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券商中國
作者:許諾
儘管港股市場還沒有明顯起色,但借道公募基金的保險機構已按捺不住。
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在採訪中獲悉,因踏空和A股基金淨值反彈後的「高處不勝寒」,一些保險機構資金正藉助港股基金產品進入市場,部分港股基金7月以來獲得大量的機構資金申購。更有「A股基金」大量配置港股後獲機構資金「賞識」,在基金難賣的背景下得到超60億淨申購,一舉成爲超百億基金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機構資金積極借道基金入市,也使得港股ETF從空倉上市、不到最後的上市日絕不滿倉的策略,變爲還未上市就已滿倉。
在港股市場超長時間壓制、A股市場已從超跌轉至反彈後,踏空的資金正在轉戰港股市場。
華南地區的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告訴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該公司旗下一隻主打港股的公募基金產品,在最近一段時間出現明顯的申購,申購主要對象是保險機構等。這位人士強調,最近申購港股主題基金的資金中,散戶佔比相對較少。
「年初以來從殺跌到強勁反彈的變化中,很多機構資金是很猶豫的。」深圳一位公募基金經理接受採訪時認爲,除非身在其中,否則在這波行情中很難跟住市場的強烈變化和反彈,最近3個月的走勢超出許多資金方的預期。
從年初的絕望迅速轉向興奮和期待,僅僅發生在不到6個月的時間內。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部分主流基金經理所管理的基金產品,到今年4月底尚有高達30%的虧損,而從4月底到7月初這波市場中,這些虧損高達30%的基金經理取得了超過40%以上的淨值反彈,抹平了基金淨值的窟窿。
Wind數據也顯示,在最近3個月中,淨值增長最高的是匯添富盈鑫混合基金。截至目前,該基金3個月淨值增長高達64%。此外,中信建投低碳成長基金、鑫元清潔能源基金、海富通股票基金、泰達宏利新能源基金的同期淨值增長都超過了50%。
不到最後一天的上市日,絕不滿倉甚至空倉的港股ETF基金,也在7月中旬開始發生重大策略變化。
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將在7月20日上市的港股通科技30ETF基金產品,其建倉策略已大爲扭轉上半年港股ETF基金對市場的謹慎操作策略,也將能說明踏空的機構資金,爲何在近期大量申購港股主題基金。
根據上述產品披露的信息顯示,工銀瑞信基金公司旗下的港股通科技30ETF產品成立於今年6月30日,並將在7月20日開始上市交易。但根據該港股ETF披露的信息顯示,截至2022年7月13日,距離上市還有一週時間,這隻港股ETF已經接近滿倉。
在上述基金快速滿倉操作中,其所持有的股票主要指向了$騰訊控股(00700.HK)$、$美團-W(03690.HK)$、$小米集團-W(01810.HK)$、$藥明生物(02269.HK)$、$快手-W(01024.HK)$、$舜宇光學科技(02382.HK)$、$信義光能(00968.HK)$等股票,其中騰訊、美團、小米就佔據建倉倉位的35%。
距離上市時間還如此之長,港股ETF卻已接近滿倉,這完全扭轉了年初的港股ETF的建倉操作。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在今年3月份,部分港股ETF產品在上市前都保持了低股票倉位,其中一隻大型公募基金旗下的港股ETF在距離上市時間只剩三天時間背景下,基金倉位還僅爲2%,幾乎可以理解爲空倉操作。這種操作策略顯示出基金經理在年初港股市場不確定性因素增大的背景下,不到最後一日不願冒險操作股票。
甚至在機構申購資金的驅動下,「A股基金產品」也在悄然變成「港股主題基金」。
7月15日,明星基金經理丘棟榮管理的中庚價值領航基金披露了2022年二季度報告。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這隻基金所持有的港股通股票公允價值爲66.10億元人民幣,佔該基金淨值比例爲42.71%;在該基金的十大重倉股中,約半數爲港股上市公司。
