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晚間,據微博上的員工爆料,在發佈會後的第7天,HarmonyOS 2的升級用户已經突破了1000萬大關。
而在此前設備數量突破900萬之際,華為再次上調了整體目標。在近日的一個研討會上,華為軟件部總裁王成錄表示,將升級鴻蒙之前計劃的設備數量,今年的目標是3.6億,比之前的目標增長了20%,2023年的目標是達到12.3億。
華為業務部的副總裁曾介紹過,先前所制定的3億台設備數量(16%的市場佔有率)是決定鴻蒙鴻蒙系統能否在市場存活的生死線。
消息面上,華為已於4日宣佈已經分兩次將HarmonyOS的基礎能力全部捐獻給了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據調查顯示,開源基金會正是由國家工信部主導主管。
現在照這個情況來看,華為年底前有望越過“生死線”。
鴻蒙2.0的正式發佈後,在上述多個消息層面刺激下,“鴻蒙概念股”以及國產軟件股股價接連走強,今日截至收盤鴻蒙概念板塊漲超12%,多股漲停。
其中增長勢頭最猛的當屬潤和軟件,鴻蒙系統上線前就已經上漲超140%,但這幾日的股價更是坐上了沖天火箭,一個月內吃了五個漲停暴漲近300%,今日午盤後直接漲停。
潤和軟件這次被選中的最大原因,因為它是開發鴻蒙發起七家單位之一,與博泰、華為、京東、億咖通、中科院軟件所、中軟國際等6家單位在開源基金會下成立了OpenHarmony項目羣工作委員會。
而華為又是OpenHarmony開源項目的共建分享者,這麼算來潤和軟件確實是元老級的參與者。同時潤和軟件還是海思芯片及loT戰略合作伙伴,並加入了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合作。
(鴻蒙OS合作伙伴)
其實早在5月初,潤和軟件連吃兩個漲停板後,公司就受到了深交所創業板的問詢函,公司也在投資者關係活動會上也表示過自己和華為的戰略合作伙伴的關係。
但潤和軟件甚至整個鴻蒙概念板塊暴漲的邏輯也不僅於此。
其實從鴻蒙概念板塊5日狂飆近40%不難看出,市場對於鴻蒙的預期很高。除了散户對華為期望打造的萬物互聯這一概念的期許很高外,也離不開機構、基金和遊資的資本流動。
由於近期內的連續漲停,潤和軟件和新晨科技都相繼發佈公吿稱,從2021年鴻蒙相關業務在手訂單來看,鴻蒙業務量佔公司業務總量比重較小,相關收入在公司營業收入中佔比很小。
根據潤和軟件披露了數據也能看出,公司2020年實現營收24.8億元,其中鴻蒙相關業務對外實現銷售收入為155.22萬元。而2021年鴻蒙相關業務在手訂單額也僅為為2365.75萬元。
公司的淨利潤,除了2019年虧損近18億元之外,其他年份的盈利也僅在0.5-3億元之間。而公司的主營業務主要是金融科技服務的軟件開發,並不是華為鴻蒙所主打的“萬物互聯”這類顛覆性創新的軟硬件開發。
現在的潤和軟件就像是此前華為鯤鵬平台系統軟件產品品牌合作之一的誠邁科技,也在2019年末至2020年初經歷了一波暴漲。當時漲幅創下了半年近10倍的歷史記錄,但股價很快被打回原形,誠邁科技股價從180.89元的歷史高點跌落,最低跌至不到42元/股。
雖然誠邁科技此波也隨着最近華為的大熱再度衝高漲到90元,但能看出,基本面不穩固的公司必定會有回撤的風險。
根據潤和軟件3日內的數據顯示,潤和軟件買賣前五席位合計淨買入15.47億元,賣出15.23億元。其中深股通專用席位、機構專用席位和招商證券交易單元已經將買入的股票全數賣出,兩個遊資席位、一個機構席位在此上演了資金互博大戲。
其實從這些資金流動的數據中就不難看出,機構正在炒鴻蒙概念。就如同今年3月漲得火熱的碳中和概念股,當時在兩會期間碳中和、碳排放等詞彙一直被頻繁提到,減少碳排放也是各個國家努力的方向。
因此碳中和概念快速竄紅,開爾新材這隻股價大漲132.69%。但問題是,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是2060年,現如今才2021年,這些八字都沒一撇的東西,卻能把相關的股票炒出成倍的漲幅。
隨後開爾新材立刻急轉直下,最大跌幅達43.94%。而一些高位追進的散户經過一番煎熬後只能選擇割肉出局。
從A股歷史以來但凡炒作短期概念股的情形來看,結果無一例外,都是一地雞毛。
再看回今天的華為概念股,有多少不是趁着風口前,公開宣稱公司與華為有鴻蒙系統的業務往來,但其實業務量都只是佔主營業務很小的一部分,從潤和軟件目前的的狀況來看,滾動市盈率達到了將近150倍,每日淨買入賣出價格基本持平,換手率超100%,這個結果就不言而喻了。
其實A股市場中炒概念的現象比比皆是,散户很多,遊資、機構瘋狂“帶節奏”,投資者很難明辨誰會是板塊之中真正的受益股。這一切宛若資本的遊戲,收割的都是散户口袋裏的錢,最終都會塵歸塵土歸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