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六裏投資報
4月29日上午,在興證全球基金主辦的2022年度巴菲特股東大會中國投資人峯會上,明星基金經理謝治宇和公牛集團(603195)董事長兼總裁阮立平等人,就“席捲全球的中國效率”分享了精彩的觀點。
2022年以來,俄烏衝突帶來的地緣政治問題,引發了全球對於逆全球化問題的思考。
全球化的趨勢是否還將持續?中國企業是否能夠走向海外?資本市場震盪下行是否將形成長期的影響?
在這場線上對話中,阮立平和謝治宇分別從企業家和投資人的視角,暢享各自的思考。
謝治宇認為,無論是疫情還是地緣政治衝突,這些因素都會切實地影響企業和投資者。但我們不能忽略企業在環境中的動態變化,產業會在新的環境中實現新的平衡。
而在新的平衡下,實現效率最大化的全球化仍將是趨勢,基於強大綜合實力的中國企業仍將取得全球性的競爭優勢。
阮立平從公牛集團的視角出發,公牛集團創立以來始終堅持做專、做精,力爭在每個產品線中做到第一。
可能也正因此,公牛此前得到了包括高瓴在內的諸多一級市場機構的喜愛,在上市後,公牛集團也成為興全基金的重倉股。
先來看提煉整理的兩人的精彩對話要點:
“公牛集團的產品線一直以來特別精簡。因為我們有一個理念,就是進入到每一個業務、每個產品線,我們的目標就是做精、做專,到最後要做到第一。
所以,我們每進入一個業務,都會充分評估我們有沒有機會做到第一。
我們從1995年創立開始,後面12年一直到2007年只做了一個產品,就是插座,做到了絕對的領先。
2007年開始,我們進入牆壁開關的領域,也是一步一個腳印。通過8年的努力,把牆壁開關做到了這個行業的第一。
進入牆壁開關領域以後,實際上就是進入了一種家庭裝修的範圍,那麼我們從2014年開始又做了照明,都是非常相近的領域。
照明開始以後,我們圍繞家庭的電工照明、智能化的生態系統,再慢慢展開了一些新的業務,包括智能照明,智能控制,浴霸,晾衣機,智能門鎖。
都是圍繞家庭裝修的這樣一些產品線。每一個產品線我們都評估過,都是有機會做到第一的。”
“對於整個市場來講,一、二線城市、中心城市受經濟不良影響的嚴重程度要大於中小城市,特別是鄉鎮市場影響會小。
所以,我們把業務的重心,快速地轉向中小城市、鄉鎮市場。加快推動各鄉鎮的“一鎮一店”的建設。“一鎮一店”本身就是我們今年的戰略重點,那麼現在特別加快這個進程。”
“我們現在確立的戰略性的業務,一個是原有業務的消費升級,就是智能製造和它的生態系統。
還有一個,就是以充電槍,充電樁為起點,新能源的業務。”
“我們現在越來越習慣於通過視頻的方式交流,這就是一個典型的疫情造成的影響。
這些事情我相信在某種程度上對於企業未來的經營也好,對於企業未來的思路也好,都會存在一定程度的改變。
但是如果我們把這個週期拉長,我相信企業一定是適應這個環境而做出相應的改變。最終,它一定會在一個新的環境下取得一個新的平衡。”
“股票市場最簡化地來看,一共就只有兩個因素可以決定它。
一個是企業的盈利狀況,一個是大家願意給它的估值。
這兩個因素可以在絕大多數層面上決定股票市場整體給大家的回報,這是非常簡單的一個看法。
但是我們如果細細地去考慮這個問題,就會發現,在絕大多數的時間段裏面,估值帶來的波動要遠遠大於企業盈利。”
問:你被稱媒體稱之為一位低調的匠人,低調是因為你確實很少接受採訪,匠人則是因為你本身是工程師,用27年專注於做好插座這一個看起來很小的產品,打磨到精益求精。
你曾提到公牛的風格就是要走遠路,但遠路也並非坦途,比如最近我們看到全球經濟環境都面臨着不小的挑戰。在這樣一個不確定性的市場,目前公牛的應對策略有哪些?
