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板塊全線爆發,聖邦股份、納芯微等十餘股升停,三十餘股升超9%,汽車芯片、存儲芯片及AI芯片等板塊跟升。
ETF方面,國聯安基金科創芯片設計ETF、國泰基金集成電路ETF、匯添富基金科創芯片50ETF分別升6.89%、6.74%、6.65%。半導體ETF南方、科創芯片ETF南方、華安基金科創芯片ETF基金升超5%。
消息面上,特朗普稱非常希望與中國達成協議,以結束不斷升級的貿易戰。 此外,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發布關於半導體產品“原產地”認定規則的緊急通知,根據海關總署的相關規定,“集成電路”原產地按照四位税則號改變原則認定,即流片地認定為原產地。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建議:“集成電路”無論已封裝或未封裝,進口報關時的原產地以“晶圓流片工廠”所在地為準進行申報。
晶圓製造(流片)被視為半導體產業鏈的“實質性改變”環節,新規凸顯了對製造環節的重視,有助於推動本土流片產能的提升,增強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技術主權。
新規則旨在精準識別美國技術來源的芯片,防止企業通過代工轉移規避關税。舊規則:以封裝地(如東南亞)作為原產地,導致美國設計但海外代工的芯片(如TI、Intel)可能規避關税。
新規則:以“流片地”(晶圓製造工廠所在地)認定原產地,美國本土生產的芯片(如TI的模擬芯片、Intel的CPU)將被明確劃為“美國原產”,需繳納更高關税。
企業可能需要調整供應鏈佈局,優先選擇本土或友好國家的流片工廠,以降低關税成本和合規風險。同時,新規可能吸引更多國際企業在中國設立流片工廠,進一步優化國內半導體產業佈局。
該政策通過“關税槓桿”重構全球半導體產業鏈,業內人士認為這將利好國產化率低的品類,例如模擬、射頻,預計成熟製程半導體國產化進程亦有望加速,短期直接利好國內晶圓代工、設備材料企業,長期推動中國在成熟工藝領域建立競爭優勢。
目前A股有多隻半導體、芯片相關ETF,規模超百億的有4只,規模最大的是華夏基金芯片ETF,最新規模為235.35億元,嘉實基金科創芯片ETF為230.07億元,國聯安基金半導體ETF為204.65億元,國泰基金芯片ETF為103.83億元。
費率成本角度來看,跟蹤科創芯片指數的ETF中,費率最低的是華安基金科創芯片ETF基金,管理費+託管費合計為“0.15%+0.05%”。
跟蹤芯片產業指數的ETF中,費率最低的是芯片ETF易方達、和匯添富基金芯片50ETF,管理費+託管費合計為“0.15%+0.05%”。
跟蹤國證芯片(CNI)指數的ETF中,費率最低的是工銀瑞信基金半導體龍頭ETF,管理費+託管費合計為“0.45%+0.07%”。
跟蹤半導體行業精選指數的ETF中,費率最低的是半導體ETF南方,管理費+託管費合計為“0.15%+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