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杉股份(600884):加碼偏光片資產 鋰電材料龍頭再起航
全球領先的鋰離子電池材料綜合供應商,並表偏光片資產助力扭虧為盈。公司以新能源業務為核心,佈局上下游產業鏈,鋰電池材料現為公司主要營收來源,其正極材料、負極材料和電解液均處於行業領先地位。2020 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82.16 億元,同比下降5.35%,實現歸母淨利潤1.38 億元,同比下降48.85%。2021 年第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9.99 億元,同比增長227.17%;實現歸母淨利潤3.02 億元,上年同期歸母淨利潤為-0.84 億元,同比扭虧為盈,業績快速增長主要系報吿期內鋰電材料產銷量增加、LCD偏光片業務並表貢獻歸母淨利潤1.93 億元。收購LGC 偏光片資產,技術及客户優勢突出。偏光片是液晶顯示模組核心材料之一,可控制特定光束的偏振方向,在TFT-LCD 的成本佔比約為7%。近年來,隨着LCD 大尺寸應用逐步推廣,偏光片需求進一步提升,預計2023 年全球偏光片市場規模將達153 億美元,較2019 年增長26%。技術層面中國大陸偏光片行業仍處於發展初期,但隨着面板國產化的推進,全球的偏光片生產逐步向國內轉移。公司於2020 年啟動LG 化學偏光片資產收購工作,並於2021 年2 月完成本次交易的中國大陸交割。公司所收購資產擁有多條2,300毫米、1,490 毫米生產線,產品具備更高的裁切效率,更適合10.5 世代線65 英寸和75英寸的面板生產,順應面板大尺寸趨勢。同時,標的資產與全球領先的LCD 製造商LG 顯示、京東方、華星光電、夏普及羣創光電等均建立了長期深入的合作關係,通過就近設廠供貨強化客户粘性。新能車維持高景氣,公司負極材料深化產業一體化。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快速增長,單車帶電量提升助力增加動力電池裝機量,帶動鋰電材料需求提升。公司的人造石墨和中間相炭微球技術處於行業領先地位,2020 年國內負極產量佔比為16.5%,位居第一梯隊。公司在上海、寧波、湖州、郴州、寧德和內蒙古擁有六處生產基地,截止2020 年底擁有產能12 萬噸,計劃總產能近20 萬噸,同時通過包頭一體化項目實現增效降本;2020 年負極材料實現銷量58977 噸,同比增長24.47%,海外市場憑藉性能領先的高容量快充材料,銷售量同比增長53%。正極強化海外佈局,電解液性能優良。公司正極材料產品覆蓋鈷酸鋰、三元材料、錳酸鋰、三元前驅體等各類,單晶三元材料和811 高鎳三元材料實現批量出貨,並通過入股Altura和洛陽鉬業提高上游關鍵原料供應的安全性。2020 年正極材料實現銷量30048 噸,同比增長38.44%。公司全資子公司寧波新能源及其全資子公司甬湘投資擬與BASF 簽署《股權收購協議》,通過合資合作加速正極業務融合並搶佔全球市場,推進其海外市場開拓與客户結構優化。公司電解液產品性能優良,進一步優化客户結構,2020 年實現銷量19905噸,同比增長-4.77%。維持盈利預測,上調至“買入”評級:公司是鋰電材料正負極龍頭,收購LGC 全球第一偏光片資產。對於杉杉股份估值,我們拆分偏光片、鋰電材料板塊分別給予分析。預計偏光片板塊2021 年貢獻歸母淨利潤為8.88 億元,參考行業可比公司2021 年平均PE 估值為28 倍,對應公司偏光片板塊給予2021 年市值約為249 億元;預計鋰電材料板塊2021 年貢獻歸母淨利潤為3.58 億元,參考行業可比公司2021 年平均PE 估值為67 倍,對應公司鋰電材料板塊給予2021 年市值約為240 億元。我們合計給予公司目標市值489 億元,較2021 年6 月25 日總市值347 億元有41%上漲空間。上調至“買入”評級。風險提示:消費電子產品需求不及預期;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不及預期;偏光片資產整合不及預期;公司日前收到證監會反饋意見通知書,已作出回覆,但定增尚未完成,仍需相關機構審批。
關注uSMART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