阮立平:最近,確實經濟形勢不好,大家都感受到了。
從我們這個行業的角度來講,房地產行業實際上直接的影響就是家裝的業務少了,這個影響還是挺大。
所以,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也是提前採取一些措施。主要做三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我們調整了業務的重心。
因為對於整個市場來講,一、二線城市、中心城市受經濟不良影響的嚴重程度要大於中小城市,特別是鄉鎮市場影響會小。
所以,我們把業務的重心,快速地轉向中小城市、鄉鎮市場。
加快推動各鄉鎮的一鎮一店的建設,一鎮一店本身就是我們今年的戰略重點,那麼現在特別加快這個進程。
新產品,適合於鄉鎮銷售的新產品,一系列的新產品快速推出,實際上也是符合國家家電下鄉的一些方向。
我覺得我們的措施還是要和國家的節奏合拍。
第二,我們調整了一些投資的節奏。
見效比較慢的投資項目延後投入,減少一些費用的投入,進行費用全方位的控制。
再一個就是,我們在自動化、精益製造、還有智能化這些方面加大投入。因為這些方面是我們比較專長的,我們進一步挖掘潛力。
第三方面,我們會加快戰略性業務產業的進程。
我們現在確立的戰略性的業務,一個是原有業務的消費升級,就是我們更為更新智能製造和它的生態系統。
還有一個,就是以充電槍,充電樁為起點,新能源的業務。
這兩個業務是我們目前的戰略,可以加快。其他業務的投入可以做一些調整,但這些業務的投入是要加快。
這也是為了未來的長期可持續發展打下更好的基礎。
問:在當前的時點上,你如何看待中國企業在全球的競爭優勢和我們所面臨的挑戰?
謝治宇:這個問題我想從兩個方面來回答。
一是從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看。
我認為,成長性一直是這個市場最為追逐,也最願意給出溢價的點。
只有通過投資這些長期具有成長潛力、長期持續增長的企業,才能夠為投資者帶來相對最好的一個回報。
那這些成長的領域,當然非常容易出自一些新興的需求沒有被滿足的領域。比如説我們現在都知道的AI、新能源車、新能源這些領域。
這些領域因為需求從來沒有被滿足,它是完全可以享受到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
所以在這些領域的投資裏面,容易產生一個成長性的機會,這是一部分。
第二部分,來自於一些傳統的領域,通過格局的優化,通過競爭力的提升,這些企業它持續地取得穩定的市場份額,它持續地取得長期穩定的業績增長。
那這種成長性,也是市場長期以來會追逐和能夠給出溢價的部分。
我認為這些東西都是我們所説的,歷史上從來沒有發生,但將來一定會發生。
第二個部分,是講全球化。
我認為,從現在的角度來看,國內的企業不管從人才、從研發、從管理、從渠道、從面對的市場角度來講,都處在一個可以開始全球化,甚至在全球化的過程中已經積極參與進去,已經取得了很強力量的一個階段。
但是這兩年,我們也發現確實,不管是政治因素也好,其他因素像疫情因素也好,我們確實發生了一些逆全球化的過程。
如果我們用更長遠的眼光去看,把眼光放到五年、十年的角度來看,我相信從整個社會的角度來講,大家一定會沿着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途徑在發展。
這個途徑是什麼?
