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2025年,餐飲行業的“激烈生存戰”仍在持續,但另一方面,部分餐飲龍頭的經營韌性也進一步凸顯,提供出較好的結構性機會。大衆便民餐飲龍頭小菜園便是值得留意的一位。
近日,小菜園股價表現一度強勢,同時引發東吳證券、華泰證券等多家機構的關注和看好。
其中,華泰證券的交流紀要更以最新視角揭示了小菜園的基本面優化,爲市場認知小菜園的價值潛力提供充分的依據。
我們具體梳理核心看點如下:
1)短期:同店修復、盈利提升,單店效率與門店數量並進
從經營狀況來看,小菜園5月同店回正(此前口徑更正),6月並未受到“禁酒令”影響,保持持續修復,下半年預計同店持平或微漲。
利潤方面,小菜園前5月利潤保持雙位數高增長,全年淨利潤有望超過此前指引。
在這背後,小菜園對商場議價能力提升,單店模型效率持續優化,外賣渠道抽點成本優化,24年新開店自然爬坡成熟。聚焦單店模型來看,小菜園通過小店化降低資本開支,帶動人效、坪效提升,前5月平均現金回收期有所恢復,且單店月度淨利潤環比還在提升。
同時,小菜園進行了拓店速度的動態調整,一季度將更多精力放在精細化調整上,三季度將步入開店高峯期,預計全年新開門店數量略超120家的指引,門店總數在今年底達800家左右。
這也意味着,小菜園將在支撐餐飲品牌想象力的兩大關鍵維度——單店效率與門店數量上實現並進。
此外,小菜園預計下半年開始適當發力品牌營銷,且供應鏈優勢有望進一步加強,其馬鞍山加工廠預計今年9月建成,11月投產,屆時菜品將更加標準化,並釋放降本空間。這些也將爲其單店效率與門店數量的並進提供進一步保障。
2)中長期:開店空間充裕,多曲線孵化,進一步夯實股東回報
展望中長期,小菜園品牌開店空間依然充裕。
根據國內門店空間測算,保守預計小菜園能夠再開2000-3000家,市佔率仍有提升空間。同時,小菜園願景還是“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小菜園”,國內門店規模達到3000家後將重點發力海外,也預計今年落地香港。
在此基礎上,小菜園同樣將菜手視爲核心品牌,將通過建設菜手卡位社區食堂潛力方向,當前菜手已開4家店,已逐步形成穩健的單店盈利模式。
同時,小菜園追求長期主義,進一步夯實股東回報可期。
比如,這體現在小菜園內部激勵體制較優,構築組織力的深厚護城河,鍛造持續創造價值的能力。具體包括每年堅持兌現分紅,激勵骨幹員工,留充足股權激勵池給新進優秀員工,讓一線員工個人能力掛鉤績效,關懷員工衣食住行等。
綜合這些因素,華泰證券亦進一步指出:小菜園是當前港股估值具備高性價比+有業績確定性增長的連鎖餐飲,或具備抗週期中餐龍頭的潛力與稀缺性。其處於品牌勢能上升階段,組織機制獨特,創始人仍專注於公司發展和靈活調整,選品經典廣譜性高,單店模型和供應鏈有繼續優化的能力,利潤率行業領先,建議積極關注。
透過這份詳實的交流紀要,也不難推斷,小菜園有望以系統優勢穿越週期,構築更優的市場地位和價值座標。眼下,其價值重估之路或許纔剛剛啓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