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佈,將當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John B Goodenough教授、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分校M.stanley Whittlingham教授和日本化學家Akira Yoshino,以表彰其在鋰離子電池(以下可簡稱“鋰電池”)的發展方面作出的貢獻,正是由於他們開創性的研究,創造了一個可再充電的世界。這使得未來一個無化石燃料的清潔型社會的出現,不再成腦海中的想象。
鋰電池的出現也使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和可再生能源的儲存成為了可能。
可以説,一塊小小的鋰電池,給人類生活方式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掌握產業核心關鍵性技術的格力鈦,將在碳中和時代站立於“潮頭浪尖”
碳中和時代,正是加速推動清潔能源替代石化能源的革命性過程。
近十年以來,因為技術的突飛猛進、製造能力升級和商業應用的規模化,鋰電池成本也下降超過80%,循環壽命增加高達16年。
儲能解決方案也突破了時空的限制,支持可再生能源發電對傳統煤炭發電的替代,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則支持了電能對傳統石油的燃燒用能的替代,經濟向數字化、智能化的升級轉型,在5G、AI、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加持下,給電動化和IoT(萬物互聯)的集成創新應用獲得了更大想象空間,比如説智慧無人礦山,無人機作業,自動駕駛等。
時至今日,鋰電池這種事關能源轉化和儲存的關鍵技術仍在不斷取得突破和改進,而掌握這種關鍵性技術的企業,才能夠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以及加速到來的碳中和時代裏,成為極小數有資格站立於浪潮之顛的“弄潮兒”。
據公開資料,就在去年的12月底,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聯合公佈《第六批製造業單項冠軍及通過複核的第三批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名單》,格力鈦新能源研發生產的鈦酸鋰電池憑藉高安全、快充放、大倍率、耐寬温、長壽命等優良特性,被評選為“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
製造業單項冠軍,是指長期專注於製造業某些特定細分產品市場,生產技術或工藝國際領先,單項產品市場佔有率位居全球前三名的企業產品。
據瞭解,格力鈦的創新性核心技術——鈦酸鋰電池,能完美解決了在日常廣泛應用場景或極端環境所存在的安全性能低、充電慢、低温耗電快、温差適應力不強、電池壽命不高等多個難題。相比傳統鋰電池,格力鈦電池“高安全、快充放、大倍率、耐寬温”等技術優勢能夠解決寒冷環境所面對的多個問題。
從科學理論來解釋,格力鈦電池為穩定的尖晶石結構,具有三維的鋰離子擴散通道,表面不形成固液界面鈍化膜,在零下五十度的超低温面前,各項性能還可以保持常温時的狀態。因此搭載格力鈦電池的車輛幾乎無需保養及維護,也適合在冰雪等惡劣條件下運行。
同樣的,穩定的結構也為新能源車帶來極高的安全保障。被稱為“零應變材料”的格力鈦電池材料對鋰金屬電位更高,避免了電池在過充過程中生成導致短路或出現使負極惡化的鋰枝晶,安全穩定性更好。因此,搭載格力鈦電池在零下50℃到零上60℃均可正常充放電,冬季充電時無需配備額外的動力電池加熱系統,從根源上解決電池着火問題。
而長期的實驗數據顯示出,面對針刺、電鑽、切割等破壞性壓力實驗時,格力鈦電池均不會發生起火、爆炸等現象。另據統計數據顯示,投放在市場的裝載格力鈦電池的新能源汽車或儲能項目中,由電池誘發的安全事故為零。
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清泉曾公開對格力鈦電池給出良好的讚譽與正面的評價,陳院士指出:“格力鈦電池是目前鋰電池領域安全性能最好的電池之一”。
另有調查顯示,搭載格力鈦電池的公交車,充電前車輛的剩餘電量為33%,充電三分多鐘電量就上升到60%以上,僅僅8分鐘這輛公交車的電量就充滿了99%的電,搭載格力鈦電池成為新能源公交出行首選,這種優勢來自於格力鈦電池所擁有的卓越的高功率性能。據格力鈦官網資料介紹,格力鈦電池充放電倍率高達10C,可瞬間提供大倍率的功率輸入輸出,可支持在8-15分鐘內快速充滿電。
