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營模式下的電商平台,賬期較行業平均水平更長,已成為影響商家經營和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近期,中國經濟網刊發評論文章稱,須重視和幫助中小企業解決好長賬期問題。
賬期,指的是從商家完成商品銷售到平台將銷售款項結算給商家的時間間隔。賬期問題是電商行業內商家普遍關注的焦點。公開信息顯示,目前業內平台對商家的賬期(應付賬款週轉天數)從3天到近60天不等。據京東2024年Q4財報顯示,京東商家的應付賬款週轉天數平均達58.6天,之前兩個季度分別為57.5天和57天。
中國經濟網評論稱,隨着消費模式的迭代,電商平台成為了主要商品銷售出口,作為零售商的電商平台成為強勢方,開始主導市場。也因此,賬期就變成了企業等待拿到貨款的週期,而不是企業幫助零售商緩解資金壓力的信用週期。但是,企業或批發商,尤其是中小企業,資金週轉壓力遠高於電商平台,他們的境遇很多時候不被關注。這不利於市場繁榮,更不利於民營經濟發展。
此前,《財經》雜誌刊文稱,“超長的結算賬期是中國營商環境的另一個毒瘤,受害者主要是中小企業,施害者主要是大企業,尤其是某些行業龍頭。”並稱,熱衷價格戰的公司往往是熱衷壓榨供應商的公司,往往是超長賬期的公司。
今年4月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強調:“要着力解決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問題。”前不久,國務院公佈了修訂後的《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旨在通過明確政府部門工作職責、規範支付行為、強化支付責任等一系列“硬約束”措施,破解中小企業“要債難”。
司法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人就《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修訂答記者問時,就明確表態,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解決拖欠企業賬款問題。條例修訂正是針對“受國內外複雜形勢影響,中小企業應收賬款規模增長、賬期拉長,“連環欠”現象較為突出”的問題。
此前,《人民日報》評論也提到,“一旦賬款被拖欠,企業常常無力支付原材料採購費用,導致生產停滯,經營陷入困境;會打亂中小企業正常發展節奏,干擾企業準確預估資金回籠時間,使得投資計劃、研發投入、設備更新、市場拓展等戰略佈局難以有效開展,最終削弱企業競爭力。”
目前,已有電商平台積極響應中央號召。4月15日,美團發佈的即時零售品牌“美團閃購”,有媒體注意到,美團閃購一直向平台商户提供行業最短的 3天賬期,並支持隨時提現,始終致力於為商家創造生意增量,幫助商家降低經營成本。3天極短賬期比自營快遞電商平均回款週期縮短2個月,能夠讓實體商家現金流更穩,庫存週轉更快。
在我國,民營經濟是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力量。廣大中小企業則是民營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我國產業鏈供應鏈處於全球頂端,真是得益於數以千萬計的廣大中小企業。通常認為,民營經濟貢獻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
中國經濟網評論指出,此時此刻,在積極應對美濫施關税,提振國內消費,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當下,縮短賬期,及時迴轉資金,為中小企業現金流“輸血”,才能更好幫助他們發展。從長遠看,市場既離不開大平台,也離不開中小企業,二者是相互依存的關係。部分平台以超長賬期壓榨中小企業,最終只會得不償失。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市場學會副會長 歐陽日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