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京東(JD.US/9618.HK)Q1開了個好頭:核心夠穩,外賣夠猛

近期,中美經貿談判取得實質性進展,雙方同意大幅降低雙邊關稅水平。

受此利好消息刺激,全球投資者對中國資產的看多情緒升溫。野村更是在5月13日發佈報告,將中國股票評級上調至“戰術性超配”,認爲中美經貿關係改善對於中國股市來說是重大利好。

在此背景下,兼具政策紅利、消費復甦與科技賦能屬性的中國核心資產迎來價值重估浪潮,而京東以其“核心業務穩增長+新賽道強協同”的獨特優勢,成爲這場重估敘事中的標杆案例。

5月13日晚間,京東公佈了2025年第一季度業績,一如既往地展現了穩健底色。

一、“穩”的深層邏輯,三要素共振

Q1,京東集團實現營收3011億元人民幣(約415億美元),同比增長15.8%,創下近三年來的最高同比增速,遠超市場預期;經營利潤爲10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6.36%;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歸屬於本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爲12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3.82%。

其中,京東零售業務以單季度2638.45億元收入以及16.3%的同比增長,再度印證了其作爲集團“壓艙石”的核心地位。

京東零售業務的快速增長,自然離不開消費環境的整體回暖。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6%,增速較去年全年提升1.1個百分點。

各地消費刺激政策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對於家電、通訊器材、數碼產品等單價較高的品類來說,補貼政策能夠有效刺激潛在消費需求,而這些品類與京東的3C基本盤高度契合。

日前,京東還宣佈未來12個月內,平臺將通過超2000億元的採購規模,重點吸納“又好又便宜”的外貿商品,既爲外貿廠商打通內循環通道,又能通過推動高性價比的出口級商品進入下沉市場,實現“海外品質”與“本土價格”的消費升級閉環,賦能實體經濟的同時做優自營業務。

京東核心業務足夠穩固的前提除了持續增長的自營業務,也離不開愈發開放的平臺生態。

通過降低入駐門檻、流量扶持等措施,吸引第三方商家入駐,一季度第三方商家成交用戶數和訂單量同比雙位數增長。此外,京東還計劃通過新品成長“百千億”計劃,依託百億流量和百億資金,助力品牌商家提升增長速度,實現60000款新品年銷售破百萬、6000款新品年銷售破千萬、600款新品年銷售破億的目標。

通過大力扶持第三方商家這種開放策略填補了自營模式在品類覆蓋上的短板,爲消費者構建了“全品類、全價格帶”的一站式購物場景,極大滿足了用戶多元化消費需求。一季度,京東集團的季度活躍用戶數實現了連續6個季度同比雙位數增長,增速超過20%。

用戶活躍度的持續攀升又能反過來強化平臺生態勢能,這種“體驗提升-用戶增長-生態強化”的閉環,正是京東活躍用戶持續增長的核心邏輯

當然,京東零售的韌性不僅依賴政策紅利和開放生態,更離不開其供應鏈能力的持續迭代。

當初看起來“笨重”的自建物流模式,如今早已成爲京東集團穩健成長的重要支柱。截至2025年3月31日,依託自主運營的1600多個倉庫以及第三方業主經營的2000多個雲倉,京東物流已經將倉儲網絡鋪向了全國幾乎所有區縣,讓國內各個地方的用戶都能體驗到京東物流的高效履約能力。

優秀物流能力爲集團核心業務提供支撐的同時,自身也早已實現了成熟商業化。今年一季度,京東物流實現營收469.67億元,同比增長11.5%;經調整淨利潤同比增長13.4%。

京東零售業務的“穩”,本質是政策敏感度、生態開放性與供應鏈壁壘的三重共振:既抓住國補政策窗口期,又以3P生態擴容對衝自營增長天花板,同時通過技術驅動履約網絡降本增效。

二、外賣破局,即時零售生態重構

如果說核心業務是京東的“基本盤”,那麼外賣業務則代表了其“生態的突破點”。

一季度,京東在外賣領域的動作頻頻。自2月11日上線以來,京東外賣先後拋出了商家全年免傭金、爲外賣全職騎手繳納五險一金、用戶百億餐補等一連串補貼狠活。

事實上,在京東入局外賣之前,該行業基本處於“二分天下”的局面,市場份額基本被瓜分完畢。然而,在這樣看似穩固的格局下,京東卻仍然選擇此時殺入這片競爭白熱化的紅海,這背後有什麼邏輯?

