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央視春晚舞臺上,十幾個人形機器人身着秧歌服、手持紅手帕登上舞臺,與舞蹈演員們默契配合舞蹈的情景還歷歷在目。
短短數月後,這家佔據全球四足機器人市場近70%份額的行業龍頭又宣佈了重磅消息。據瞭解,當前宇樹科技已經完成了C輪融資交割。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作爲重要戰略股東的首程控股再度加碼跟投,展現出對宇樹科技成長性的看好。在筆者看來,這不僅是對單一企業的持續押注,更是首程控股構建機器人產業生態的關鍵落子。在宇樹2024年業績翻倍的高增長態勢下,首程依託百億級機器人產業基金,在技術爆發與商業化臨界點雙重加持下,鎖定了人形機器人賽道頭寸的核心收益權。
一、追投宇樹:戰略卡位與生態協同的雙重收益邏輯
首程控股此次追投宇樹科技,絕非簡單的財務追加,而是基於深度產業研判的精準佈局。
宇樹科技作爲全球消費級四足機器人領域的絕對龍頭,其技術成熟度與商業落地能力已獲驗證。王興興本人曾透露,2024年公司業績相對於2023年接近翻了一番,也就是到4億左右。這也使得宇樹科技成爲行業內少有兼具技術創新能力與規模化營收的標杆企業。
對於首程控股而言,追投宇樹科技的本質是“鎖定產業確定性+佈局未來爆發點”的雙重策略。
從短期收益來看,宇樹科技的最新估值較2024年9月的80億元增長25%-87.5%,賬面回報遠超行業水平;從戰略協同看,宇樹科技的產品能夠與首程旗下停車管理、產業園區場景深度結合。過去的投資事件也驗證了這種“被投技術反哺運營提效”的閉環邏輯,例如,鬆延動力仿生臉機器人入駐首鋼園六工匯購物廣場,通過AI大模型實現擬真度達95%的人機交互,使商場客流量提升23%。
更深遠的意義在於,首程通過宇樹切入人形機器人產業爆發核心環節。
隨着特斯拉Optimus量產在即、人形機器人成本降至2萬美元關口,疊加AI大模型對機器人智能迭代的十倍速催化,宇樹在運動控制與硬件載體上的優勢,恰與首程生態內其他被投企業形成互補——如星海圖的具身智能模型、微分智飛的空中集羣系統,共同構成“本體+智能+場景”的全棧能力。這種生態協同不僅降低了單一技術路線風險,更讓首程控股在機器人產業爆發前夜,建立起難以複製的組合競爭力。
二、從資本到生態:機器人戰略的三階躍遷
當前,首程控股的機器人佈局早已超越單純投資維度,形成“左手運營,右手資本”的雙輪驅動體系。
這一戰略在今年初成立北京首程機器人科技產業有限公司時已初現框架,並在6月底的機器人產業生態峯會上完整呈現爲“投資入局、運營共建、借江成海”的三階路徑:
首先,投資入局構建核心資產池。
首程以百億機器人基金爲引擎,在橫向廣度上覆蓋宇樹科技、微分智飛、星海圖等多家企業;在縱向深度上貫穿“核心部件-整機制造-場景應用”全鏈。不同於Pre-IPO套利型資本,首程控股堅持“不賦能不投資”,爲被投企業提供全週期服務。這種“精準投放+深度綁定”的模式,推動多個被投項目已順利完成後續融資,估值大幅提升,並持續爲首程控股帶來豐厚的投資回報。
其次,運營共建激活生態網絡。
具體來看,首程控股的獨特性在於將基礎設施運營優勢轉化爲技術落地的“加速器”。一方面,依託覆蓋全國的停車場、產業園區等豐富的場景資源,被投企業驗證產品提供真實場景供給。例如,萬勳科技的無人機柔韌作業臂在立體車庫測試優化等。另一方面,通過新成立的機器人公司提供銷售代理、融資租賃、行業諮詢、供應鏈管理在內的全週期產業服務。這種“場景造血+生態補血”機制,能夠有效提升被投企業的技術迭代效率,從而推動被投企業的產品實現快速商業化落地。
再者,借江成海打造產業基礎設施。
在6月機器人峯會上,首程控股集中籤約50餘家企業並啓動全球首個“機器人綜合體驗店”招募計劃,標誌着公司向產業樞紐的進化。可以看到,公司正在以獨特的“開放生態平臺”模式,突破傳統產業投資邏輯,構築出難以複製的競爭壁壘。機器人綜合體驗店則集展示、交易、服務於一體,不僅面向B端客戶展示行業解決方案,更直接觸達終端消費者,填補了市場空白。
這種模式超越企業個體價值,爲推動機器人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當全球機器人產業仍在尋找規模化落地的突破口時,首程控股的“生態賦能者”角色,或許正爲中國乃至世界提供一份值得借鑑的答案。
三、結語
縱觀首程控股的機器人戰略演進,其內核是以產業資本爲錨點、以實體場景爲試驗場、以生態服務爲紐帶的三維融合。
宇樹科技的追投只是這一龐大棋局的最新落子。當同行在百倍估值的機器人賽道泡沫中博弈時,首程控股憑藉“基金投資組合收益+被投技術降本增效+全鏈條服務溢價”的多層次收益模型,構築了攻守兼備的競爭壁壘。
隨着人形機器人、具身智能邁入商業化臨界點,首程控股已悄然完成從基礎設施運營商到智能生態構建者的蛻變。這既是新質生產力對傳統產業基因的重構,亦是中國機器人產業從單體創新邁向系統突破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