這個途徑一定就是分工協作的途徑,一定就是我們非常確認的比較優勢的途徑。
所以我相信,中國的企業在現行的整個資源稟賦基礎和條件下面,最終一定會通過比較優勢取得最後全球化的勝利,一定會發展成一個在全球範圍內都有非常強的競爭力的企業。
問:公牛一直致力於產品線的精簡,據説目前這個公牛的產品線只有約十種。
隨着市場的發展,公牛也致力於探索下一個市場,從插座到照明、數碼配件,以及現在加快佈局的新能源充電樁市場,請阮總給我們分享一下公牛新產品線的發展機遇和一些思考。
阮立平:公牛集團的產品線一直以來特別精簡。
因為我們有一個理念,就是進入到每一個業務、每個產品線,我們的目標就是做精、做專,到最後要做到第一。
所以,我們每進入一個業務,都會充分評估我們有沒有機會做到第一。這是我們的理念。
我們從1995年創立開始,後面12年一直到2007年只做了一個產品,就是插座,做到了絕對的領先。
2007年開始,我們進入牆壁開關的領域,也是一步一個腳印。通過8年的努力,把牆壁開關做到了這個行業的第一。
這是我們一貫的風格,所以我們的產品總體來講特別精簡。
進入牆壁開關領域以後,實際上就是進入了一種家庭裝修的範圍;
那麼我們從2014年開始又做了照明,都是非常相近的領域。
照明開始以後,我們圍繞家庭的電工照明、智能化的生態系統,再慢慢展開了一些新的業務,包括智能照明,智能控制,浴霸,晾衣機,智能門鎖。
但是都是圍繞家庭裝修的這樣一些產品線。每一個產品線我們都評估過,都是有機會做到第一的。
雖然有一些領域,比如説照明,比如説晾衣機、智能門鎖,特別是照明的品牌非常多,但是我們覺得還是有機會的。
所以從產品線角度的話,我們是有一個非常明確的目標。
另外,我們的多元化是非常謹慎的,是強關聯的業務。
所以,總體來講,我們這些年把傳統優勢的業務基礎打得比較紮實。
另外,一些新的業務發展也非常不錯。
後續的話,我們在傳統的業務,比如説照明,照明我們做了八年,那麼八年下來,我們不斷探索打下比較好的基礎。
最關鍵的是我們現在也已經洞察,這個業務未來的趨勢。
我們確立了以無主燈為核心的發展方向,我們覺得是一個照明升級。
家庭裝修照明升級,它首先是一個極簡的家裝風格,符合這個趨勢的要求。
第二個,場景化的光效設計,這還有光效、燈光的智能控制,以及周邊的生態系統。
所以我們覺得,在傳統的家裝領域裏面,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照明升級,一個消費升級很好的趨勢。
所以在這個領域裏邊,這是我們未來的戰略重點。
第二個我們業務發展的重點,就是以充電槍、充電樁為核心起點的新能源方向。
新能源方向的產品線和業務拓展,也是我們的未來戰略的重點。
所以總體來講,這兩塊是未來我們新的戰略重點。
一個是老的升級,消費升級原有業務。
第二個,就是面向未來的趨勢性的業務發展。
問:2022年開年以來,市場持續震盪走低。你如何看待本輪疫情以及國際地緣政治等等對於中國資本市場的中長期的影響?
謝治宇:股票市場在某種層面上來講,它是現實世界的一種映射。那真正現實世界的企業,最終的盈利情況和現金流的狀況決定了最終股票市場的基石。
所以這個問題,本質上來講,講的是從中長期的角度來看,不管是疫情也好,還是地緣政治也好,對企業或者消費者的習慣或者產業格局會不會產生重大影響。
我覺得短期的影響是一定存在的。
比如説我們現在越來越習慣於通過視頻的方式交流,這就是一個典型的疫情造成的影響。
比如説我們以前一直説精細化的經營,要執行精細化的經營這種理念要控制庫存,講究流通速度,講究轉換效率,
但這些事情在現有的環境下,它會遇到挑戰。比如説現在的物流狀況確實不支撐企業生產的及時響應。
那這些事情我相信在某種程度上對於企業未來的經營也好,對於企業未來的思路也好,都會存在一定程度的改變。
但是如果我們把這個週期拉長,我相信企業一定是適應這個環境而做出相應的改變。
最終,它一定會在一個新的環境下取得一個新的平衡。
不管是盈利能力也好,不管是競爭也好,從中長期的角度來講,它一定是一個更深層次的平衡。
我們的人口結構,或者受教育的程度,過去我們一直取得更強競爭力的這些因素,我不相信它會被短期的情況所改變。
所以如果我們再拉長去看的話,我一直堅信,疫情對於我們不管是經濟也好,對於市場也好,它會帶來調整。
但這種調整一定不是根本,將來一定會回到一個更加正常,而且我們都能夠用一個新的調整的方式去解決的問題。
問:近年來,公牛裝飾海外事業部開拓海外業務,致力於成為插座界的世界工廠,那麼請阮總給我們講一講公牛在海外市場的設想是什麼?
