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二季度以來,港股市場迎來新一輪的上市公司回購熱潮。
根據Wind數據統計,2025年二季度港股市場回購呈現階梯式升温態勢:4月全市場回購公司數量達127家,創下自2024年第四季度以來的單月新高,合計回購金額130億港元;儘管5月參與回購的上市公司數量環比減少至91家,但回購總金額卻逆勢攀升至170億港元,刷新了自2月以來的單月金額紀錄。這一趨勢在6月得到延續,僅前半月(截至6月12日)已有超50家港股公司實施回購。
在這輪迴購活動中,許多港股公司重啟回購計劃,部分龍頭企業的示範效應尤為突出。比如,作為幕牆領域的龍頭企業,中國建築興業於近期開始回購。截至目前,公司在兩輪迴購中總計斥資74.59萬港元回購50萬股。
一、價值信號:十餘年首輪迴購與雙輪迴報
中國建築興業此次回購的標誌性在於,這是其自被中國建築國際收購以來首次實施股份回購。回溯公司歷史,上一次回購需追溯至2011年,此次時隔十餘年重啟回購,不僅體現着管理層認為當前公司的估值處於相對低位,更釋放出戰略整合後對發展前景的強烈信心。
具體來看,回購行動發生在公司股價階段性低位的背景下,與港股市場近年通過回購跨越至暗時刻的回購邏輯高度契合。
參考歷史數據,自2005年以來,港股市場共經歷了五輪公司回購潮,分別發生在2008年、2011年、2016年、2018-2019年以及2021-2023年,每輪迴購潮的持續時間大約在6至8個月之間。覆盤這五次回購潮可以發現,它們均發生在恒生指數處於低位時,這表明上市公司普遍認為當前公司股票價格被嚴重低估。
此外,今年年初,中國建築興業連續獲得CEO朱海明增持,累計增持股份數量達到30萬股。一般來説,股東的增減持行為代表了其對公司以及當前估值的判斷,此次增持也是股東基於對中國建築興業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成長價值的認可所做出的選擇。這一觀點與當下中國建築興業的回購邏輯亦不謀而合。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回購並非孤立事件,而是公司股東回報體系的重要一環。
自2021年以來,公司保持着每年兩次派息的穩定記錄,與回購共同構成“雙輪驅動”式的股東回報機制。2025年6月24日派發的2024年末期息0.028港元,疊加中期息0.07港元,全年股息率已達6.81%。這一水平在當前低利率環境下,對長線資金具備顯著吸引力。
國盛證券近期研報指出,央企港股估值處於歷史低位,A/H價差擴大至40%以上,而建築央企股息率普遍高於5%,長期配置性價比凸顯。由此可見,中國建築興業恰好屬於這類標的,其“回購+派息”的雙重策略,既彰顯了公司現金流管理能力,也為股價提供了雙重安全墊。
二、業務縱深:高端幕牆築基,綠色科技拓新
將目光轉向公司層面,中國建築興業的回購行動背後,離不開其業務基本面的強韌支撐與政策紅利帶來的強勁推動。
作為港澳地區高端幕牆市場的絕對龍頭,中國建築興業近幾年來接連斬獲香港恒基中環新海濱3A、會德豐上水粉嶺古洞北住宅、澳門美獅美高梅Fantasy Box項目以及內地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的OPPO歐加大廈、深投控C塔等標誌性項目,為公司的穩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中,歐加大廈、深投控C塔均位於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連續刷新世界幕牆難度記錄,深投控C塔合約金額高達10.9億港元,創內地幕牆單體合約額紀錄。
這些項目不僅彰顯了中國建築興業雄厚的技術實力和極高的市場認可度,更與港澳政策紅利形成共振。
在香港市場,其施政報吿中提出龐大建設計劃,未來伴隨着計劃的逐步推進,將會產生大量的幕牆工程發展機遇,而中國建築興業作為龍頭企業,有望率先從中受益。在澳門市場,新一輪賭牌續約落地,續約公司均承諾未來十年的投資計劃,公司已中標澳門銀河四期項目。此外,在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大趨勢下,六家娛樂企業承諾在新一輪經營週期內在澳投資1405億澳門元,中國建築興業憑藉此前項目建立的合作網絡,進一步切入會展場館、文旅綜合體等領域,滿足澳門知名博企的需求。
聚焦到BIPV業務上,中國建築興業正在“雙碳”目標的引導下,不斷實現多個產品及項目落地,助力自身業務發展,並對外呈現出良好的示範效應。
今年四月份,4月28日,中國建築興業與崑山市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未來五年,中國建築興業將推動總規模不低於100億元的BIPV項目落地,打造綠色建築示範城市。其此前中標的深圳前海·華髮冰雪世界項目是當前全國面積最大的BIPV項目,待今年年底正式運營後,該項目預計每年發電量超600萬度,可減少約4700噸碳排放。在港澳方面,公司連續中標包括香港環保署新界西堆填區擴建計劃、青山公路隔音屏等在內的重要政府公建項目;公司還在大型商業建築項目進行開拓,中標新鴻基西九龍高鐵站上蓋BIPV項目。除此之外,公司亦積極推進產品在新加坡取得相關認證,有望打開新市場。
這些項目的中標及落地不僅給公司全年業績增長奠定了基礎,更反映出中國建築興業在BIPV市場中強大競爭力,而這與公司多年來以技術創新為內在驅動密不可分。
公司與多領域院士專家開展合作,自主研發生產的行業領先BIPV產品——LIGHT系列輕質光伏建材組件,兼具發電性能與建築美學,打破傳統光伏組件外觀差、安全性低、不耐用等行業痛點,獲得了市場的廣泛認可。
從更高維度來看,政策為中國建築興業的BIPV業務形成強力助推。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十四五”建築節能與綠色建築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城鎮新建建築全面建成綠色建築,建築能源利用效率穩步提升,建築用能結構逐步優化,為城鄉建設領域2030年前碳達峯奠定堅實基礎。此外,《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推進低碳試點示範和實施近零碳排放區示範工程的要求。
國際層面,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將於2026年全面實施,旨在通過對特定進口商品徵收碳關税,強化歐盟在國際貿易、綠色環保等領域的競爭力,鼓勵全球範圍內的減排。
BIPV技術通過構建零碳產業園區、提升區域內綠電供給比例,不僅成為破解碳關税壁壘的關鍵利器,更作為國家重點推進的創新方向,成為政策落地的關鍵實施路徑,彰顯重要的戰略價值。
由此觀之,中國建築興業的發展動能已然清晰。一方面,公司接連中標標誌性項目,充分驗證了其技術實力與市場競爭力,為自身業績增長提供了堅實保障。另一方面,在“雙碳”目標引領下,國家及粵港澳大灣區層面強有力的綠色建築政策,疊加國際碳關税機制的倒逼,推動BIPV成為兼具高確定性與高成長性的黃金賽道。這不僅為中國建築興業未來業績的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底層支撐,更將不斷抬升其長期利潤空間的天花板。
三、結語
綜上所述,中國建築興業的投資價值清晰可見,市場或需重新審視這一被低估的動能:短期看,公司積累的優質存量訂單正穩步轉化為業績支撐,疊加高於5%的穩健股息回報,形成雙重安全墊;長期看,BIPV技術從解決建材痛點升維至賦能零碳城市,有望在全球碳中和進程中推動公司實現爆發增長。
因此,中國建築興業完美呈現了“成長基石穩固確保當下業績確定性”與“爆發性賽道引領長期飛躍”的雙重特質,同時輔以對股東權益的充分尊重與積極回饋。這類企業恰是價值重估的優質標的,後續有望在估值層面收穫更多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