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日內振幅達15%!光伏一哥也煩惱

這幾天,各行業大白馬相繼披露業報,有人歡喜有人愁。

作為光伏一哥的隆基股份,昨夜交了一份不盡人意的成績單,54萬股東瑟瑟發抖,內心恐怕都先計提了一個大跌。

要知道,大白馬隆基股份,股價從去年高點算起,回撤已經腰斬,期間市值蒸發逾3000億元,再出什麼幺蛾子,恐怕無力迴天。

早盤,在市場的悲觀的預期下,隆基慘遭大資金拋售,盤初一度被秒砸至57元,跌近7%,隨後在市場趨於理性後,慢慢拉昇漲至66元,漲超7%,盤中振幅直接達14.6%。

3500億大盤子,硬是走成了熱點炒作的波動。可見,市場對光伏一哥的分歧十分大。

急漲急跌下,背後的資金分歧在哪?業績達瓶頸後,隆基又將何去何從?

01

分歧背後

漲上來有千萬種理由,但下跌就只有一個理由,業績不及預期。

根據隆基昨夜公佈的公吿,2021年全年營收為809億元,同比增長48%左右,歸母淨利潤為90.8億元,但同比增長僅6%左右。營收絕對值看上去增速不錯,但卻也沒實現去年年報定下的850億元的目標,而利潤增長更是與市場普遍認為的105億相差不少。

wind,隆基財務情況

對於業績下滑,公司給出的理由是原材料出現階段性緊缺,再疊加鋁、銅等大宗商品漲價,行業開工率有所下降,產業鏈利潤向上遊轉移,原材料供給不足制約着終端需求。

這麼一看,公司解釋有一定道理,去年年底,硅料價格暴漲,中小遊企業無法傳導漲價成本,很多索性就減產,甚至停產。

但這突出一個問題,隆基作為光伏硅片和組件的龍頭,產品議價能力不足。面對上游漲價等因素根本沒能力向下遊施壓,漲價只能硬生生自吞。包括一些下游專門從事組件的廠商都敢提價,而硅片卡在中間,卻猶猶豫豫,還是反映了邊際競爭加劇的問題。可以看到最近個別硅片企業,頻繁上調又下調產品價格,都是一樣的問題。

單看毛利率變化,也能看出隆基盈利能力的減弱。2021年,隆基毛利率為20.19%,同比下滑4.43%。分季度看,2021Q4業績表現最差,毛利率17.67%,環比下降7個百分點。

四季度光伏旺季不旺,整個產業鏈博弈加劇,隆基也難逃業績惡化。2021Q4歸母淨利潤15.3億元,同比下降30.32%,環比下降40.31%。雖説,去年4季度硅料價格高企,產業鏈持續博弈,很多電站項目延後裝機。

可是,儘管如此,公司今年一季度的業績與前一年相比幾乎陷入停滯。隆基2022年Q1淨利潤26.64億元,同比增長也僅6%左右,與去年一季度34%的增速相比,着實難言成長。

另外,隆基存貨壓力劇增,存貨風險逐漸暴露。2021年年末,隆基賬上存貨141億元,同比增加18.7%,而2018末年僅不到43億,幾年時間存貨飆升至百億。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末,存貨已經越至215.7億。

儘管,公司業績下滑與年末進行的12.5億減值準備、三費飆升有關,但這份業績,着實與市場對光伏行業的感觀落差太大了。何況,在市場弱勢情況下,市場情緒只看你同比增長那個數,你這裏是個位數,肯定遭市場質疑。

02

不確定性

光看淨利增速或許對隆基難有認同,但龍頭依舊是龍頭,已經有其優勢存在。組件銷量、市場佔有率、品牌影響力均位列全球首位,其內外銷組件出貨總量遠超第二名10GW以上。龍頭地位,這也是市場給予高溢價的原因。

但光伏老大的寶座不好坐,隆基這年倍感壓力。

一方面於內,行業瓶頸已現,競爭格局惡化,而二線企業步步緊逼;另外一方面,美國貿易大棒的打壓,其海外業務也多了幾分不確定性。

2017-2020年,隆基股份憑藉單晶替代多晶,硅片業務技術領先優勢+成本曲線陡峭,滲透率提升,成為行業龍頭。

而21年至今,很明顯隆基與領先的優勢逐漸縮小。由於單晶硅片技術擴散和外溢,隆基與其他企業盈利差距收縮,硅片成本曲線開始黏合,2019年隆基較二線企業有9%的毛利率優勢,2021一季度僅有5%的優勢。

天風證券,隆基與二線企業間盈利差距開始縮小

值得注意的是,以尺寸為名的聯盟之戰正在打響。以隆基股份為代表隊的182尺寸聯盟VS以中環為代表隊210尺寸聯盟,正展開一場新舊龍頭之戰。誰能贏呢?就算不分上下,但單蠶食行業原有的份額,老一派足以夠嗆。