從目前的行業發展狀況來看,由於行業內競爭態勢相對穩定,致使處於頭部的企業缺乏變革的驅動力,所以在改善騎手待遇、削減商家經營成本以及提升消費者服務體驗等方面呈現出一種安於現狀的態勢。當行業陷入“內卷死循環”,面對商家低抽成、騎手高收入和客戶優質服務這個不可能三角,需要新的“鮎魚”來激發行業活力。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京東的出現恰逢其時,圍繞“商家、騎手、客戶三方權益保障”構建了一種更爲理想的外賣模式。

市場的反應也印證了這一點。自2月11日平臺正式上線並送出第一單業務後,京東外賣的發展呈現出近乎爆炸式的增長態勢。3月24日,其日訂單量成功突破100萬,並在4月15日火速超過500萬。到4月22日,日訂單量更是突破了1000萬大關。

從中長期來看,京東外賣的戰略價值遠超出單純的市場份額爭奪,其本質是通過重構“人貨場”關係實現零售效率的升維。

一方面,在外賣業務日均訂單突破2000萬單的規模效應下,京東能夠將高頻餐飲場景與3C數碼、生鮮醫藥等即時零售業務深度耦合——午間配送餐飲的騎手下午可複用同套運力體系配送筆記本電腦,這種“錯峯複用”模式能夠進一步降低其物流成本並提高整個京東零售的經營效率。

另一方面,通過外賣京東搶佔了即時配送心智,並最終強化京東消費心智。

衆所周知,京東的優勢集中在3C、家電等低頻高客單價領域,而非外賣所屬的高頻剛需場景。切入外賣市場可彌補用戶活躍度不足的弱點,形成“高頻帶低頻”的流量引擎。

通過“零傭金+品質篩選”策略,京東吸引到超百萬優質商戶,爲即時零售儲備了SKU資源,更藉助連鎖品牌的正品供應鏈反向強化“靠譜外賣”心智。這種雙向賦能的生態閉環,讓用戶下單外賣,可順帶加購電子產品享受“30分鐘達”服務,從而使京東構建起“高頻剛需撬動低頻高毛利”的商業飛輪。

可以說,京東做外賣的本質,是以餐飲爲切入點重構本地生活服務的基礎設施。就像當年用自建物流突破電商效率天花板那樣,如今通過外賣練兵場打磨出的分鐘級配送網絡,正在爲“萬物到家”時代儲備核心能力。當這套體系成熟時,消費者認知中的“京東外賣”將自然延伸爲“京東秒送”,最終實現從送餐盒到送萬物、從交易平臺到城市服務運營商的質變。這種戰略升維,或許比單純爭奪外賣市場份額更具想象空間。

三、結語

京東2025年一季報,開了個好頭。

核心業務的穩健增長,證明瞭“以供應鏈爲基礎的技術與服務企業”這一定位的正確性。而外賣等新業務的探索,則展現了開闢增量市場的勇氣。值得關注的是,京東並未陷入盲目擴張的陷阱,其累計1456億元的研發投入、入選工信部典型案例的物流行業數據治理與建模分析一體化解決方案、醫療大模型開源等動作,說明其始終將技術創新作爲底層驅動力。

在互聯網進入存量競爭的時代,京東的實踐提供了一種新思路——企業的增長不應依賴單一業務的爆發,而需通過技術賦能、生態協同,實現效率提升與價值創造的良性循環。

京東展現的不僅是財報上的數字增長,更是一家企業兼顧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進化樣本。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