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雅魯藏布江下遊水電工程(以下稱“雅下水電工程”)正式開工,這項總投資達到1.2萬億元的超級工程,不僅標誌着中國清潔能源開發邁入新階段,更將重塑全球水電格局。
筆者瞭解到,雅下水電工程主要採取“截彎取直、隧洞引水”的開發方式,建設5座梯級電站,建成後,所生產的清潔電力將以外送消納爲主,兼顧本地自用需求。
基於上述背景,雅下水電工程能夠順利建設運營,將離不開兩方面的核心技術:高原複雜地質條件下的基建能力以及特高壓輸電能力,這能夠解決工程落地的物理瓶頸,打通“藏電外送”的能源動脈。可以預見,相關產業鏈將迎來需求高彈性增長,價值有望獲重估。
萬億超級工程開工,誕生基建、特高壓高景氣度機會
具體來看,在基建能力上,雅下水電工程位於大拐彎峽谷,高海拔、惡劣的地質環境堪稱全球水電工程中最複雜的區域,因此傳統施工方式難以勝任,盾構機憑藉其“掘進+支護”一體化技術,成爲不可替代的核心設備,催生巨大的耗材市場與技術升級的剛性需求。基於技術壁壘和區域壁壘,具備相應技術優勢及施工經驗的行業頭部有望享受到更多市場紅利。
在特高壓輸電能力上,根據外交部駐印度大使館署名介紹文章顯示,雅下水電項目預計裝機規模約6000萬千瓦,每年可提供清潔、可再生、零碳電力近3000億度。參考《2023年度全國可再生能源電力發展監測評價報告》,2023年平均單條直流特高壓工程輸送電量約300億千瓦時,這意味着雅下水電工程預計需要多條直流外送工程支撐。
因此長期來看,特高壓、高壓等主網架建設得到顯著拉動,進一步考慮到更高比例的長距離外送與當地佈局多種可再生能源的情況,柔直技術的滲透率有望加速提升。特高壓產業鏈配套的核心玩家將受到長期利好,釋放強勁的成長動能。
國企民企技術攻堅,給出能源跨域調配“中國方案”
以特高壓、高壓技術爲基礎,給出能源跨域調配的“中國方案”,既依託國企實現核心設備國產化,亦通過民企填補關鍵技術空白。
其中民企代表如賽晶科技,其爲輸配電工程提供陽性飽和電抗器、電力電容器、大功率IGBT、柔直用直流支撐電容器等核心器件產品。據瞭解,賽晶科技去年交付了包括2023年啓動的四個±800千伏特高壓常規直流輸電工程等,去年和今年中標甘肅-浙江±800千伏特高壓工程6.24億元訂單,技術路徑與雅下水電工程高度協同。此外,公司去年交付了德國BorWin6海上風電等柔性直流項目。
回顧2024年初,賽晶科技的兩款柔直用直流支撐電容器順利通過國家級新產品技術鑑定,在關鍵設備依賴進口的背景下,公司推動了柔直工程中直流支撐電容器大規模國產替代的進程,也爲自身打開相關業務的成長空間打下堅實的基礎。
展望未來,隨着特高壓工程大量啓動,疊加“雅下水電工程”開工建設,高景氣度的機會將不斷延續。而賽晶科技近幾年顯著受益於特高壓工程,相關訂單和交付進入到放量週期,未來有望抓住更多市場機遇,發展迎來再提速。同時柔性輸電工程的啓動還將帶動公司的高價值新產品需求提升,共同驅動業績高質量增長。
賽晶科技管理層表示,公司2025年銷售收入目標20億,同比增長25%,歸母淨利潤目標1.4億元,同比增長40%。這意味着受益於業務高速增長,賽晶科技將會延續收入和利潤雙升的趨勢。
總的來說,賽晶科技是雅下水電工程開工建設,甚至長期落地運營的潛在受益者,可以期待未來能夠斬獲實質性訂單。在較長一段時間內,賽晶科技的業績有望持續兌現成長,從而持續驅動估值擡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