根據硅片兩大龍頭隆基股份和中環股份公吿,今年底隆基股份的硅片產能達到105GW、中環股份達到85GW。而據CPIA預測,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量較上年實現31%的增長,達到創歷史的170GW,2022年繼續有望實現20-30%以上的增長,達到200-220GW。

這麼看,這兩家的產能就已經能完全滿足全行業需求。

民生證券,光伏硅片產能規劃及擴產情況(GW)

更何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之間在垂直的道路上無限擴張。

2014年,原本專注於單晶硅片的隆基股份,首次將手伸向了行業的下游,收購了浙江樂葉組件 85%股權。由最初的僅為了推廣單晶硅業務,確為隆基帶來了優勢,成為了隆基敢於逆勢推廣182mm硅片,以及平穩度過產業週期的祕訣。但隆基跨週期的祕訣,也成為各競爭對手參照模仿的樣本。

硅片中環,開始通過投資等方式,將業務拓展到硅料、電池以及組件環節。組件企業晶科、晶澳,也在進軍硅片、電池。而光伏設備商上機數控,也在硅片領域“奪食”。

起家的硅片遭後起之秀步步蠶食,而組件內卷愈發激烈,隆基在光伏內卷戰之中不免壓力劇增。要知道硅片與組件是隆基兩大核心業務,2021年太陽能組件及電池營收佔比72.23%;硅片及硅棒21.04%。

天風證券,2021年部分光伏項目擴產計劃

硅片環節優勢減弱,疊加組件一體化邏輯各公司差異不大,這就引發了市場對隆基業績彈性和估值彈性不足的擔憂。

03

出海風險

有內憂的壓力,也有外患的擾動。

2021年中國光伏海外市場方面,光伏產品出口總額約284.3億美元,同比增長43.9%,組件出口量約98.5GW,同比增長25.1%,出口額和出口量均創歷史新高。

中國光伏新增裝機54.88GW,穩居世界第一,直接把美國26.8GW甩在了後面。

但或許是因為太過優秀,我國光伏行業迎來了美國、印度、歐盟等先後展開的反傾銷和反補貼的“雙反”調查。

拜登政府上台之後,總體上延續了特朗普政府對中國的貿易政策,也就是所謂的通過實施對華貿易的各種限制性政策,從而達到遏制中國崛起的目標。

3月29日,美國《華爾街日報》放出過消息,稱美國商務部將調查中國太陽能生產商,是不是存在通過將產品轉移至4個東南亞國家--柬埔寨、泰國、越南和馬來西亞,並最終銷售至美國本土,從而規避美國對中國的太陽能關税,若調查屬實,美國將對來自這四個國家的光伏組件徵收高額關税。

隆基股份在互動平台迴應稱,公司正在按照美國海關要求提供追溯性證明資料,近期,在相關材料得到美國海關批准後,公司被扣留貨物已經按照批准的數量被允許逐步放行。而且在年報中,在解釋業績下滑的原因時,隆基也提到美國暫扣令(WRO)事件對公司業績負面影響。

2021年公司海外收入已經攀升至近47%,基本已經和國內營收持平。很多中國光伏企業的出口產品並非都銷往美國,但風險在於,美國“長臂管轄”的威力,即使不是美國本土,它也會通過各種手段,比如世貿組織、盟友體系,去影響其他國家的生意往來。

在電話會議上,隆基也提到,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在美倉儲費就有 3 億多,直接影響一季度近2 個億的利潤。

Wind,隆基股份海外業務變化情況

不可否認,碳中和是個全球目標,即使沒有了美國業務,依靠其他國家的業務也能吃得很香。但在美國貿易大棒的陰影之下,它的持續獲得高增長前景,也多了幾分不確定性。

04

尾聲

在新能源大趨勢下,尤其是光伏這個向陽而生的方向裏,其成長景氣度的持續不可置疑。而作為世界級的龍頭,隆基的基本面非常紮實,除了光伏,隆基還積極參與氫能技術的開發和利用,一幅新能源巨頭的畫像正不斷充實。

但市場資金總喜歡把預期打滿得非常滿,在資金充裕時看似一切合情合理,但當資金面及基本面有任何瑕疵時候,恐怕再難以支撐高企的股價。

大資金或許已經用實際行動做出了回答。公司股東總户數不斷攀升,從2020年一季度的不到10萬户躍至2021年年末57.7萬户,直接翻了還幾倍。背後是誰在拋售籌碼呢?

Wind,隆基股份股東總户數變化

至於公司董事長鍾寶申,在窗口期以非交易過户方式,過出公司股票1960萬股,是否是借“ 家庭財產分割 ”變相減持,就不得而知了。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