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窩輪》阿裏再下試100天線支持 看好可留意阿裏認購14823
7月開始大市轉趨淡靜,大市成交由6月下旬的普遍接近2000億港元,回落至7月下旬大多數日子成交只有1500億之下,市場除了受內房債的影響,亦因爲靜待7月的議息而交投回落。週三晚美國聯儲局宣佈加息,連續第二次加息0.75釐,並一如此前提及會在9月加碼縮減資產負債表,這一切都符合市場預期,而且聯儲局主席鮑威爾會後指可能放緩加息步伐,其偏鴿的言論刺激美股上揚。雖然部分美股如微軟業績不如預期,但憧憬未來兩季收份及盈利有不俗的增長,亦帶動股份以及指數造好。道指以及納指週三晚均爲高開高走格局,兩指數在日前下試100天線後暫時雙雙穩守其上。不過觀察瑞銀週四的資金流,投資者在美股指數方面似乎看淡爲主,資金主要流入認沽證。如投資者看淡納指,可留意納指認沽10447,行使價8800點,22年12月到期,有效槓桿約6.9倍。如投資者看淡道指,可留意道指認沽10497,行使價24400點,22年12月到期,有效槓桿約8.7倍。
上文提及美國業績期,事實上港股亦進入業績高峯期,當中重磅股匯豐(0005)將於下週初公佈業績,近日股價在200天線爭持,雖然加息對匯豐而言是利好消息,但由於加息0.75釐已升是塵埃落定,而且聯儲局言論偏鴿,加上市場擔憂經濟衰退會對百業之母的銀行業造成比較大的影響,所以業績前匯豐股價暫時仍偏軟,業績前的部署亦宜兩手準備,如投資者看好匯豐,可留意匯豐認購16855,行使價52.57港元,22年10月到期,有效槓桿約11.倍。如投資者看淡匯豐,可留意匯豐認沽14987,行使價43.93港元,22年9月到期,有效槓桿約10.倍。
另一隻比較觸目的業績股爲阿裏(9988),根據彭博資訊阿裏將於下週公佈業績,阿裏本年的走勢相當差,主要受監管以及罰則等等負面因素所拖累,3月時曾見71港元,走勢在6月開始始漸露署光,曾上試120港元,近日主要在100天線徘徊。不過觀乎近兩星期,阿裏多次下試100線後均呈反彈,而且阿裏周初公佈申請在香港轉爲主要上市,股價亦曾經受追捧而造好。事實上如阿裏在香港轉爲主要上市,市場最憧憬的是阿裏被納入港股通從而有機會得到北水追捧,所以在週四阿裏再次下試100天線之時,瑞銀即市資金流計仍然有不少資金買入阿裏認購證搏股價造好。如投資者看好阿裏,可留意阿裏認購14823,行使價115.1港元,22年10月到期,有效槓桿約6.5倍。
更多窩輪牛熊資訊:瑞銀認股證牛熊證網站: http://www.ubs.com/hkwarrants
輪證教學及市況焦點短片: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Kw86qy4eBAInmd52MND45Q?view_as=subscriber
卓素華
瑞銀亞洲上市衍生產品銷售部主管
本產品並無抵押品。 如發行人無力償債或違約,投資者可能無法收回部份或全部應收款項。筆者爲UBS AG的代表(作爲證監會持牌人),並未持有相關上市公司的任何財務權益。本資料由瑞銀刊發,其並不構成買賣建議、邀請、要約或遊說。結構性產品價格可急升或急跌,投資者可能會蒙受全盤損失。過往表現並不反映將來表現。牛熊證備強制贖回機制而可能被提早終止,屆時 (i) N類牛熊證投資者將不獲發任何金額;而(ii) R類牛熊證之剩餘價值可能爲零。投資前應瞭解有關風險,並諮詢專業顧問及查閱有關上市檔。UBS Securities Hong Kong Limited爲結構性產品之流通量提供者,亦可能是唯一報價者或市場參與者。(C) UBS 2022。版權所有。~
重要聲明:
以上資訊由第三方提供,AASTOCKS.com Limited對於任何包含於、經由、連結、下載或從任何與本網站有關服務所獲得之資訊、內容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內容之正確性或可靠性。對於您透過本網站上之廣告、資訊或要約而展示、購買或取得之任何產品、資訊資料,本公司亦不負品質保證之責任。
關注uSMART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