增長,且“負”得越來越快。

相比之下,2023年減少的人口,只有59.5萬人。

但這只是總體情況。

日本總人口是在減少,但核心都市圈的人口,卻在不斷增長。

比如東京都,一年增長了7萬多人,連續29年爲正。

與之相對的,絕大多數非核心區域的城市、鄉鎮,人口老齡化極其嚴重、年輕人不斷流失、經濟發展喪失活力,荒涼程度遠超平均水平。

比如北海道,一年內減少了4萬人。

時至今日,東京都的居民接近1400萬人,整個東京圈的人口超過3700萬,佔全國人口的30%

僅次於東京圈的京阪神都市圈,人口超過1900萬;名古屋都市圈,人口超過900萬。

日本一半的人口,都擠在這三個小點里。

不僅是數量上,大都市的老齡化程度也比鄉鎮更低。

看下圖,從90年代開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失去的二十年”中,東京都無論是青少年、還是就業人口佔全國的比重,都越來越高。

顯然,即便進入低慾望社會進入,生存壓力變大,大城市依然是比鄉鎮更好的選擇。

但繁華與冷清,是同時存在的。

在三大都市圈之外,尤其是地方小鎮和農村地區,儘管遠離了都市的勞碌,風景怡人、看似非常適合居住。

但若真的定居在那里,你很難忍受荒涼。

日語中有個詞叫シャッター通り,意思是曾經繁華的商業街開始凋敝,逐漸關門。

沒有商業,就意味着沒有就業。

按照日本各地政府公佈的最低時薪標準,人口集中地區的收入水平明顯更高。

而在鄉鎮,不僅更難找到工作,收入也低。

更難頂的是,隨着城市的基礎設施跟着癱瘓,支出可能反而更高。

如此一來,必然逼着年輕人加速逃離,往城市集中。

這完全是不可逆的。

以日本第一座破產的城市夕張市爲例10所中學、20所小學,最後都只剩下唯一一個,甚至連公共廁所都無法避免裁減

如此的結果是什麼呢?所有的公共服務費用上漲。

當地居民收入普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水電費卻是東京的2倍,還額外增加垃圾處理稅和溫泉稅……

是你,願意在這長期生活嗎?

2022年底,夕張市常住人口6830人,男女各半,平均年齡65歲,老齡化率超過50%,生育率無限接近於0

這里,年齡在80歲以上的市民,比40歲以下的還要多。

每一個嬰兒出生,對應着12個老人去世。

在鄉下,雜草叢生的大街兩邊到處是廢棄的空房,早些年興建的設施,也早就破敗不堪。

偶爾見到行人出沒,也都是銀髮的老人。

無論如何,文明的發展、人羣的自發選擇是無法阻止的。

中國會走日本的老路嗎?

就目前來看,趨勢上是類似的。

根據《中國農村教育發展報告20202022》:相比2012年,2022年全國留守兒童減少了1071.87萬人,降幅高達47.2%

這組數據,說明瞭兩個既定事實。

第一,農村的老齡化程度遠比城市高。

年輕人走了是一方面,更因爲在外討生活的父母,越來越不願意把小孩扔在老家給爺爺奶奶照顧。

結果是,不要說未來,即便是近幾年,農村的空心化就已經非常嚴重。

第二,越來越多小孩從小就在城市長大,基本沒有被小農經濟那一套“薰陶”過。

他們纔是真正純粹的城市人口,是城市文明真正的“土著”。

我們這一代的小鎮做題家,不過是半道拐進來的而已。

對完全城市化的新一代人而言,他們既沒有受到小農思想的束縛,也明白生兒育女的巨大成本,請問他們生育的目的在哪?

毫無疑問,下一代人的生育意願,必定比我們這代人更低。

這不是光靠補貼就能解決的問題,即便經濟再度迴歸高速發展期,也無法扭轉。

因爲這是現代城市文明發展的必然階段。

03尾聲

按照上文所說,人口問題是否完全無解?

當然也不是。

最有效的辦法是引入移民。

“黑化”最明顯的法國爲例,人口6000萬,卻有了520萬阿拉伯人、500萬黑人公民,且三分之一的國民都是混血兒,巴黎新生兒中70%爲黑人嬰兒。

移民強大的生育力直接把重度老齡化的法國出生率,拉到了歐洲第一。

這種事情,在我們這有可能發生嗎?

……

據國家移民管理局2021年的數據,當年嫁入中國的外籍女性人數top30國家中,近一半都來自“黑”非洲,人數超過3萬,黑人新娘總數超過5萬。

而來中國的黑人中,男性遠比女性多。

保守點,就算兩倍,那麼國內的這類家庭至少有15萬戶。

按照平均1.18的生育率算,這些家庭至少有18萬混血兒;若按照黑人3.0的生育率算,未來幾年至少將新增45萬混血兒。

如果這種趨勢繼續下去,黑人混血兒很快就將達到一個恐怖的數量。

但是,這大概率是不可能的。

爲什麼日韓的生育率,崩得遠比歐美快?

城市化過快是原因之一。

更重要的,是即便日韓的人口問題如此嚴重,也依然在堅持嚴格控制移民,尤其是黑人和穆斯林移民。

以日本爲例,90年代也曾有大量非法居住黑人,平均每年有三萬名後代出生。

爲此,日本與莫桑比克簽訂投資條件時,明確聲明一個附加條件:接納日本的50萬黑人,承諾給每人1000美元的安家費。

條例實施後,就開始了浩浩蕩蕩的遣返行動

如此種種,主要還是第一部分說到的歷史慣性,儒家文化圈普遍對血緣、宗族關係的認同。

這可以說是一種執念。

……

我們現在的很多現象,可以說都是在復刻當年日本的劇本。

既然日韓沒有這麼做,我們大概率也不會靠移民解決問題。

有人可能會質問:你怎麼總拿日本舉例?

首先得正視事實、直面問題,纔有解決的可能性;不能總是進行碰瓷式的發展定位

說實話,能走日本老路其實不算太壞的劇本,試看日本的現狀難道很差嗎?

我們真正應該擔心的,應該是走不上日本老路怎麼辦?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