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晚間,寒武紀發佈公吿稱,公司股東古生代創投擬通過集中競價、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1415.19萬股,為公司總股本的3.54%;股東智科勝訊減持400.22萬股,為公司總股本的1%。
而這兩家股東古生代創投和智科勝訊均系由南京原點正則創業投資管理中心擔任普通合夥人暨執行事務合夥人的有限合夥企業,因此構成一致行動關係,兩者合計持有公司4.54%的股份。
這樣來看,這次的是這二者的清倉減持,據公司稱二者的減持理由均為“因股東自身資金需求”。按照昨日的股價來算,套現了約20億元。
受消息面上的刺激,寒武紀23日一開盤就下跌近4%,截至收盤股價重挫近8%,報102.27元/股。其實從寒武紀上市至今的股價來看,一直是在陰跌的,從最高點297元一路跌至現在的100元左右,股價大跌超過60%。
一年前,頭頂“AI芯片第一股”光環的寒武紀創下了今年創業板上市最短的時間記錄,僅僅用了68天。而上市首日,公司的股價更是高空跳開直接翻倍,當時市值一度站上千億元。但如今隨着股價的震盪下挫,僅有409億元。
其實股東在此時清倉減持的消息並不突兀,寒武紀於2020年7月20日正式上市,這麼看一年期滿,正值股份解禁的“好”時節。
而早在之前,寒武紀稍就曾發佈公吿提示,公司於7月20日有一批限售股解禁,流通的限售股數量共計2.07億股,而在解禁當日,股價就已經重挫了7%。
從本次寒武紀限售股上市流通的32位股東來看,其中北京中科算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解禁股數最多,達6566.97萬股,持股比例達16.41%。隨後依次為古生代創投、國投(上海)科技創業投資基金、南京招銀電信投資基金合夥企業、寧波瀚高4位股東持有限售股佔公司總股本比例均在3%以上。
此外,其他的解禁股東中,不乏杭州阿里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科大訊飛、聯想(北京)有限公司、美的控股、OPPO廣東移動通信等明星企業或知名公司旗下企業。
而反過來看,減持的原因是因為公司的業績太差了麼,股東都不惜清倉減持?
就業績表現來看,有這個因素的影響。截至目前寒武紀仍未實現盈利。2020年,公司實現營收4.59億元,淨利潤虧損4.34億元,而上年同期虧損11.79億元。而且從成立到現在,寒武紀就沒有賺到過錢,累計虧損超過20億元。
今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收3613萬元,同比大增213%,雖然公司稱營收增長主要得益於邊緣端智能芯片的銷售大增,但由於銷售費用和研發費用的大幅提升,歸母淨利潤從去年同期的1.08億元擴大至2.06億元。
雖然對於高科技企業初期的發展來説,技術是最重要的市場競爭護城河,寒武紀每年的研發費用都超過營收的200%,但從業績來看,寒武紀好像沒有把握住這個市場。2017年營收不到800萬,2019年衝擊科創板上市,營收由2018年的1.17億衝到4.43億,到了2020年營收也僅增長了1500萬。
雖然6月寒武紀披露,其下的全資子公司行歌科技計劃增資1.7億元並引入投資者,而完成增資後,將加速組件車載智能芯片研發和創業化團隊,開拓車載智能芯片的相關業務,但這一部分在短期內並不會帶來營收,甚至還會進一步擴大研發費用,導致虧損增加。
而在這種情形下,公司的業績難以支撐其上市時曾經衝上295元的股價,在這種情形下,上市一年來的連續下跌也就不稀奇了。
從大環境來看,曾經讓寒武紀引以為傲的客户華為、阿里等巨頭,拋棄寒武紀的華為已經着手研發自己的海思芯片,而阿里也有了玄鐵、含光兩大芯片、百度成立崑崙、華為還擁有的昇騰。
現在就連字節跳動、騰訊都進軍芯片業了,在BAT聚首芯片自研的情形下,寒武紀所想象的雲端市場已經沒有多大的空間了。
一年前,投資者對寒武紀是抱有期待的,希望公司能夠在崛起,在芯片的長征路上殺出一條血路。但一年後,就連曾經追捧寒武紀的原始股東,都已經套現離場了,而且未來這條賽道的路越來越難走。
沒有大資本撐腰的寒武紀可能要倒退回冰河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