除此之外,“長壽命”也是傳統鋰電池所不具備的,這一點,恰恰是格力鈦電池另一優勢所在。
一般而言,普通的磷酸鐵鋰電池生命週期充電次數僅有3000次,鉛酸電池更是僅有600次左右,格力鈦電池深度循環壽命則超過30000次,相當於傳統磷酸鐵鋰電池的整整十倍之巨,使得整個電池的生命週期內幾乎不需要維護,這一性能表現暫時在新型鋰電池中也是非常突出的。
綜合可見,深耕新型鋰電池的格力鈦新能源,已經成為了上述提到的關鍵性、核心技術的掌握者和領先者。格力鈦依靠具有高安全、耐寬温、充電快、壽命長等眾多優勢的鈦酸鋰電池,已經在新能源汽車、儲能等領域得到應用和推廣。
2021年11月底,格力鈦官方正式宣佈,已經將格力鈦電池應用到了建在四川涼山州、甘孜州、阿壩州等位處偏僻、高寒、高海拔的地區的通訊基站中,一般來説,此前這類基站國內只有華為等通信巨頭能做到,如今格力鈦也成為此類技術的擁有者。
值得一提的是,格力鈦的新型鋰電池也先後進入丹麥、瑞士、捷克、芬蘭等國際市場,應用於移動儲能設備、AGV智能裝備製造、軌道交通設備、自動化港口碼頭等多個產業或領域。
由此可知,近年來突飛猛進的發展,讓格力鈦慢慢從“幕後”走到了“幕前”,從國內走出了海外,也讓能力強大的格力鈦成為承擔着多重責任和發展壓力的重要角色——它既是中國實現雙碳目標貢獻者,產業進步提供改變方向的探路者,同時也是不斷為人民提供美好生活的締造者。
今年1月1日,人民的美好生活嚮往源於對幸福美滿的精神追求。一場別開生面的《揚帆遠航大灣區——2022新年音樂會》,在元旦隆重播出,它用最美樂音喜迎新年,打開新一頁篇章。
據悉,本屆新年音樂會由中央廣播電視總枱、廣東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共同主辦,珠海市人民政府承辦,奏響“一灣夢起,圓夢此灣”主題協曲。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就要新年音樂會所傳遞出的創新與理念。
新年音樂會以一輛大灣區製造的格力鈦新能源“樂遊巴士”作為全媒體流動舞台,串聯着“城·相通”“海·相融”“人·相親”“橋·相連”四大篇章,多元融合打造一場創新與科技賦能的視覺盛宴。
作為流動舞台的格力鈦新能源“樂遊巴士”代表着碳中和大勢所趨,也反映着粵港澳大灣區未來高速的發展建設與精彩紛呈的表現將要以此作為基石的,緊跟時代潮流,順勢而為。
這過程當中,也預示着格力鈦新能源將在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發展中站立於較為重要的位置。
而回顧過去,格力鈦新能源從來沒有缺席過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過程中任何重要的歷史性時刻,2018年在港珠澳大橋開通當天,格力鈦新能源的雙層巴士亮相登場,也擔當起央視直播車。
2022年新年伊始,格力鈦新能源的“樂遊巴士”則成為了央視音樂會的流動舞台,這恰恰暗合了筆者所總結的格力鈦或已從“幕後”走到“幕前”的判斷,對應的是,該公司已從技術應用快速走向了產品推廣、模式創新與場景落地的黃金成長階段。
這意味着2022年之後的格力鈦新能源,有望迎來爆發式增長的機遇,這一機會或來自於快速增長的新能源、儲能賽道。
鈦酸鋰電池的市場價值不斷釋放,打造格力鈦的“星辰大海”
眾所周知,在碳中和背景下,能源問題是核心,作為能源主要載體的電池更是站立在中軸線。
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發布的《新能源展望》年度報吿,2030年交通和儲能對鋰電池的需求將激增至5.9TWh,而2020年全球動力電池產能僅有100GWh,這意味着大約存在58倍的產能釋放空間,對應着價值5萬億巨大規模的市場空間。
對於電池行業來説,摩爾定律的生效一方面來自於產能規模和製造能力的升級,另一方面主要取決於技術突破和替代。新型鋰電池的出現,代表了行業未來及由此帶來的更多的可能性。
因此,作為其中一種新型鋰電池——鈦酸鋰電池的市場價值不斷釋放,該技術的應用前景和行業發展潛力漸成共識。
