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概念掘金 | 國家藥監局促進高端創新醫療器械研發上市,機構:板塊業績與估值迎來雙重修復
格隆匯 01-06 10:12

1月5日,全國藥品監督管理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總結了2022年和過去五年工作,研究部署2023年和今後一段時期藥品監管現代化建設重點任務,動員全系統幹部職工以飽滿精神和昂揚鬥志,奮力譜寫藥品監管事業改革發展新篇章。

會議指出,加強防疫藥械質量監管,支持防疫重點藥械保產保供;加快新藥好藥上市,促進高端創新醫療器械研發上市;同時,強化重點品種質量安全監管,堅持對產品質量問題“零容忍”。

推動營造雨林型醫藥創新生態,加快新藥好藥上市,促進高端創新醫療器械研發上市,釋放化粧品審評審批改革紅利,激發區域醫藥創新活力;促進中藥傳承創新發展,健全中藥監管制度體系,完善中藥審評審批機制,加強傳統藥國際交流合作;持續釋放“放管服”改革紅利,完善“互聯網+”政務服務,拓展涉企電子證照推廣應用,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藥品監管方面,要堅決守住藥品安全底線,服務保障新階段疫情防控工作,加強防疫藥械質量監管,支持防疫重點藥械保產保供,持續做好應急審評審批工作;以長效化機制推進藥品安全專項整治常態化開展,有效打擊違法犯罪行為;持續完善疫苗管理體制,保障疫苗質量和供應;強化重點品種質量安全監管,堅持對產品質量問題“零容忍”,持續加強網絡銷售監管;全面加強風險隱患排查化解,統籌運用各類手段強化安全監管,完善藥物警戒和應急管理體系。

國內利好政策頻出

近年來,醫療器械板塊迎來諸多政策利好,刺激了相關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2021年6月1日開始實施的《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中,鼓勵創新,促進醫療器械產業高質量發展是突出亮點之一。《條例》強調,國家制定醫療器械產業規劃和政策,將醫療器械創新納入發展重點,對創新醫療器械予以優先審評審批,支持創新醫療器械臨牀推廣和使用。對在醫療器械的研究與創新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

2022年9月3日,國家醫療保障局發佈《國家醫療保障局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第4955號建議的答覆》,文件提到國家醫保局針對創新耗材明確不予集採,所涉耗材產品目前滲透率較低,存在技術性壁壘,市場規模相對較小。

着力完善創新醫療器械平台掛網機制,強調在掛網時優化流程、及時響應、公開透明,旨在降低企業相關成本,助力新的醫療器械順利參與市場交易。建立以市場為主導的價格形成機制,既要反映產品價值和供求關係,也要綜合考慮其同類醫療器械價格、臨牀療效、健康收益和國際同類產品使用情況等因素,從而形成創新醫療器械的合理價格。

此前國家藥監局發佈藥監政策速覽,盤點了近年來鼓勵醫療器械創新的政策及其成果。截至2022年6月15日,已有超過383個產品進入創新醫療器械綠色通道,155個創新性強、技術含量高、臨牀價值顯著的產品上市。僅2021年就有35款創新醫療器械獲批上市。同時,在部分省(區、市)建立創新服務站,加強對地方創新醫療器械申報的指導。

行業維持高景氣度

財信證券稱,隨着防疫政策的優化,既往因疫情壓制的醫療需求將逐步回升,長期看國內醫療需求增長態勢不改,院內手術量有望迎來回彈,院外消費醫療也將持續回温;本輪醫療基建正如火如荼在全國鋪開,產能將陸續釋放,專項建設、設備採購訂單將逐漸兑現,同時,後疫情時代,全球加強公共衞生建設,也為國內醫療器械產品出海提供發展機遇,醫療器械行業國產替代、國際化進程持續加速。

國金證券表示,考慮醫療板塊的業績預期和集採控費預期都已經處於見底回升階段,且基金醫藥持倉和整體估值仍處於底部,2023年全面看好醫療板塊整體復甦,重回增長通道。當前投資者對器械耗材板塊政策預期及情緒已觸底回升,板塊存在估值和業績雙重修復機會。

概念股一覽:

康泰醫學:主營業務是醫療診斷、監護設備的研發、生產及銷售。公司產品涵蓋血氧類、超聲類、心電類、血壓類、監護類等多個大類,並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研發、生產以及銷售體系。

魚躍醫療:家用醫療器械第一股,以提供家用醫療器械、醫用臨牀器械和互聯網醫療服務為主要業務的公司,目前的核心業務是研發、製造和銷售醫療器械產品,其器械產品主要集中在呼吸供氧、康復護理、手術器械、高值耗材等領域。

九安醫療:主營業務是家用醫療健康電子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以及雲平台系統及服務。

樂普醫療:主要從事冠狀動脈介入醫療器械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國內高端醫療器械領域能夠與國外產品形成強有力競爭的為數較少的企業之一。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