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上海機場還有未來嗎?
格隆匯 02-01 21:02

今日,上海機場直接封死跌停,令價值投資者們錯愕不已!而此前一週,股價逆大市暴漲11%。

上機是市場公認的絕對大白馬,突襲跌停,在歷史上也極為罕見,順勢也把其它機場股拖下了水,白雲機場幾近跌停,深圳機場一度暴跌5%。

與此同時,中國中免大漲4%,一度暴漲逾7%。中免向上,上機向下,投資者用真金白銀投出了票。其實,從去年3月開始,這種撕裂的股價表現便已經開始了。

上海機場究竟了發生了什麼?投資邏輯有沒有發生深刻變化?這都值得我們仔細探究一番了。

1

1月29日盤後,上海機場披露了2020年業績預吿,預計全年歸母淨利潤大幅虧損12.1億元—12.9億元,扣非歸母淨利潤虧損13.2億元—14.06億元。而據Wind統計,市場預期全年歸母淨利潤為+1.66億元。

事實上,上海機場並沒有在Q4季度力挽狂瀾,而是繼續虧損超過4.73億元,大幅不及市場預期。要知道,這是上機1998年上市以來首次出現鉅額虧損的情況,極為罕見。

同一天,上海機場披露了與中國中免最終博弈後的結果——《關於簽訂免税店項目經營權轉讓合同之補充協議的公吿》,同樣令市場大失所望。

雙方計算銷售提成,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當月實際國際客流≤2019年月均實際國際客流×80%,其月實際銷售提成=人均貢獻×月實際國際客流×客流調節係數 ×面積調節係數。

其中,人均貢獻參照2019年人均貢獻水平設定為135.28元,不用多講。客流調節係數按照月實際國際客流與2019年同月實際國際客流之比從低於30%至高於120%分別由高到低遞減對應不同係數,而面積調節係數按實際開業面積佔免税場地總面積的比例從低於10%至高於70%分別由高到低遞減對應不同係數。

2019年,上海國際客流為3851.36萬人次(包含港澳台610萬人次,國際客流佔全部旅客吞吐量的50.6%),80%就是3081萬人次,每月就是256.76萬人次。

這相當於每月國際客流≤256.76萬,意味着原來與中免簽訂的保底銷售提成的協議失效。

按照協議,實際客流與2019年同期比例越低,客流調節係數和麪積調節係數反而越高(具體數據沒有披露),並不符合商業常理。這應該説是疫情之下,上機與中免共克時艱的權宜之計。上機客流流量少了,中免反而提高調節係數,應該是盡力助其避免2021年繼續虧損,進而被ST。

第二,當月實際國際客流>2019年月均實際國際客流×80%時,月保底銷售提成=當年保底銷售提成/12個月。每年保底銷售提成按照以下區間來實施: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2年-2025年期間,實際國際客流量落在上表2019~2021年區間,則上海機場分成=對應年份保底分成×1.2411。由於該期間合同所涉及的面積,要比2019~2021年大24.11%——原T1航站樓合計3286㎡續約造成的,2022年之前的合同只涉及13629㎡。

舉例説明,如果上海機場2021年實際國際客流量為4300萬人次,落在了4172<X≤4404的區間,當年保底銷售提成為41.58億元;如果2021年實際有4500萬人次,落在4404<X≤4636萬人次,當年保底銷售提成為45.59億元;如果2022年實際有4300萬人次,當年保底銷售提成為51.6億元(41.58*1.2411)。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卻是骨感的。按照當前民航界的基本判斷,中性情況下,上海機場國際客流可能2023年恢復到2019年水平。悲觀情況下,2025年恢復到2019年水平。

2019年上海機場國際客流為3851萬人次,即便今年全球疫情被控制了,未來幾年國際客流量想要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即便後面恢復到了2019年的水平,按照2019年及之前5年旅客流量平均年複合增速,也需要2年左右的時間才能達到4172萬人次。

綜合以上兩種方案來看,上海機場2021年大概率會按照第一種方式去計算收入,而2022年即便國際客流恢復到2019年的80%以上,保底租金也只能是第一檔,且之後幾年維持在第一檔的概率也較大。

而此前的合同是“下有保底,上不封頂”,其中上不封頂是指保底銷售提成vs實際銷售比例提成,誰高取誰。而簽訂新補充協議之後,變成了“下不保底,上有封頂”,而這個封頂基本上是原有合同協議的底。

2

上海機場業務分為兩部分,包括航空性收入和非航空收入。而前者主要包括起降費、停場費、客橋費、旅客服務費、安檢費等;後者主要包括商業零售、餐飲、廣吿、辦公室租賃、值機櫃台出租等(主要贏利點在免税業務)。

從過往數據來看,上機航空性收入增速越來越慢(沒有想象力了),而非航空性收入從2017年發力,即涉水免税業務開始,已經成為業績增長的重要推動力,也為公司估值打開了空間。

2017年起,不足3年時間,上海機場股價一度暴漲240%,估值倍數達到了35倍,而此前沒做免税業務之前,估值不足20倍是常態。

2018年9月,上海機場與中免公司簽訂合同,週期為7年,提點率42.5%(PS概念:中免銷售100億,就要分給上海機場42.5億),保底銷售提成總額為410億。預期2019—2025年分別為35、42、46、63、69、75、81億元。要知道,實際上2019年上機便從中免手中獲得了52.1億元的免税店租金,遠超35億元的保底銷售提成。

對於當時只有100億營收(2018年營收93億元)的上海機場而言,這是巨大的業績確定性和成長性,估值才能溢價。即便是2018年大盤暴跌背景之下,上海機場仍逆勢大漲14%。

但一場疫情深刻改變了上海機場。不但是航空類業務遭遇持續衝擊,而且更為重要的免税業務遭遇挫折,業績成長性和確定性喪失了。

那麼,很現實,上海機場會迎來“戴維斯雙殺”——殺業績、殺估值。一個跌停,應該不足以Price in投資邏輯的深刻變化,還有繼續下殺的空間,不宜冒然去抄底。

3

上海機場是疫情下的重大受害者,而中免無疑是重大得利者,我們從不斷上漲的股價也能看出來。從去年4月算起,中國中免股價暴漲357%。

除了全國以及海南不斷出台重大免税行業政策外(比如3萬限額提升至10萬),中免還借疫情名正言順大搞線上直郵(經營成本更低),有繞開實體免税店的意圖。中免一開始使用了機場出入境客户的數據 ,一旦在疫情期間把這些客户培養形成了直郵習慣,且該種模式被保留下來的話(大概率會保留),那麼即便後續全球疫情被控制,也依然會對機場線下免税店的銷售額產生較大沖擊,會對2025年後的免税業務產生不小衝擊——話語權減弱,42.5%的提成率或成為歷史。

總之,不管是看3年、5年,還是更長時間,一場疫情深刻改變了上海機場躺着暴賺的免税生意。而作為投資者,也應認識到其投資邏輯的深刻變化。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