值得一提,電池技術路徑其中一個最大優勢則是壽命長,其使用壽命可達25-30年。2020年10月,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與中華環保聯合會共同發佈的《為資源續航:2030年新能源汽車電池循環經濟潛力研究報吿》指出,到2030年全球乘用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將面臨總電量463GWh的大規模退役。退役下來的電池,可能會對環境造成沉重的負擔,而的“超長生命力”可有效緩解“鋰電池垃圾場”的危機,推動全球經濟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憑藉新型鋰電池的技術優勢和多元的高性能特徵,格力鈦聚焦“碳中和”核心賽道,持續在前景廣闊的新能源領域、儲能領域進行深度佈局。
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目前,搭載有動力電池的公交車已在全國多個城市運營。技術路線最為貼合公交出行需求,“公交車首先要保證安全。同時,充電快,回到總站充電三五分鐘就夠用”,針對特定距離作出合理充電設計,格力鈦拓展使用場景,“比如重卡、物流車、冷藏車等等”。據官網介紹,格力鈦在堅持自主創新研發基礎上,根據不同行業需求推出商用車、專用車兩大系列產品。其中,商用車以城市公交車、城市公路車(通勤車)為主,專用車則以市政環衞車、物流車及場內特定場景使用的車輛,如叉車、小型觀光車、機場擺渡車等。
2021年11月7日,國務院發佈關於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提出深入推進碳達峯行動,推動氫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有序推廣清潔能源汽車。在“雙碳”背景下,未來電動汽車將對傳統燃油汽車持續實施有效替代,而格力鈦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必將駛上新的快車道。
日前,第二屆中國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峯會暨年度頒獎典禮在北京大興國際氫能示範區舉辦,憑藉自主研發的氫鈦動力總成創新技術,格力鈦新能源氫燃料電池客車榮獲“年度燃料電池汽車獎”。據瞭解,新能源氫燃料電池客車,與傳統氫燃料電池客車不同,搭載的是銀隆創新研發氫鈦動力總成技術,將氫燃料動力電池發電系統與鈦酸鋰動力電池相結合,,解決傳統鋰離子電池低安全性及不可耐用的問題,保證車輛高頻次充放電安全耐用、超長使用壽命節約成本實現動力系統智能循環。
同樣的,未來儲能會有巨大的市場需求。2021年7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曾印發《關於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2025年實現新型儲能從商業化初期向規模化發展轉變,累計裝機規模30GW以上,這意味着新型儲能領域將成為一個潛力巨大的發展市場。
早在多年前,格力鈦便已開始積極佈局儲能領域,致力於儲能技術研發。格力鈦推出的儲能產品已實現全場景應用覆蓋,為工業調峯、電網調頻、通訊基站、數據中心、軌道交通、風光消納、商用綜合體等儲能領域提供高效解決方案,能滿足各種專業領域需求。
格力鈦儲能系統如今在國內外已被頻繁使用,標誌性的項目如中國最大的風光儲輸示範工程——張北風光儲輸示範工程的綜合“四位一體”應用、美國電力公司的電網調頻應用、世界第一大風力發電運營商維斯塔斯的風能儲輸應用等。近年來,格力鈦在儲能產業項目規劃和佈局等方面加快了發展的腳步。憑藉高安全、長壽命的智能儲能產品,格力鈦被中國儲能網連續兩年評為“中國儲能產業最具影響力企業獎”。
隨着儲能系統性能不斷優化,中國儲能在電源側、電網側、用户側、通信儲能、應急電源、5G及物聯網等剛性需求市場已初步具備商業化應用條件,萬億規模的儲能產業,已處在爆發前夜。格力鈦將以自身鈦酸鋰電池優勢為依託的儲能技術,推動清潔能源的大規模應用,讓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藍圖逐漸轉變成為現實。
綜合來看,格力鈦驚人成長和突破之下所帶來的最終結果,不僅是新能源、儲能領域以及高端製造業“專精特新”的領先企業代表,更應重新定位去理解為國家新能源體系建設的創新型標杆。憑藉在行業內擁有的領先技術與優異性能,格力鈦的鈦酸鋰電池已經從中國逐步走向世界,為全球“碳達峯”、“碳中和”貢獻着“中國動力”。
隨着2022年的開啟,格力鈦新能源的新樂章也被奏響,而與新年音樂會中充當的流動舞台不同,這一年的格力鈦或將以主角的身份,迎着未來快步走向時代舞台的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