阮立平:公牛這些年來,從創立開始,主要是以國內的業務為核心的,國外的市場非常少。
到現在為止,我們的海外業務只佔了2%的份額,非常少。
我們20年之前開拓的是OEM的業務;
8年以前,從2015年,我們開始嘗試自主品牌的出口,從印度、東南亞到非洲做了許多的嘗試和探索。
總體來講,我們比例還是比較低的。在國際化上,我們也要不斷地強化。
所以,去年,我們成立了這個專門的國際化業務部,系統性地來強化這塊業務。
未來,這是非常大的一個空間。如何能夠充分發揮國內企業各方面綜合性的優勢?
我們這樣一些相關品類的公司,從技術的角度不是特別高精尖,但是從製造、運營各個方面綜合性的競爭能力,我相信在全球市場中還是有非常大的拓展空間。
這也確實是我們未來很重要的一個發展要點。
獲得長期穩定的超額收益,這個難度非常大
問:整個市場來看,A股和港股加起來,長期可以給投資者提供怎樣的回報水平?
謝治宇:我覺得這個問題,其實特別好玩。你越思考越發現它其實是一個多層次的問題。
我們簡單地來看這個事情。
股票市場最簡化地來看,一共就只有兩個因素可以決定它。
一個是企業的盈利狀況,一個是大家願意給它的估值。
這兩個因素可以在絕大多數層面上決定股票市場整體給大家的回報,這是非常簡單的一個看法。
但是我們如果細細地去考慮這個問題,就會發現,在絕大多數的時間段裏面,估值給大家帶來的波動要遠遠大於企業盈利。
估值帶來的波動,又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大家的預測。
而大家又都知道預測這件事情,它的不確定性是非常非常高的。
所以要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需要定義的一個準確的點是,多長時間是長期。
一開始我覺得,在公募行業來看,十年應該算是一個很長期的視角。
但後來我又想一想,其實從投資的角度來看,十年並不能夠非常明確地説就足夠的長期。
我們都知道,國外的成熟市場,一個基金經理可以拿出的業績的時間段,可能有20年、30年,甚至更長。
所以定義長期,我覺得才是回答這個問題的第一部分。
隨着長期的拉長,從理論的角度來講,這個市場給予大家的回報應該是企業最終成長的現金流帶來的回報。
但事實上,要取得這樣的回報的難度是非常大的。
就正如我剛才説的,這個市場,它的估值上給予大家的波動,一定會大大超過企業給予大家的波動。
而這個估值上給予大家的波動,不完全是好的那一方面。
就像過去的兩年的市場,我們享受的是估值向上的紅利。企業增長了,大家願意給更慷慨的估值,淨值漲得更快。
但是一旦這個市場反過來的時候,大家就會發現,原來估值收縮的這一下,其實給予的衝擊也是非常大的。
取得回報的能力會迅速地在這兩個週期裏面做大量的切換。
前兩年大家可能覺得年化20%多的收益率,似乎都不是什麼大的問題。如果我們把今年年初4個月的收益加上去,會突然發現,原來有10%多左右的收益,拉長來看,也是相當不錯的收益了。
所以,我們同時要認識到估值巨大的波動帶來的變化,導致整體的收益率的波動。
從長期的角度來看,不見得每個基金經理或者每個投資人都可以拿得到這個收益。
這需要,他對行業、對市場有充分的認知,既能夠認識到企業的前景,又能夠認識到映射到資本市場上給予合理估值的能力是什麼。
同時,他還要長期地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才能夠長時間地保證認識和映射的穩定性。
所以真實的世界裏面,要獲得一個長期的超額收益,這個難度是非常大的。
同時第二個層面,我們再想一想就會發現,市場其實也是在變化的。
市場在進化,經濟在進化的,我們的結構,我們的狀態,這些事情都在慢慢的變化。
所以要維持一個比較好的超越市場的超額收益的難度,其實是隨着時間慢慢拉長的。
但是另一頭來講,我們要相信的是統計的規律以及社會發展的規律,資本市場從長期的角度,大概率應該能夠獲得一個超越其他類型的大類資產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