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開盤,恆生指數跌近1%,恆生科技指數跌1.5%,科技股繼續走低,蔚來跌超4%,快手跌超3%,小米、京東跌近3%,百度、騰訊控股跌約2%。
近兩年在港股持續弱勢的情況下,持有股票的投資者可考慮使用期權進行對衝。適合當下市場狀況的期權策略叫Covered call,這種策略巴菲特和段永平都非常喜歡用,做法很簡單,在持有正股的時候賣空相應的看漲期權(call),也就是long stock + short call。
如果投資者覺得持倉股票股價最近可能要回調了,但是又長期看好持倉股票,不想賣出手上的股票,這時候就可以在持有正股的時候賣空相應的看漲期權,也就是構建Covered call策略。
Covered call策略有兩個主要的優點:
1、Covered call可以成爲減倉的手段
例如,阿裏巴巴股價現在110美元,你覺得已經高了。你可以賣出行權價爲110美元或者109美元的期權,當買方行權,不僅達到了減倉的目的,還賺取了額外的權利金。
2、Covered call當成資產生息的手段
如果你預計股票要回調或者盤整較長時間,你可以賣空行權價高於現價的看漲期權。這時候買方不能行權,你所持有的股票數量不會減少,賣空期權所獲得的權利金可以看成對應資產所產生的現金流。
還是用剛纔阿裏巴巴的例子,如果賣空了1張行權價爲112美元的看漲期權,獲得213美元,對應的資產體量是11,200美元(100×112美元)。要記住,這張期權的到期日是8月13日,就是說你用11,200美元,在11天中賺了213美元。
Covered call策略很簡單,有些同學認爲它幾乎是無風險的,其實他也是存在一定風險的。
這裏總結一下covered call存在的風險如下:
因爲設立covered call這個策略,需要擁有等量的目標股票。那麼在持有股票的過程中,可能股票的價格會下跌。
如果股價下跌了,雖然我們賺取了期權的權利金。但是股價下跌可能會導致權利金收益減小,甚至股價下跌超過了權利金所得,導致虧損。
所以在選擇目標股票的時候,要儘量選擇股價波動較小,很少暴漲或暴跌的股票。
一般處在箱體震盪區間的股票比較合適,但是一旦突破了箱體震盪的股票就不合適。
另外,在財報發佈前的一小段時間,也不適合使用這個策略。
因爲很多股票在財報發佈之後,可能會暴漲或暴跌。
在設立covered call倉位的同時,股價上漲能獲取到的最大利潤就被鎖定住了。
一旦股票受利好消息刺激,快速上漲,遠遠超過了call所標定的行權價格。
那我們雖然能賺到一部分權利金以及股票上漲的一部分收益。但是更多的收益無法獲取到了。
這種風險就是存在收益減少的風險。
比如,當前facebook的股價是150美元,賣出了一張一個月後到期,行權價160美元的看漲期權,權利金是300美元。但是facebook的股價快速上漲,達到了180美元。
如果我們沒有使用covered call策略,漲到180美元,每一百股股票,我們能賺取3000美元。但是因爲使用了covered call 策略,每一百股股票,我們只能賺取1300美元(股價上漲收益+權利金)。相當於每一百股股票少賺取了1700美元。
這就是收益減少的風險。
雖然賺到錢了,但是不少人可能會因爲少賺,而感到懊惱。
Covered call策略一旦設立,就要做好股票可能被對方行權收走的心理準備。
如果到期的時候,股價在看漲期權行權價以下,那麼不用擔心,沒有人會行權。
但是,如果股價在行權價以上,那麼股票隨時都有可能被對方行權買走。
如果持有的股票是自己特別喜歡的股票,此時就可能會失去股票。
當然,如果不想失去股票,也可以選擇把call買回來平倉。
還可以在對方行權買走自己的股票之後,立刻從市場上買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