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買不到票!”
自大年初一春節檔正式來開帷幕以來,全國各地的電影院都出現了場場爆滿的盛況,讓無數觀眾在網上發出感慨:今年春節的電影院實在太火爆了!
根據貓眼專業版顯示,截止2月15日10點,牛年春節檔的綜合票房已經突破57億元。而隨着春節檔過半,一匹黑馬已然憑藉口碑開始逆襲,其背後的出品方再一次押對了寶。
12月14日晚上8點,由賈玲執導的處女作《你好,李煥英》票房突破10億元,這一消息一度登上微博熱搜榜第一。
《你好,李煥英》是賈玲導演並主演的處女作,故事改編自賈玲2016年出品的同名小品,影片根據賈玲親身經歷改編,片名中的李煥英是賈玲已故的母親。
總體來看,今年春節檔電影可謂強手如雲——《唐人街探案3》《你好,李煥英》《刺殺小説家》《侍神令》《人潮洶湧》《熊出沒·狂野大陸》《新神榜:哪吒重生》,7部影片在大年初一同台競技。相比之下,偏温情的《你好,李煥英》並不佔優。
不過,隨着春節檔首日各大電影平台陸續開分,《你好,李煥英》的口碑一路走高。
憑藉着真摯的感情,電影話題迅速在各大社交平台引發了觀眾自發的二輪宣傳,口碑效應開始在社交平台呈現“鏈式擴散”。“這部影片剛上映的時候,其實業內態度是有所保留的,一來喜劇演員執導電影的處女作很少成功,比如王寶強的《大鬧天竺》”一位業內人士此前分析稱,賈玲的作品在已然充滿“套路”的春節檔並不討巧。
口碑熱點也在第二天迅速轉化。從貓眼專業版的數據來看,在潛在觀眾挖掘上,《你好,李煥英》在電影上映後繼續保持快速上漲。對比其他影片,隨着電影上映,宣發節奏放緩,都呈現潛在觀眾下降趨勢。
潛在用户的增長很快體現在票房上。隨着春節檔進入第二天,電影《你好,李煥英》開始逆勢上揚,並連續兩日拿下上座率冠軍。目前各大平台都紛紛上調了對於該片最終票房的預期,貓眼專業版預測,該片最終票房將突破45億元。
相比之下,上映首日一度風光無限的《唐人街探案3》就顯得後勁不足。可以看到,在首日各大電影平台開分之後,《唐人街探案3》的評分就不斷下跌。截至發稿時,在豆瓣平台上《唐人街探案3》的評分已從最早的7分多,跌至目前的5.8分,成為3部系列電影中評分最低的一部。
並且,隨着口碑一起下滑的,是《唐探3》日票房增速。數據顯示,儘管目前該片依然以超27億元的票房居春節檔首位,但是日票房增速已有放緩跡象。
“口碑在春節檔的作用非常強,此前的《紅海行動》與《流量地球》都是前期不被看好,但後期憑藉口碑逆襲,爆冷奪冠。”前述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院線排片比例相較於網上口碑有所滯後,隨着《你好,李煥英》的口碑上漲,院線的排片將進一步增多,票房潛力將進一步釋放。
從貓眼專業版數據上注意到,目前全國院線排片比例上,《你好,李煥英》佔比已經超過《唐人街探案3》。
賈玲電影處女作成功的背後,作為第一齣品方的北京文化再一次押對了寶。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參與7部賀歲片製作的影視公司超過120家,其中包括阿里、騰訊、網易、橫店影視等眾多行業內外巨頭。而公開資料顯示,電影《你好,李煥英》的成本約3.8億元,若以目前機構預測的40億元票房來計算,北京文化作為第一齣品方,很有可能通過此片一舉扭虧為盈。
近年來,北京文化在挑選影片上似乎“天賦異稟”,由其出品的《我不是藥神》《流浪地球》《戰狼2》等多部作品均實現了口碑票房的雙豐收。
但另一方面,近年來公司在內部治理方面也問題頻出,即便擁有票房第一的《戰狼2》和票房第三的《流浪地球》,但也沒有逃脱虧損的困境。近期,因2020年淨利潤虧損、遭證監會立案調查等負面消息頻出,公司股價此前一路“跌跌不休”。並且,公開信息顯示,儘管如今再次押中黑馬,但此前鄭爽的“黑天鵝”事件,也讓公司參與的多部作品播出受阻。
大碗娛樂股東榜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同樣參與出品的大碗娛樂,是一家由賈玲與北京文化共同出資成立的公司。天眼查數據顯示,大碗娛樂成立於2016年7月,是由著名喜劇明星賈玲、著名主持人慄坤、知名喜劇編劇孫集斌和上市公司北京文化共同成立,是一家致力於出品優質喜劇內容的公司,創立伊始北京文化曾投資1000萬元入股。此次在電影中飾演母親一角的張小斐便是該公司旗下籤約藝人。
在“就地過年”“減少聚餐”等的政策倡議下,今年春節檔的火爆超乎了許多人的想象。加之目前全國大多數地區執行“上座率不超過75%”的政策,一票難求現象在今年春節檔尤為明顯。
“今年春節由於傳統的社交活動減少,看電影幾乎成為了許多人假期唯一的選擇,這就使得積壓已久的觀影需求,都在這個春節假期集中釋放。”前述業內人士認為,今年春節票房上,需求的大幅上漲是推動票房增長的主要原因。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變化是,今年春節檔網上有許多網友表示,電影票漲價了。以《唐人街探案3》為例,在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目前許多電影院票價已超過70元。而在許多三四線城市,一場電影的票價也突破了50元。
“漲價肯定是漲了,這確實也是春節檔期的行情所致,但總的來説還是因為觀眾數量增多了。”一位院線人士認為,今年春節檔票房增長,主要還是源自觀眾數量的增多。
並且,今年票房驅動的模式也發生了改變。華西證券傳媒行業分析師李釗認為,“就地過年”的倡議減少了一二線城市人口向四五線城市的流動,使得傳統春節檔觀影需求,由四五線城市驅動轉向了一二線城市驅動。“這一政策影響下,雖然會對四五線城市票房帶來不利影響,但是對於本身票價較高的一二線城市而言卻是利好消息。”
李釗預測,如果今年春節檔電影中,有影片能驅動口碑效應,留在一二線城市的消費人羣有可能爆發出更強的消費力,“因為就地過年相比往年回老家過年,閒暇場景將變多,對電影的消費頻次有可能增加。疊加一二線影院消費單價的提升,一二線城市對春節檔整體大盤的貢獻有可能超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