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創新藥產業邁入研發成果加速轉化、商業價值持續兌現的關鍵週期。剛剛落幕的2025年中報披露季,多家創新藥企業交出上半年亮眼成績單。恆瑞醫藥上半年創新藥收入首次突破六成,高達95.61億元;百濟神州、信達生物等也保持高增。截至目前,已有9家創新藥企邁入千億市值俱樂部。
然而,隨着創新藥研發成果加速轉化爲臨牀和市場應用,支付端的可持續性與高效性已成爲行業實現價值兌現的核心環節。創新藥的高研發成本決定了其市場價格往往不菲,如何讓這些救命藥既能覆蓋更多患者,又能確保藥企獲得合理回報,同時保障支付方的成本可控,成爲亟待解決的問題。醫保基金雖然承擔了大部分基礎保障,但面對高值創新藥快速增長,其覆蓋能力和支付效率仍存在侷限,業績呼籲加速引入多元化的支付手段,惠民保、商業健康險、慈善贈藥、創新支付等多種支付方式逐漸興起,爲創新藥支付提供了全新途徑。其中,第三方平臺在多元支付體系中的作用愈發凸顯。他們憑藉自身的技術優勢、數據資源和專業能力,能夠整合各方資源,搭建起患者、保險公司、藥企以及醫療機構之間的溝通橋樑,優化創新藥支付流程,提高支付效率,降低患者的用藥成本。
以鎂信健康爲例,其平臺化的創新實踐爲行業提供了多方協同的典型樣本。鎂信健康以“創新藥械支付解決方案+商業健康險服務”爲雙核心,構建起多方協同的支付生態。在創新藥械支付領域,鎂信健康並非簡單提供支付工具,而是針對不同創新藥的臨牀屬性與患者需求,設計個性化解決方案。例如,其聯合保險公司開發的創新藥專項療效保險,不僅覆蓋患者用藥期間的費用風險,更建立療效掛鉤機制——若患者用藥後未達到預設療效,可獲得保費返還或費用補償,既減輕患者“用藥無效”的經濟風險,也降低了患者的一次性支付壓力。同時,依託大數據與 AI 技術,鎂信健康可精準評估患者用藥風險,合理制定保險費率,既保障患者權益,也確保保險產品的長期可持續性。
在商業健康險服務領域,鎂信健康則扮演專業綜合服務商角色,爲保險公司提供全鏈條支持。通過整合醫療數據、藥品數據以及患者健康數據,協助保險公司明確創新藥賠付標準、設計差異化保障責任,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幫助保險公司擴大創新藥保障範圍。此外,鎂信健康搭建的患者服務平臺,可提供從疾病診斷諮詢、治療方案匹配,到藥品購買指導、費用報銷協助的全流程服務,打通就醫-用藥-支付的斷點,顯著提升患者體驗。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鎂信健康已與超140家藥企建立合作,覆蓋全球前20大藥企中的90%,助力約40%的已上市創新藥實現快速落地。
這種生態模式的價值,正體現在對各方需求的精準滿足上:對於患者而言,更低的用藥成本與更便捷的服務,意味着用得起創新藥的願望成爲現實;對保險公司而言,專業的數據支持與風控能力,幫助其在創新藥保險領域實現風險可控、產品可行,提升市場競爭力;對藥企而言,支付渠道的拓寬與患者可及性的提升,加速了創新藥的商業化進程,讓研發投入快速轉化爲市場價值。
當前,創新藥產業的價值釋放已不再侷限於研發端,支付端創新正成爲決定行業長期增長的關鍵變量。隨着醫保目錄動態調整、商保產品創新加速,疊加鎂信健康等第三方平臺的深度介入,中國創新藥正逐步實現從“能研發”到“能用得上、用得起”的跨越。可以預見,在多元支付生態的持續完善下,中國創新藥將進入“研發-商業化-支付” 良性循環的新階段,而鎂信健康這類平臺,也將繼續作爲生態樞紐,發揮橋樑與引擎作用,推動行業增長曲線向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方向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