值得關注的是,在散戶購基謹慎、參與度低的大背景下,上述基金卻出現驚人的基金份額申購增長。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末,該基金資產規模高達154億,成爲百億基金中的新成員。
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發現,該基金在今年第二季度期間迎來約30億的份額申購,考慮到該基金二季度期間的基金淨值的均值在2.2元附近,也意味着許多基金賣不出去的背景下,有超過60億資金申購了中庚價值領航基金。
這些資金的背景是什麼?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在中庚價值領航基金的規模增長中,散戶佔比不斷在降低,而推動基金規模增長的主力一直都是機構投資者,機構佔比也一直在快速增長——2020年12月底爲48.4%、2021年6月末爲50.1%、2021年12月末爲60.5%。
雖然中庚價值領航基金今年以來已有5.4%的正收益,但在今年二季度期間,該基金的淨值增長並未「高處不勝寒」,相對於其他基金產品最近3個月獲得30%、50%,甚至60%的淨值增長,中庚價值領航基金在最近3個月的時間內,其淨值增長只有不到1%。
如此「低」的淨值增長顯然難以吸引散戶投資者,但對於專業的機構投資者而言,持有大量港股股票的中庚價值領航基金,無疑成爲許多踏空又希望資金安全的機構上車的首選。
丘棟榮在季報中的一段話,也能解釋「機構資金」爲何大量申購他的產品,儘管他管理的中庚價值領航基金最近3個月淨值增長不足1%,並未在快速反彈得市場中吃到甜頭。
他在二季報中指出,A股結構性高估和低估依然並存,市場機會仍偏重結構性機會和預防結構性風險,重視偏重供給因素的價值股和調整充分且長期前景依舊光明的成長股,有可能通過把握好結構性機會獲得較大的超額收益。更值得重視的是,港股大幅度的調整,從估值、基本面因素和流動性等方面看,港股的機會由結構性機會轉爲系統性機會,值得戰略性配置。
「港股的價值股相比對應的A股更便宜,對應的分紅收益率吸引力更強。」丘棟榮強調,港股的估值經過持續的調整後,價格較低或價格出清徹底,港股整體的估值水平處於絕對低位,以互聯網、科技、醫藥爲代表的成長股也回落至相當有吸引力的水平,恆生科技指數中多隻成分股更是回撤80%以上,而便宜的估值,能很好的符合中庚價值領航基金低估值價值投資策略的選股標準。
這位善於逆向投資的明星基金經理強調,許多港股公司的業務深深嵌入中國經濟中,面對的核心需求是不斷增長的,比如娛樂、消費、社交等;同時,這些公司貨幣化能力和變現能力還在持續提高;雖然此前的監管政策約束了行業過度的擴張,限制了這些公司的資本開支,尤其是跨領域、跨行業的資本開支,也倒逼相關公司進一步專注於自己的核心業務,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打造堅實業務壁壘,使得盈利能力和造血能力持續提升,而優質港股龍頭從高估值背景下的擴張到低估值背景下的收縮,從大額的資本開支和投資性現金流出,轉換到正向的經營性的現金流,投資回報率反而有望顯著提升。
相對於A股公募基金產品快速地從超跌轉向反彈,港股以及港股基金似乎仍在底部。
以港股主題基金最近3個月的表現看,大部分港股基金的淨值增長在10%左右。創金合信港股互聯網基金最近3個月淨值增長約11.39%,長盛環球行業同期淨值增長約10%,南方香港成長基金同期淨值增長約9%。
顯而易見的是,相對於A股基金的反彈高度,港股與港股主題基金更可能成爲踏空資金的上車對象,而保險機構在最近申購港股主題基金產品,也表明了這一點。
海富通基金QDII基金經理陶意非表示,港股中概股的估值在今年一度跌至過去20年平均值下方的一倍標準方差左右,恆生指數也一度逼近18000點,因此從風險收益比來看,已經提供了足夠的安全邊際。此外,港股還具有業績支撐,近期許多中概股港股紛紛公佈2022年3月末的季度財報,很多公司的季度財務數據均超市場預期,在公佈財報的第2天行情看,股票均大幅上漲。這一方面說明市場曾經過度的悲觀;另一方面也說明,上市公司業績基本面,以及整體社會的經濟發展已經接近觸底反彈。
陶意非表示,目前中概股港股仍具備不錯的中長期投資價值,從估值來看,雖然比一兩個月前最差的時候估值有了一定的回升,但仍處於過去20年的平均水平。在過去,中概股港股是以銀行、房地產等舊經濟爲主,而現在是以互聯網消費,以及醫藥等新經濟爲主,兩者的估值體系及估計水準是不一樣的,因此如果以過去幾年的估值水準來看,目前的市場估值水平很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